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批判研究方法

传播学批判研究方法

ID:37146393

大小:229.6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11

传播学批判研究方法_第1页
传播学批判研究方法_第2页
传播学批判研究方法_第3页
传播学批判研究方法_第4页
传播学批判研究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播学批判研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章传播学批判研究方法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目录第一节从马克思出发: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旨趣一、马克思早期的价值批判理论二、马克思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三、马克思哲学的三个批判维度第二节批判理论的路径一、从工具理性批判到功能理性批判二、从商品社会批判、景观社会批判再到符号社会批判三、批判理论的价值取向:解放第三节传媒批判的一般方法一、前人给我们的启示二、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批判理论三、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体察传播活动四、跟踪传播实践而高屋建瓴予以审视第一节从马克思出发: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旨趣一、马克思早期的价值批判理论二、马克思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三、马克思哲学的三个批判维度一、马克

2、思早期的价值批判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它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这一事实无非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这就是“物的异化”。“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结果是,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

3、,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这就是“自我异化”。一、马克思早期的价值批判理论“异化劳动,由于(1)使自然界,(2)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使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对人来说,它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第一,它使类生活和个人生活异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和异化形式的类生活的目的……这样一来,异化劳动导致:(3)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

4、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异化。(4)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总之,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他人带来享受和生活乐

5、趣。”“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对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劳动的主人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对这个劳动的关系。”一、马克思早期的价值批判理论马克思得出结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这并不是因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而是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显现了他是“从费尔巴哈的人

6、本学出发,以一种人本异化史观的逻辑批判资本主义市民社会。马克思思想中潜在地有着两条逻辑思路的对立:一是从现实出发的科学分析逻辑,一是从唯心史观出发的人本主义分析逻辑,而在马克思此时的思考中,后一条逻辑思路又占着话语支配地位。只有扬弃了这一内在矛盾,马克思才能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学者仰海峰认为:此时,马克思对劳动的对象化与异化的区分,没有达到黑格尔的高度。马克思在这里的批判是以“自由自觉的劳动”为理论基点的。但“自由自觉的劳动”直接来自赫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一概念,而它带有典型的伦理特征。这就落入了运用带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特征的伦理范畴来批判资本主义社

7、会的陷阱。所以,这种对现实的批判是不彻底的,更无法给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二、马克思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要使得批判能够科学,马克思必须实现从“应该”到“是”的逻辑转换,然后再实现从“是”到“应该”的逻辑转换。即先要从价值的外在批判转到对社会的科学分析,然后从对社会的内在分析中引伸出对社会的现实批判。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提问方式的变革,即实现了从“应该”到“是”的逻辑转换。他以“实践”范畴来概括社会的总体性特征,强调“实践”的社会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他又实现了从“是”到“应该”的逻辑转换。他从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