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40230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像孔子那样做教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像孔子那样做教师做一个真正的教师《论语》虽是经典,但各篇章对话之间并无上下一贯的系统联系。然而,正像李泽厚先生所说,读罢全书,却仍然可以见到一个“相当完整的生动印象”,那就是孔子。透过《论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生动、真实的教师。他有爱憎,不做好好先生。子贡问他,君子也有憎恶吗?(《论语》阳货篇第十七、二十四章,以下注作17.24)他说有。他憎恶讲别人坏话的人,憎恶自己下流却毁谤向上的人,憎恶勇敢而不懂理智的人,憎恶专断而执拗的人。有憎有恶才有活生生的人的情感。他会着急,急了还会发誓。一次孔子拜会了南子,据说这是一个不道德的女人。于是招来了
2、子路的不悦,孔子急得发誓说,我如果做了坏事,老天会惩罚我!老天会惩罚我!(“天厌之!天厌之!”6.28)。一个老师被冤枉或者被怀疑了,想自证清白又没有太多的证据,情急之下的发誓,多么诚实,一点也不装腔作势。他经常会被学生批评和质疑。子路首当其冲。老师见南子,他不高兴;孔子在陈国断了粮食,他也带着嘲弄的语气质问孔子:君子也有毫无办法的时候?(15.2)老师要去做官,他又颇有微词(17.5)。如此不悉数列举。足见,孔子其实并非如后世,尤其是宋明理学描绘的那样超凡入圣,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平常人,在学生的眼中,他也不是高大上,并非一个所谓高尚完美
3、的至圣先师,他可以被挑战,可以被诘问,甚至可以被指责。为师者,就应当如孔子那样做个真实的老师。真实的老师是自信的老师。过于看重自己的形象,唯恐一个真实的自己撑不起教师这个角色,生怕有什么问题会让孩子瞧不起。这样的老师,究其原因恐怕是缺乏人格自信、文化自信。真实的教师还是一个生动的老师。自己生动,也能让学生生动。一个教学技艺精湛的老师也许可以用语言感染孩子,但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更应该用整个的身心来教育孩子,他即是教育,他就是教材。一个生动的教师,最大的感染力就来自于身教。学生性格的发展,最为突出的价值就在于对人的丰富心灵的尊重。人的心理结构各异
4、,具有无限丰富可能性,唯有引导他们各自生动地成长与发展,个体精神的自由才有基础。我们共享文化的传统,但却可以有个体的发展与创造,这本身就是丰富生活的应有之义。如果教出的学生千人一面,那是教育的失败。做一个善于提问、善于启发的老师孔子常常用问题来回答学生的提问。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启发。子游问“孝”,他反问子游,如果“孝”只是赡养,那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2.7)?子夏问“孝”,他反问,不给父母好脸色看,仅仅让年长的先吃酒饭就是“孝”吗(2.8)?学生借助这些问题思考,就能自己得出答案。孔子似乎不怎么喜欢帮学生“彻底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学生
5、留下点问题。比如,子路问“政”,孔子说就是自己带头,大家努力,子路没听明白,要求老师多讲一些,孔子补充说,不疲倦(13.1)。看来孔子也并不急于通过一次的讲解就彻底解决学生的问题。孔子还喜欢追问。老师追问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子张问如何做到“达”,孔子反问,你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说就是在国家和宗族中有名气,他告诉子张两者不一样,然后才开始进一步的解释(12.20)。相比较而言,孔子更多的时候喜欢等着学生追问。子张、子路、司马牛、冉有都追问过孔子。最为典型的是子张的追问,孔子的每一个回答中,都有他不明白的地方,于是就有了链条式的追
6、问:“如何可以搞政治?”“什么叫五种美德?”“什么叫施恩惠但不花费?”“什么叫四种恶行?”一个接一个地追问,最后终于把问题弄明白了。从这些饱含“问题意识”的对话中,我们不难梳理出几条孔子关于“问题教学”的特征。第一,思考比答案重要。第二,无论是提问还是解答,老师的语言简洁、不啰唆,不担心学生听不懂。第三,要让学生追问。往深处琢磨,我们似乎还能触摸到孔子关于“问题教学”的一些理念。(1)学问学问,不会问岂能叫学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很重要,老师要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和余地,一下把答案和盘托出,学生就没有了提问的需求。(2)学习应当是一种主
7、动的行为,不是老师追着逼着你、勉强让你学,而应当是自己“求学”。本末倒置,学生没有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讲得再多再好恐怕也不行。(3)老师解答的意愿要和学生求知的意愿相吻合。急急忙忙地把答案和盘托出,一下讲得太多,学生想听吗?唠叨的老师是不是反而会败坏学习的兴味呢?(4)老师的解答要合乎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知道自己在哪儿,老师的解答才有意义。孔子的那些问题之所以美妙,就在于能触发思考,在于对知识的探求,在于求知的满足和不满足。问题,不正是一条通往美妙教学世界的路径吗?做一个关注学生生活的老师孔子的教育教学就在日常生活、教学之中发生着。他不仅关
8、心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善于用生活中的经验来引导学生理解一些艰深的道理,哪怕是他所极力推崇的一些深刻的理念,在他看来,也无一不是可以落实在饮食、睡觉、绘画、穿戴、走路上。所以孔子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