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93926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1
《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年来,“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了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我们教师最敏感和困惑的问题,加上媒体、家长、社会对这事的关注,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慎之又慎,唯恐被扣上“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帽子。可是面对教育的现状,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深思一下呢?在教育学生时是不是只一昧地表扬孩子的优点:“你真棒!”“你做得真好!”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连一句批评的话也不能有?面对屡劝不听的学生,教师的无力感,具体表现于装聋作哑、视若无睹的消极反应上。面对不做功课、不专心听课、没礼貌、上课打岔、扰乱课堂纪律等的学生,老师如何是好呢?
2、一、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教育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其实,赏识教育也好,惩戒教育也好,只要它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那便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惩罚”和“赏识”,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应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万能”的教育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新课程注重激发、鼓励、促进,提倡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好处不言而喻,当然应该大力提倡,但是否因为提倡赏识就一概否定惩戒呢?有的人总喜欢走极端,一说提倡赏识教育,似乎其它教育手段就一概落伍,一概要抛弃。其实,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向善,只要能达到此目的,手段的运用当然可以多种
3、多样。赏识和惩戒作为两种教育手段,本身无所谓孰优孰劣,关键要起到作用,用对地方,正所谓“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何况,“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的人吃软不吃硬,有的人兴压不兴哄,对各种人应采取不同办法,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孔子早就提倡“因材施教”,今天怎么反而强调一刀切了呢?做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如果人人都能做通做好,那何来监狱、犯人。对有的人来说,他们缺少的不是赏识,而是惩戒。曾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后摆,再也不肯下来,可那木马只是商店的一个陈设。店员叫孩子下来,孩子不听,母亲叫
4、他下来,更加不听,说带他去吃肯德基,依然不听,任凭许下什么诺言,总之一个态度,就是不听。一个店员说,百货商店特骋的儿童心理学家正好在,我们让他下来想想办法。专家问明原因,轻轻走到孩子身边,附耳说了一句话,孩子像触电一样,急忙下来,牵着母亲的手仓皇离去。事后,有人问专家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专家说:“我说的是‘你不下来,我砸碎你的脑壳!’”看了上面的故事,你也许会感到失望,这算什么专家,我还以为说的是什么金科玉言呢,原来就说了这么一句。你错了,这才叫专家,专家到底是专家,一眼就看穿了孩子的“弱点”,找到了孩子的“气门”,对症下药,手到病除。现今的小皇帝们,从小父母宠
5、着,已不知天高地厚了,学校老师再一味赏识下去的话,哪里分得清东西南北,社会不可能按个人的意志行事,一旦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不如他们的心意,马上意志崩溃,如同世界末日来临,难免走极端,做出不负责任的事来。报纸上曾经有这样一些触目惊心的报道:大年初一,海口市一名年仅15岁的中学生陈某因为无节制地打游戏,遭到家人批评后在卫生间中用两条毛巾将自己吊在水管上,自缢身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名14岁的中学生因觉得自己难以承受来自老师的责怪,一念之间自缢身亡。只要稍微留心一下,这样的事情在报纸、网络中并不鲜见。花季少年为何不知惜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究其自杀的深层原因,与我
6、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可以说有着密切关系。这些轻生的同学有一点是相同的:心理脆弱,抗打击能力差。这一点上正反映出我们教育的缺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对学生缺少必要的惩戒。古今中外,在教育过程中多少承受过惩罚的成功者,不计其数;在一片赞美声中成长的人,有多少人成就了事业呢?我们强调“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二、惩戒是教育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同奖励、批评一样,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前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凡是必须使用惩罚的地方,凡是使用惩罚能够有益的地方,老师就应当
7、使用惩罚。”其实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只要不是以恶意中伤及体罚学生为初衷都未尝不可。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不也是在韩麦尔先生真诚的批评声中逐渐懂事而走向成熟的吗?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深得教育的真谛,他不仅擅长激励教育,对批评、惩罚教育也颇有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他摸索出犯错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等惩罚措施,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教育效果。但是,惩戒只能作为一种教育的辅助手段来用,而且一定要慎重、恰当,不可常用、滥用。学生一旦犯错,虽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但总是有一小部分学生顽固不化,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老师才能使出最后的杀手
8、锏——惩罚。犯了错就应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