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75141
大小:1.27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5-10
《《陈情表》课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1课 陈情表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诗海探珠【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诗人登高怀古时思绪连翩,当看到独立山中的羊公碑时不禁潸然泪下。其实诗人之所以“泪沾襟”,不仅仅是怀古,更多的是对自己身世和经历的感叹。羊祜为国效力、为民尽职留名岘首,与山同存,诗人因自己的“无为”而伤感。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尾联中的“尚”字,十分有力,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
2、祜在晋初为国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名垂千古,令人敬仰。而孟浩然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代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就具有这样的情趣。【思考】尾联中哪个字饱含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请加以分析。【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写作素材积累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第11课 陈情表基础自主学案六、特殊句式①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句)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
3、后置句)③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④拜臣郎中(省略句)⑤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省略句)⑥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⑦则告诉不许(被动句)七、名句默写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③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八、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李密(224-287),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
4、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2.资料链接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到了汉代以后,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5、“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九、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只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废远赴命而已。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提示】要想让皇帝真正相信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作者于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也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6、更相为命”的话,才有所依凭,第二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也才能唤起他人的同情心。2.这篇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思路是怎样的?【提示】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7、。3.在陈情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是如何化解忠孝不能两全这一矛盾境地的?【提示】李密在陈情时遇到了矛盾境地,一方面是祖母情深似海,另一方面是圣上恩重如山。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变被动为主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因此,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但这一结论作者却没有说,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的心迹。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景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废远的要求。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
8、喻。最后,李密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方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情。4.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