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32505
大小:374.1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5-10
《《税收原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税收原理第一节税制的概念和税收的特征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以执行公共事务为依据,按照法律标准,向经济单位和个人取得一部分收入的社会产品分配形式。二、税制的定义:国家以法的形式确立并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和。三、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指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并运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定的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一种强制性的课征。2、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不负任何代价,税款入库后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3、固定性:指税法的确定性和严肃性。第二节税制要素税收要素在税制中主要有: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
2、纳税期限、违章处罚、税收优惠等。税收的基本要素是: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一、课税对象1、概念: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征税的目的物或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如,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共11项);我国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货物、提供的应税劳务和进口的货物;我国消费税的课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共11个税目)。课税对象是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是一种税与另一种税区分的主要标志。2、与课税对象相关的几个概念(1)税基:是征税的基础,是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数量。广义的税基:指国民收入(V+M)
3、狭义的税基:指计税依据。(2)税目:指在征税对象范围内纳税项目的具体规定。如,消费税有14个税目,个人所得税有11个税目。(3)计税依据:指根据征税对象计算应纳税额的数量依据。如,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销售额;营业税是营业额;所得税是应纳税所得额。。二、纳税人1、概念: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代扣代缴人:指税法规定的有义务从持有征税对象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或单位。三、税率1、概念:指纳税人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的比率。2、比率税率:是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分其数
4、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税。(1)单一比例税率:一个税种只规定一个比例税率。如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2)差别比例税率:一个税种设置两个以上的比例税率。如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率为3%(3)幅度比率税率:如我国营业税中的娱乐业税率为5%~20%3、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额大小,划分不同的级次(级距),每一级次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1)超额累进税率:指课税对象的总数额分解为各个级次并按其所属级次适用的税率计税。(2)全额累进税率:以课税对象全
5、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表级数级距(月收入)税率%速算扣除额1不超过1500元的部分302超过1500元-4500元101053超过4500元-9000元205554超过9000元-35000元2510055超过35000元-55000元3027556超过55000元-80000元3555057超过80000元45135054、定额税率指按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应纳税额。如:我国消费税中的甲类啤酒和黄酒的税率分别为:250元/吨和240元/吨。我国车船使用税中的小型客车每辆
6、每年360元至660元。摩托车每辆每年36至180元。第三节税收负担一、定义:指国家征税给纳税人带来的经济负担,简称税负。二、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1、名义税负:由税制所规定的税负。2、实际税负:由社会经济生活综合因素所决的税负。三、直接税负和间接税负1、直接税负:没有发生税负转嫁情况下,即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时负担的税负。2、间接税负:在发生税负转嫁情况下,负税人负担了由纳税人转嫁过来的税款。四、宏观税负、中观税负、微观税负1、宏观税负:从一个国家整个国民经济来考察的税负。宏观税负的量度指标:税收/GDP发达国家该
7、指标为30%~50%发展中国家为25%左右我国宏观税负偏低,因此要提高两个比重:(1)财政收入/GDP;(2)中央财政收入/全国财政收入2、中观税负:从产业、行业、部门或地区的角度来考察的税负。3、微观税负:从企业、个人等微观单位来考察的税负。五、税负转嫁的形式1、前转(顺转):朝购买者方向转嫁。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商品购买者2、后转(逆转):朝生产商方向转嫁。3、混转:一种商品的税负转嫁过程中既有前转又有后转。4、消转:指纳税人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等措施,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由自己消化税负
8、的一种特殊税负转嫁形式。六、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分析1、课税对象的性质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商品劳务税(间接税)较易转嫁,所得税、财产税(直接税)不易转嫁。2、商品的供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1)需求弹性:指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商品的需求弹性与税负转嫁需求弹性系数=公式:Ed=Q为商品需求数量,P为价格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ΔQ/QΔP/P例:某商品的价格由5元下降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