资源描述:
《奥尼罗非鱼双亲的选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奥尼罗非鱼双亲的选育张海明1、2陈远生1陈国华1朱子和11.厦门鹭业水产有限公司3610212.集美大学361021摘要奥尼罗非鱼是以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尼罗罗非鱼为母本的杂交子一代,在台湾省称吴郭鱼[2、5],对我国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养殖与出口国曾立下汗马功劳。为不断提高奥尼罗非鱼的生长速度、雄性率、抗寒力和鱼品加工出品率,笔者10余年来对奥尼罗非鱼双亲进行不懈选育,取得了理想结果,2006年,鹭业牌奥尼鱼苗种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为交流经验,现将我们的选育情况报告于下。关键词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选育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鱼尼罗罗非鱼(简称NA
2、)和奥利亚罗非鱼(简称AA),1993年从台湾省引进。自1997年起,每年参与选育的同批苗,NA保持在35~40万尾,AA保持在20~30万尾。2.试验设施本项目选育工作在厦门鹭业国家级水产良种场进行,使用各类鱼池43口(30000m2、45亩)、水泥池75口和网箱500口;增氧、提灌等各类机械设施50余台套。水泥池长1.5m,宽1m,深1.2m。网箱相应为5m,1m,1.2m,60目筛绢布制。其长度隔成3m和2m二个区。3.选育技术路线本项目罗非鱼选育采用群体选育与个体(家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2-6]。尼罗及奥利亚罗非鱼选育的技术路线相同,如图l所示。群
3、体选育目标在于选育构建生长快、体型好(头小、体高、体厚)、体质强的亲本系。个体选育是以群体选育为基础,进一步选择怀卵量大、子代雌雄比好(1∶1)的父母本并形成繁育系。通过这二种选育方法的结合,赋予它们自交及(奥、尼)杂交子代生长迅速、个体大、产肉多、抗病和抗寒力强的特性,并赋予奥尼罗非鱼自然雄性率高的优良品质。10群体选育下一代亲鱼选育亲鱼培育亲本引进苗种培育配种自繁第一次选留下一代亲鱼选育传代亲鱼初选传代亲鱼后备亲鱼鱼种阶段第四次选留第三次选留第二次选留个体选育优良双亲筛选双亲选亲繁殖F1培育、生殖选育传代配对性状检测亲鱼图1罗非鱼选育技术路线4.选育依据
4、群体选育侧重于外部(头小、背高、体厚等)形态、生长、体质等特征[1、7];个体选育側重于亲鱼怀卵量、子代性比等生殖指标,其选育依据为SC1027-1998,GB/18654-2002;种质综合指标委托农业部水产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检验。5.筛选方法(参见选育技术路线)(1)群体选育每一代亲本的群体选育都经四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其过程是用3龄传代亲鱼在繁殖池群配,通过精心强化培育20d左右即可以见苗。取其第二、三批产出的苗进行培育,其中NA品系同批苗达到35~40万尾、AA品系达到20~30万尾,以充分扩大参选基数。鱼苗经20~25d培育进入夏花鱼种阶
5、段,进行第一次选留,用9.5~10朝鱼筛选提留生长最快(全长>5.5cm)的鱼种,再经手选剔除特异个体后分池继续培育。10第二次筛选:鱼种培育至7月上、中旬到大规格(全长>10cm)阶段时,进行第二次选留,以3.5~4吋鱼筛再次提留生长最快(全长>10.5cm)的鱼种,又经手选剔除特异个体后分池继续培育。第三次筛选:至当年11月初,接近初次性成熟时进行第三次筛选(越冬筛选)。此次筛选除考察外部形态特征,可数、可量性状及生长等情况外,还需按性比确定雌雄鱼的大致数量,抽样检测性腺发育等内部构造情况。被选留的(后备)亲鱼进入越冬养殖管理。第四次筛选:越冬后备亲鱼在
6、翌年经整整一年培育或利用(繁育生产用亲鱼等),再经越冬至第三年春(2+龄)经配种筛选后成为传代亲鱼。此次筛选以性比为主,使雌雄鱼数量配比合适,剔除少数欠佳个体。(2)个体选育:在保种场500个网箱和75口水泥池中进行。选育过程如下:配亲繁殖:4月下旬水温超过22℃后,从群体选育出的传代亲鱼中选出300对以上亲鱼,按对分置于(编号)网箱的3m区中培育待产。经25d左右可陆续见苗。将已产双亲提出置于同箱的2m区中继续培育、待产。当鱼苗长至1~2cm时对苗量计数。苗种培育、生殖性状检测性别检测:苗种经45d左右培育、雌雄鱼生殖孔已明显分化,进行雌雄性别鉴定,计算性
7、比和记录相关资料。此项工作对于同对亲鱼都作一次重复。筛选双亲:根据双亲2批F1代的数量、性比等检测数据,分析比较选出优秀双亲。构建繁育系:将入选亲鱼作为传代亲鱼进入亲本库,同时对它们的F1代按群体选育的方法育成传代亲鱼,以扩大亲鱼群体形成繁育体系。二、结果与讨论(一)群体选育1.基本情况尼罗与奥利亚罗非鱼亲鱼群体选育工作的基本情况见表1、2。群体选育工作从1993年亲本引进时就已进行,至今从未中断,选育目标是头小、背高、体厚、生长快和抗逆性强。其中1999年~2005年(F4~F6)的选育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在2002年选育F5时,这一选育目标已基本实现,到2
8、005年育成F6代时目标已全面实现。截止200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