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03670
大小:14.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3
《香港夜色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香港夜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港岛高低错落、闪烁飘浮的景色和港湾里灯光流淌、色彩变幻、形态多样的迷人景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香港夜色的特点。 2、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丽,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 教学重点: 了解香港夜色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丽,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 1.教师放《东方之珠》的歌曲,让学生从歌词、画面中感知香港的美,用优美的旋律调动学生的情感。 2.启发谈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香港的文
2、字或图片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交流搜集到的信息。(香港的过去及现在、地理位置、民俗、景点等)学生发言后,引出课题:香港夜色。读题,你想了解哪些问师:同学们,多么迷人的景色呀!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欣赏的美景:香港夜色(师板书题目)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解决。 2、师检查自学情况。 读准字音:印象辉煌拐弯错落有致摩天大厦海滨穿梭的确指导:摩、厦、维、罩 理解词语:难以忘怀流连五光十色摩天大厦林立如笋,熟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
3、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生听写词语。印象辉煌拐弯错落有致摩天大厦海滨穿梭的确维护笼罩 2、读了课文,你的脑海中产生了哪些问题?生自主质疑,师梳理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1)在这灯火辉煌的夜晚,作者欣赏了香港哪些地方的景色? (2)香港夜色为什么使人流连和难以忘怀?香港夜色有什么特点?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借助课文右边的批注,把自己的感受用铅笔随时批在课文右边的空白处,
4、并用“——”画出相关句子。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解疑合探 同桌交流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班级汇报 1、交流问题 (1)作者欣赏了港岛和港湾的迷人夜色。(生评价) 2、合探问题 师:作者为什么对香港的夜色如此痴迷呢?自己读课文,看看作者所介绍的港岛夜色怎样呢? 师: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港岛的夜色怎样吗?把文中描写港岛夜色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出示句子:随着山道地势的升高,我的眼光透过车窗,看见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灯光:远处的像无数的星星闪闪烁烁,而近处的则是五光十色、壮观辉煌。 A、从这些描写港岛
5、夜色的句子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港岛夜景的美丽、壮观。) B、自由读句子,注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边读边想象港岛高低错落、闪烁飘浮的灯光所呈现的情景。 C、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儿?(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闪闪烁烁、五光十色、壮观辉煌,写出了灯光的高低错落、闪烁飘浮的情景。) D、出示港岛、港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说说图中展现了文中哪些内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中的内容。这样图文结合,让学生从优美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片中欣赏香港夜色的美。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 2)感受港湾的夜色美 师:港岛高低错落、壮观辉煌的灯光让人留恋,港湾里的景象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6、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受港湾里的美丽景象。 生读句子,出示第四自然段 啊!灯火里的维多利亚湾,飘洒着金辉银光。白天一片蓝悠悠的海滨,此刻融下了两岸万千广厦映照的灯光。那缓缓行驶的万吨巨轮和来回穿梭的渡轮,那游艇上挂着的横的灯串、直的灯柱,红红绿绿,黄黄白白,相映成趣,把夜的港湾装点得如同白昼。掠过那片灯火的海港,仍是一望无际的灯火,只见大地上灯光连着光环,光环罩着灯光,近的在眼前,远的在天边。灯火与天上的星星连在一起,天宇与大地连在一起,辽阔大地,万里海天,就像撒满了珍珠。 A、读一读,想想句子中所描写的情景,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港湾里灯火随波流淌、
7、色彩变化、形态多样、海天相连的情景。) B、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体会到海天相连的情景。) C、指名读,生评再读。 (3)师指导朗读。 (4)欣赏到维多利亚湾夜色的美,勾画描写维多利亚湾夜色的句子。朗读、想象港湾里灯火随波流淌,色彩变化,形态也多样的迷人景色;欣赏远处的灯火,朗读、想象海天相接,灯火与星星相连的景色。 (5)小结 师:多么美丽、壮观的灯火呀!(师相机板书:美丽、壮观。)可真是让人流连和难以忘怀。同学们喜欢吗?让我们怀着喜爱、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吧!(师板书:喜爱、赞美)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