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两首

25.杜甫诗两首

ID:36921534

大小:925.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10

25.杜甫诗两首_第1页
25.杜甫诗两首_第2页
25.杜甫诗两首_第3页
25.杜甫诗两首_第4页
25.杜甫诗两首_第5页
资源描述:

《25.杜甫诗两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别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他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多为传诵千古的名篇。因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所以诗歌内容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而本人也被看作一袋诗宗,被尊为“诗圣”。杜甫的经历和创作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困居长安时期(35~44岁)陷贼和为

2、官时期(44~48岁)西南漂泊时期(48~58岁)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6),年仅24岁的杜甫离开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一段时间,他漫游于吴、越、齐、赵、宋、梁和东鲁一带,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著名的有李白、高适。齐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合注释,在诗中寻找诗人究竟“望”见了什么?又是站在怎样的角度去“望”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在齐鲁大地上,泰山山脉高大挺拔、连绵不绝。——远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神奇秀丽的景色,高大

3、的山脉造就了半明半暗的风景。——近望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层出不穷的云气飞腾其间,鸟儿归山。——细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终要登山顶峰,俯视群山。——想(登)本诗前三句通过对泰山壮美秀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最后一句由“望山”想到“登山”,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远大抱负。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七月又攻下唐都长安,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唐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

4、离长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就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齐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结合注释,在诗中寻找诗人又“望”见了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都城残破,只剩山河屹立,人烟稀少,昔日繁华再难寻;春天降临,万物复苏,但满眼所见却只是杂草丛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以“万金”来突出诗人久盼音讯不至的急切心情,表

5、明了诗人的思家思亲之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解愁 叹息自己衰老,产生悲己之情。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在忧国思家之外,又叹息自己衰老,多了层悲己之情。《望岳》与《春望》的区别望岳春望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诗作风格《望岳》与《春望》的区别望岳春望写作背景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主题思想远大抱负忧国思亲诗作风格豪迈激昂沉郁悲怆陕西民歌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自己也曾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然而当我们学习了《望岳》《春望》后,就不能只是知道他忧国忧民的精神,也要看到他不畏困

6、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豪迈激昂之情。小结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