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89101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4
《浅谈批读文教学中批读点的有效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批读文教学中批读点的有效利用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杨蔚摘要:批读文是国标本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独创的。如何利用课文批读点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笔者从恰当取舍、适度放手、互助生成、自主批读四方面进行了探析。关键词:批读文教学批读点有效利用批读文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独创的。它从三年级开始进入教材,呈现形式是旁批式,在正文旁边,从学伴角度批写自己学习时的思考、收获,这就是批读点,批读点重在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点燃学生思维,获得更充分的阅读感受,提升阅读素养。如何有效利用批读点?笔者从恰当取舍、适度放
2、手、互助生成、自主批读四方面进行了探析。一.恰当取舍(一)为什么要取舍批读点?1.文本不同,批读点不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批读文的价值取向是着力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让学生获得更充分的阅读感受,培养自学能力。文本如果不同,批读点的选取自然也会不同。批读点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品读性批注点。是从学生的角度说出读书的心得和发现。这类批注,只说出在哪些方面有心得和发现,至于心得和发现的具体内容则有意藏而不露,为教师的启发诱
3、导和学生们的交流、讨论发言预留了活动空间。 一类是质疑性批注点。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表示要和学习伙伴共同讨论。这类批注语,提出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都可能存在的,而且对于领会课文内容和培养阅读能力都有思考的价值。第三类是感悟性批注点。即5从学生理解和欣赏水平的实际出发,表达学生阅读中的欣喜心情。这类提示语,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激发阅读的兴趣。教师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必须读懂、读透,并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引领,让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批注式阅读如果不进行恰当取舍,很容
4、易导致学生只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难以深入文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这样必然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开展批注式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果。教者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类型,抓住一两个能引领全文的中心话题,这些话题可在文章的题眼处、矛盾处、学生的质疑处、空白处引出,然后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话题为中心,深入对文本的探究,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2.年段不同,批读点不同年段不同,批读点的数量与批读的要求
5、迥然不同。西师版的批读文从三年级开始出现,批读点内容落实的是是精读课文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三、四年级重在学习批读,进入高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批读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这时,教材中的批读文批读点明显减少,如五年级上册《3三峡之秋》,六年级上册《31景德镇的瓷器》,六年级下册《3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材中只出现了1个批读点,更多的是给学生留下作批注的空白,便于学生自主批读。五年级上册《11狼群》,下册《3草原即景》,六上《3七月上天山》,六下《11美丽的地球》则完全无旁批,给了学生更多的批读空间。
6、从整体上看,三、四年级批读点大多4—6处,体现的是“学习批读”,批读文在每个单元均衡出现。五、六年级批读文表面看数量明显减少,在教材中专门设计了“自主批读”,批读的要求以课后练习的形式呈现,为学生的自主批读作引领,指令性的批读点少,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二)如何做到恰当取舍批读点?1.教材入手,有所侧重叶圣陶先生在《教学二十韵》中有一句名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根据作者思路才能使教学循序进行。教师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必须读懂、读透,恰当定位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时采用分进合击的方式,引导一点或
7、几点的进行深入学习,让学生感悟并掌握批注的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四(下)“华山的险”为例:5一.复习引入。回顾批读文的学习方法。二.学习批读,理清脉络。三.利用旁批,体会情感。四.运用方法,尝试批读。运用批读方法选择一处你认为最能体现华山峰峦险的句子,批注交流、朗读。五.回归整体,总结提升。六.拓展延伸众所周知,面面俱到,则面面不到,同样,任何一节课的教学,我们不应该追寻全面,而应该落脚于实效。上面的课例中,旨在从两个方面利用旁批引导学生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学习批读,理清脉络;利用旁批,
8、体会情感;另一方面,运用方法,尝试写旁批。从而,把批读文教学的学习指导与一般阅读文教学中关注孩子个性体验有机结合。2.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是具有生理、心理特点的人。学生不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在发展中不断成长的人,而且具有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不同,每个人的智能水平及个性必然具有显著差异。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的智能水平、思维方法、个性特点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了解班里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认知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