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思想文化转型下的雅俗矛盾及其变奏

论宋代思想文化转型下的雅俗矛盾及其变奏

ID:37449891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论宋代思想文化转型下的雅俗矛盾及其变奏_第1页
论宋代思想文化转型下的雅俗矛盾及其变奏_第2页
论宋代思想文化转型下的雅俗矛盾及其变奏_第3页
论宋代思想文化转型下的雅俗矛盾及其变奏_第4页
论宋代思想文化转型下的雅俗矛盾及其变奏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宋代思想文化转型下的雅俗矛盾及其变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宋代思想文化转型下的“雅”、“俗”矛盾及其变奏许伯卿(1967.12~),男,江苏海安人,古代文学博士后、副教授,现任教于宁波大学文学院。该文系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宋词题材构成及其文化解读》的阶段性成果,编号为N04WX06。许伯卿摘要:鉴于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宋代确立起抑武右文的国策。至此,中国封建社会及其思想文化发生根本性的转型,由尚武转向习文,由拓展转向内敛,亦由强盛转向衰败,并由此催生出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多重“雅”、“俗”矛盾。“雅”、“俗”二元矛盾及其变奏正是宋型文化最典型的机理和特征。关键词:思想文化、转型

2、、宋型文化、雅俗矛盾本文旨在分析由于宋代国家制度转型而导致的思想文化的转型,进而考察这种新型文化所催生的社会文化诸方面的“雅”、“俗”矛盾及其变奏。这里所谓“雅”、“俗”,是一对内涵比较丰富的广义的概念,它们是对宋代文人在社会生活、思想情趣和文艺观念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两种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的概括和描述,比如恪守封建政教与放纵情欲本能,加强文化修养与热衷世俗享受、轻视市井文艺与热衷填词唱曲等。一、国家制度的转型导致思想文化的转型恩格斯曾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

3、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德]恩格斯著:《致约瑟夫•布洛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第461~462页。在构成“合力”的诸“意志”中,国家制度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一种。现在已极少有学者否认,公元755年所发生的“安史之乱”,导致了一场国家制度的危机;而天水一朝抑武右文国策的确立,乃鉴于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前车之覆,偃武修文成为此后整个国家制度和民族文化的准星。陈寅恪先生在《论韩愈》一文中即写道:“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

4、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家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如此。”陈寅恪著:《论韩愈》,《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第332页。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之前被学术界称为“唐型文化”,之后被称为“宋型文化”。所谓“宋型文化”,内涵丰富,但在笔者看来,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固本、内敛、沉潜与媚俗、移情、放旷的对立统一。置换成本文的概念,便大致可归纳为“雅”与“俗”的协奏。促使“宋型文化”最终确立并具有符号特征和象征意味的历史事件,则是“杯酒释兵权”。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和《

5、宋史·石守信传》等均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记载。既抑武将,乃重文臣,文士和文官于是多起来。《宋史•文苑传序》云:“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代之规模,可以预知矣。艺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藩邸,已有好学之名,作其即位,弥文日增。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如果说开国之君宋太祖崇文8主要还是出于巩固帝祚的阴暗心理,那么承平之君宋太宗已是主要从安邦治国的角度来考虑了。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三:“

6、朕每读《老子》至‘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用之’,未尝不三复以为规戒。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抑武右文、以文驭武国策的确立,使文化和文人获得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而日益宽松的科举取士制度又为广大读书人大开入仕进取之门。据张希清先生《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一文统计,北宋取士总数达六万余人,每年达360人张希清撰:《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国学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总之,诚如蔡襄《蔡忠惠集》卷二十二《任材》篇所云:“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

7、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或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一文彦博所云,宋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宋代不仅大量重用文士,而且给予他们非常优厚的待遇。宋廷对文官的礼遇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一是执掌权柄。《宋史·太祖本纪三》云:“乾德改元,先谕宰相曰:‘年号须择前代所未有者。’三年,蜀平,蜀宫人入内,帝见其镜背有志‘乾德四年铸’者,召窦仪等诘之。仪对曰:‘此必蜀物,蜀主尝有此号。’乃大喜曰:‘作相须读书人。’由是大重儒者。”全国统一后,宋廷为避免重蹈晚唐五代藩镇权重

8、、君弱臣强的覆辙,规定军队高级将领必须由文人充任。同时规定州郡长官也必须由文人担当,又另设通判,以相互钳制。全国各州郡的财赋刑法等事务,也改由另外设置的各路机构专门管理。多管齐下,把所有主要权力收集到中央,如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八所云:“本朝鉴五代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