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19619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9
《把握语文课程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把握语文课程定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一、课题的提出十五年前,语文老师教给我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外加写作方法;十年前,我们走上讲台,讲的是“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曾经喜出望外,但随即陷入了无端的迷惘。语文究竟要怎么教?语文课堂教学究竟怎样上才算有效?语文教学究竟路在何方?我们在什么地方迷失了方向?几乎每一个语文老师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却没有答案。当我们在工具论的驱使之下,把学生放在冷冰冰的课堂环境中,对他们进行同样冷冰冰的语法修辞知识的灌输或是抄写背诵中心思想
2、段落大意等等,语文课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课,语文老师成了最一无是处的老学究。当我们迎来了人文论,语文课成了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课,语文课上得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语文教师们都以能在语文课堂上无限扩展语文教学资源为能,而让学生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即使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后,搞了一个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嫁接,更使语文教师们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最后只好以不变应万变,即考什么教什么,语文课堂又成了应试训练课。即使不那么搞应试的,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钱梦龙在《中学语文教学》撰文《语文教学,何必谈“性”》中说:语文课程
3、就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与其学历相当的语文素养。王尚文认为:语文课程所担负语言(汉语)教育这一任务,必须紧紧抓住“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这一缰绳,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两者当然不能割裂开来,但可以而且应当有所侧重。张鹏举认为: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汉语的“书面语”上。这些论述都集中指向了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为本体,但我们研究的方向就是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课程目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在长期的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中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是我们这个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二、课题的
4、内涵与特征我们认为,语文课程的本质错位,是语文教学饱受诟病的根源,是新课改的先天不足。我们无意在这里论证工具论和人文论的错误之所在,但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即语文教育就是以语言为本位的课程实践,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语言性。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语言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体现在学生对于语言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课题的理论基础基于语文课程的核心是语言的认识,我们必须正确地重新认识两个概念:语言和语感。1、语言:岳增学老师认为:“语言”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文化概念,其理论内
5、涵是丰富、深远、广博的,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它既是一种精神范畴的抽象,又是丰富多彩的具体存在,它既表征语言文化的恒常永久,又绝不排斥其动态发展变化的无限与无穷,它既是个性化的,又是普遍性的,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语言行为就是对话,语言作品就是文章。其二,“语言”5概念本身既包含了一切语言现象的存在,又蕴含了自己的本质规律,它既指共性化的静态符号系统,又指个性化的动态的具体语用,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它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所谓主观性,指语言受情感或价值因素的支配,是由人的语言表现欲使然的情感渲泄与形象塑造,是语
6、言的个性表现,具有生成性。所谓客观性,即语言的对象性,一是指语言表达内容与现实的一致性;二是语言表达的规则性(语法、逻辑、修辞)。语文学习既有语言规则的基本把握,又有具体的语言实践,既有生成性,又有对象性,二者同样具有不可剥离性,是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其三,语文学习的实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一句话,就是学习语言规则,把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创造性地发展语言,丰富语言。(岳增学《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认识——兼评“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2、语感:关于语感,王尚文先生的论述很是完备。“我们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
7、作用而有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王尚文《语感论》第三版P33)。“语感系由言语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生成,是言语形式这一客观对象主体化的结晶。言语形式是语感的客观对应物,没有言语形式的存在,语感也就不可能产生和形成。输入型语感始于言语形式的刺激,终于言语意图、意义、意味的把握;输出型语感始于表达意向的产生,终于言语形式的形成。(王尚文《语感论》第三版P243)”“巴赫金认为它(指对语——引者注)是‘构成我们言语的基本语言单位,其目的在于把我们的思想告知他人。’重要的不是意思的完整性而是意图的完整性。
8、”(《巴赫金“对语”的启示》王尚文黄琼原载:《语文学习》)“话语的对话性意味着意图就是话语的核心。话语与话语的交往实质上就是意图与意图的交往。而语言能力在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对意图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走进语文教学之门》.王尚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因此,我们认为,语感就是语言意图感,语言意图不可能脱离语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