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55167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承载梦想 张扬个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承载梦想张扬个性最近上网看到这样一则信息: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一次学校调研中,问学生们最喜欢什么课,学生们齐刷刷地回答“最喜欢下课”。这脑筋急转弯似的幽默答案,让一个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自认为了解学生的教育行政官员陷入沉重思考:为什么今天的学生不喜欢上学、不喜欢上课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教育的现状孩子的话:“放学了,我们打开书包写作业;放假了,我们背着书包去补课;开学了,我们的压力比山大……”这是目前我们学生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赛,巨大的升学压力,使我们失去了快乐童年,“累”成了我们花季岁月里共同发出的叹息。
2、教师的话:想当年我们可以领着学生去爬爬山,去户外跑跑步,甚至可以组织一两次春游秋游,那是多么快乐的体验啊!现在,我们敢吗?我们不敢。原因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安全”!我们举行运动会的时候,要再三思量,甚至不敢开设铁饼标枪等投掷性项目,就是因为不安全;校车事故频发,让我们每天天还未亮的时候就挂心着上学的孩子;每天课间,我们的眉头都会紧皱,稍微听见一点大的声音就会神经过敏,生怕出了一点点的事情……这样紧张的生活,我们很累。家长的话:这几年网络上充斥着“狼爸虎妈甚至自称变态的爹娘”第6页共6页等等信息,重负之下我们的别名层出不穷教育是一项培养人
3、的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样的现状我们感觉到的更是艰巨!我们总是在思考两个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我们需要的人?我们教师辛辛苦苦的教学,是不是只是为了在“分数”中一比高低?是不是只是为了教师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孩子的意愿去牺牲孩子们的健康、幸福、快乐?我们还要继续以分为本,还是以人为本?虽然学生将来要面临升学,升学就必然意味着“选择”与“淘汰”,但我们的教育还有比升学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从国家到个人,从社会到学校,从老师到家长再到学生,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4、: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是孩子未来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而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在这些方面不遗余力。我非常认同这样一段话: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培养奴性十足的臣民与顺民,让孩子提出自己的主见和主张,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不培养打小报告的“内奸”“奸细”,让孩子生活在不需要设防的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培养作威作福的“班干部”,鼓励学生做领袖,但不怂恿学生做主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同伴。(有同等尊严的伙伴,朋友有时候比亲人更重要。)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培养没人性的学生,不做没人性的教师。不培养
5、虐待动物的变态者,让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同情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第6页共6页不培养受自卑感折磨的学生,让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过有尊严的生活。不培养自虐和自杀的绝望者,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中。一个学校活跃着一群个性独立、自信坚强的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希望和目标。那么什么样的学校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呢?我认为学校不但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家,更是一个张扬师生个性,承载师生梦想的舞台。我们学校一贯秉承“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这里“以人为本”的“人”,不仅指学生,还有教师,更是以他们的发展为本。对于教师:身为学校管理者,一定要认识
6、到尊重教师人格、个性才能赢得教师主动工作的意愿,并发挥教师自身最大的潜力。我们选择任何管理方法都应抱定一个宗旨:激励人的工作行为,注重情感激励,在嘘寒问暖中进行情感投资,在指导激励中进行情感交流。制度无情人有情,执行规章制度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三分含情,七分叙理,做到情理结合。(当一名教师气喘吁吁的迟到了几分钟的时候我故意的背过身去)走进校园多进行换位思考,尤其面对难解的问题,先换位再寻求办法,(举例)让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生活,像家一样。其实学校就是每位师生的第二个家,家温暖了,家里的人才会开心地不断进步。管理者要在自己和学校的能力范
7、围内,设身处地的为师生解决难题,让他们不再有后顾之忧,使学校的“人性化”氛围漫布每个角落。对于学生,我们的眼中应该是“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当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第6页共6页现在可以追求的知识领域太多了,连学习年限最长的最佳的学府也不可能让学生学尽这些知识。事实上,它所能做的只是让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学习,学校的责任也应该是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有能力和有欲望继续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长处和天赋上,让他们在已经表现得不错的领域更上一层楼。”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长,建立自信;创造孩子发展自己优长的环境,让孩子找到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8、发现自己的价值,享受学习的快乐;让孩子有道德,成为负责任的知识分子,对学习的渴望和因学习获得快乐成为孩子不竭的内驱力。“师者如蚌,哪怕眼中吹进的是一粒沙我们都应该用包容和汗水把它浸润成一颗珍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