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393762
大小:8.82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5-12
《抓住诗歌的特点鉴赏诗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抓住诗歌的特点鉴赏诗歌抓住诗歌的特点鉴赏诗歌根据作品的体裁特点进行阅读和鉴赏,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而阅读鉴赏的关键还是要抓住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达到教学和考试的根本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赋、比、兴“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这些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的不劳尔获,因而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比,就是一物比
2、作另一物。如《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再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此诗前两句既是赋,又是比,又是兴。这里的“比”就理解为“比喻”,是一种相似联想。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兴”,它引起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二、含蓄含蓄是把作者的深意隐含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之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意在言外,而这种言外之意,仍得之于作品语言文字的触发。如司马光的《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
3、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诗中描写诗人在洛阳所见的初夏景色。联系诗人境遇,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退居洛阳达十五年。后两句表白诗人的情志。说的是:我不是那随风飞扬的柳絮(不会人云亦云,附和王安石),我的一片忠贞之心,即便是在洛阳,亦如一株向日的葵花。这是诗人的真意所在。诗人巧借景色,委婉、含蓄地表白心迹,就比直接表白更耐人寻味。运用含蓄手法,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来理解、补充和丰富作品的意境,以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三、虚写和实写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实写,恰好相反。如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前村深
4、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的景象。“万木冻欲折”与“孤根独暖回”恰好形成对比,反衬梅花的“孤根独暖”的性格。虚写,使不在眼前的景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又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虚写,展现了如此阔大的景象。这种大处落笔的环境描写,为抒发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实写,不言而自明。四、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汉乐府的《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坠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须。
5、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正面夸张写其服饰之美,衬托出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究竟如何美?很难描绘。作者笔势一荡,不直写其人,而是写周围人为其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自己想她怎么美就怎么美。五、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而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通过问答、责
6、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六、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比如上文司马光的《客中初夏》,看似写景,实乃抒情。又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吟·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和景高度统一起来
7、了。七、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托,寄托、借助;物,客观外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寓,寄托,隐含;意,心愿、愿望。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上文司马光的《客中初夏》。托物寓意,是将思想隐含在具体外物之中。实际上,“志”和“意”往往是一回事,理解为思想感情、理想愿望、见解主张等。如苏轼的《待月台》: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娥眉。只从昨夜十分明,渐觉冰轮出海迟。后两句写出了因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