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1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1教学设计

ID:36989387

大小:11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5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1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1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1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1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1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1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课时1教学设计冯改梅  米脂中学  718100【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设计理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探究性学习的运用,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体验,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完善的过程。发挥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手段。【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断块山向斜褶皱山山地的形成背斜火山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山地是陆地地形的骨架

2、,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和内力作用密切相关。所以本节内容在继上节内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后,将山地的形成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又是对初中有关地形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升华。这一节教材的内容共可包括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山地的形成;另一个是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本节课讲解第一部分的内容——山地的形成,教材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

3、两种山地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9/9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本节以山地为案例,对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行剖析,目的是让学生对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更为深入理解,学会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剖析方法迁移到其他构造地貌的学习中。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亲眼看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

4、注意对教材中提供的例子或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其中的概念和原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难以完整得观察到褶皱山与断块山,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模拟演示(例如把若干本书重叠模拟不同的岩层,然后通过挤压,观察褶皱山的形成及其特征;或通过动画来帮助加深认识理解;同时还可通过列表对比方法,更好的掌握相关内容。)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这样利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更多的学生有交流、发言的机会,其正体现学习共同体中“平等

5、的”。【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对于一些名山,学生都有所耳闻,初中也学过地形的五中基本形态,对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也有简单的了解,如地壳分为六大板块,它门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从而形成不同的地貌。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是常见的几种山地的形成原理---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不同的是初中关于地理知识的学习重在“表象”,而高中地理重在“讲理”,即现阶段的学习比以前更深一层次,知识范围也更加广阔。因此,这节课的关健环节是让学生将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更正确、深入的理解山地的形成原理,了解地质构造指导人类活动,使其认知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6、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本节课讲解第一部分的内容——山地的形成,教材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褶皱和断层都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而地壳运动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陌生和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板块的运动情况以及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最好是9/9借助多媒体把褶皱和断层形成的过程用动画演示出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并能总结出两者的特征,并把两者作对比,为以后在实际当中区分褶皱山和断块山打下基础。背斜与向斜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

7、能根据两者的特征来区分二者,其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去判断岩层的新老的方法。教材设置从三方面介绍了火山,即火山是如何形成的、火山的结构、火山的规模。在火山的形成部分,教材用对比的方式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火山活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一种是裂隙式喷发与玄武岩高原的形成,一种是中心式喷发与火山锥的形成,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火山喷发都能形成火山锥。这给学生将来有机会到野外观察火山提供一个基本常识,讲课时补充讲解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以增强学生科学的认知观。3、非认知因素分析高一年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8、但合作、探究能力还较欠缺,需要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一般,仍需恰当地启发,适当点拔;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对讨论、发展环节较感兴趣,但得注意引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分析,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2)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