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热点预测题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热点预测题

ID:36679504

大小:1.33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3

上传者:U-4623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热点预测题_第1页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热点预测题_第2页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热点预测题_第3页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热点预测题_第4页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热点预测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热点预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2014安徽中考历史《抢分加速度》精准预测目录---------------------------------------------------------------------------------------揭密安徽中考历史开卷热点专题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祭热点专题二廉政建设与反腐败热点专题三习式外交---习近平访欧热点专题四警惕21世纪的“东方慕尼黑”——中美关系和美国史热点专题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点专题六马航失联事件热点专题七乌克兰危机、叙利亚战争热点专题八国共第一次合作90周年----------------------------------------------------------------------------------------- 揭密安徽中考历史开卷一、近几年安徽省中考部分试题命题规律(1)列举题:2012年12题涉及《联合国家宣言》发表70周年,2013年12题联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成就;(2)材料解析题:2011年关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考查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应对策略。2012年以伦敦奥运会和海权问题切入,考查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2013年则关注习近平访俄访美大事,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的探索;(3)活动探究题:无一例外的均以当年最重要的热点大事为切入点进行考查。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看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发展的缩影。2011年从日本大地震、核泄漏危机入手,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及发展核能的认识。2012年的南海菲律宾问题,以“蒙哥马利之问”对比认识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2013年以“中国梦”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中国人民和党的优秀品质等。二、安徽省中考历史命题有两个明显的切入点(1)结合考纲,考查周年大事。(2)是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考查与之相关的重要史实。(3)抓住并把握好这两大切入点,有助于我们提高复习效果,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三、初中历史的各个板块考查立意的侧重点(1)中国古代史,安徽历史,世界古代史,侧重于考查辉煌的成就。(2)中国近代史前期,侧重于考查失败的教训。(3)中国近代史后半期和中国现代史,重于考查成功的经验。(4)世界近代史,侧重于考查外国成功的经验。(5)世界现代史,侧重于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世界格局变化的应对,通过学习怎么样去更好的融入世界来加快民族复兴的步伐。热点专题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祭热点材料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表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专题解读2014年,进入甲午年。甲午年对中日两国来说,似乎很敏感。如今中日纷争不断,摩擦频发,军备竞赛意味浓厚,新的甲午年中日似乎又站到了战争的边缘。120年前甲午年的一场战争,让中日国力彻底逆转,中日进入长期的战争状态。2014,又一个甲午年,又一次中日国力逆转。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年注定将成为中日关系史中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转折点。今后,无论是“中强日弱”还是“中日双强”,都是不同以往的新座次。2013年最后一天,在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考点梳理1.甲午战争概况:1894年,也就是120年前的甲午年,在中国历史、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都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促使东亚秩序发生变化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持续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两国签订《马关条约》,清朝“赔偿”两亿两白银。2.对日本的影响: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战争赔款又进一步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实力,一举成为亚洲强国。3.对中国的影响:在中国,甲午战争(威海卫战役)彻底给洋务运动画上失败的句点,给中国带来空前严重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中国成为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民族危机空前加强。满分预测1.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请用史实说明“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维新变法运动(或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材料二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中新社2014年1月2日电(2)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因为侵华日军从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4)请你谈谈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牢记历史,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等。(5)2014年2月,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正式立法,日本对此抱有疑问。谈谈你的看法。①抗日战争是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③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纪念日和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④日本领导人应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6)面对又一个甲午年,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如何面对?①必须牢记历史之耻,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②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为民族、为国家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2014年会重演1914年的悲剧吗?————王毅谈中日关系: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2、随着世界进入2014年,这样的担心不时出现在世界多国媒体上。与之作比较的是整整100年前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金融时报》称,如同1914年前不断崛起的德国与周边邻国发生对抗一样,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国也与多个邻国—特别是日本发生了争端。(1)当年德国在欧洲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谁?他们相互对抗的目的何在?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和世界霸权。(2)如今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3)你认为东亚各国应该从一战中吸取哪些教训?避免偶然事件引发战争,东亚各国应该加强对话和制定危机管理原则。材料二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是两个最大的城邦……由于相互猜忌,不能友好相处,反而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最终被历史所淘汰。后人把修昔底德的这种总结称为“修昔底德陷阱”。从世界范围来看,能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国家,法国和德国应该是个典范。法国和德国有很深的历史积怨……经过数百年你死我活的斗争之后,德国和法国人民都深刻地进行反思,认为这样你死我活的对抗下去对双方都是个灾难。于是双方决定重归于好,永不再战……——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4)历史上法德之间有很深的“积怨”。请举出一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 双方两败俱伤的战役。凡尔登战役。(5)法德“双方决定重归于好,永不再战”,20世纪60年代欧洲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到90年代成立了什么组织?它的成立有何意义?欧盟。意义:经济上,有利于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政治上,大大提高了欧盟的国际地位。(6)近代历史上中日两国也有很深的“积怨”,请写出其中日本发动的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名称。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参与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任两次)。(7)为什么说2014更不是1894?答案:1894年的中国处于晚清,清朝腐败落后;而2014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强大。所以,今日的中国不是一战前的德国,更不是甲午时期积贫积弱的清政府。(8)法德两国成功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你认为中日两国应如何正确面对过去的历史?日本应深刻反省过去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停止美化侵略历史的错误言行,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人,放弃军国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应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努力巩固和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提高综合国力,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3.2014年是二战全面爆发75周年,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二战及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历史回眸、了解进程】(1)兴趣小组归纳了“二战”的简单过程,请帮助他们将表格补充完整。 事件影响加速“二战”爆发德国闪击波兰“二战”转折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全面结束。【精诚团结、共抗大敌】(2)1942年,随着的建立,世界上正义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中国也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填人名)就曾赴缅甸配合英美联军抵抗日军的进犯,周恩来称他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戴安澜。【兄弟分离、骨肉团聚】(3)二战结束后,作为法西斯势力的核心国(填国名)被“一分为二”,朝鲜因为种种原因也被“一分为二”。而中国的抗战胜利后离开祖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填地名)也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德国台湾。【以史为鉴、共创未来】(4)2014年恰逢“莲花开放十五年”,“莲花开放十五年”是指( 填写事件名称)。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图一: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图二: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向“犹太人死难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在细雨蒙蒙中,勃兰特双膝跪在死难烈士纪念碑前湿漉漉的大理石板上。“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图一图二(5)德国和日本领导人对待历史问题的不同态度,你有何感想。德国领导人深刻反醒,坦诚谢罪;日本领导人否认战争历史,推卸战争罪行。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洋):一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的史实!2014年2月3日,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名高层-经营委员、作家百田尚树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历史认识问题发表狂妄言论,并拒绝道歉。(6)请另外列出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制造的暴行各一个,在错综复杂的当今世界,你认为世界各国如何相处?德国:屠杀犹太人(国会纵火案)日本:731细菌部队暴行。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彼此的矛盾和分歧,充分发挥联合国的协调作用。热点专题二廉政建设与反腐败热点材料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9月22日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10月25日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薄熙来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无期徒刑判决的原判。2013年,反腐力度空前,十余名省部级高官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湖南省以贿赂手段当选的56名省人大代表、518名收受钱物的衡阳市人大代表受到查处。考点梳理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禅让制—世卿世禄制(世袭制)—军功授爵(秦国)—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时期)—科举制(隋朝至清朝)。二.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1)概况: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明朝在地方设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司法,厂卫制度的建立。(2)评价: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但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三、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加强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②汉武帝颁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7.强化(明朝):明朝皇帝大权独揽,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削弱地方势力。明朝还遍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加强的突出表现。8.顶峰(清朝):清朝设六部,后增设军机处,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同时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四、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1、雅典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1)主要表现: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参政议政,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2)作用: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1)形式: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2)含义: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由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 (3)基本特征: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决议事项均应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三权分立制度在西方各国的具体模式不尽相同,但体现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国家职能部门分别拥有其特定的权力,并在相互牵制中达到权力的平衡。五、巴黎公社的廉政措施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六、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1)近代中国: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新中国:1949年新中国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行“依法治国”战略,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满分预测民主与法治进程的发展与完善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1)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2)1789年颁布的,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形成。 计划经济 (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热点专题三习式外交---习近平访欧热点材料2014年3月22日,习主席再次离京,出访欧盟四国,至4月1日期间,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将依次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是面向未来的外交新征程,将开辟中欧关系新的历史篇章。考点梳理一、中荷第一次交锋:郑成功收复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者打败西班牙,独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出兵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二、法德关系1.二战前:矛盾尖锐,战争不断。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割地赔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签署《凡尔赛和约》、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投降,法德矛盾成为欧洲大陆的最主要矛盾。 2.二战后:经历“肢解-和解-合作”的曲折过程。战后初期法国主张肢解德国,40年代末采取了和解的政策,50年代后,双方走上合作之路。1967年组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盟成立。三、美俄(苏)关系1.1900年,美国、俄国等国结成军事同盟,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一战期间,美国和俄国都属于协约国集团。3.1942年1月,美苏英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1945年苏美英三国又召开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双方长期处于对峙局面直到苏联解体。四、欧洲的沉浮1.近代欧洲的国际地位(1)世界中心或称霸全球: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政治革命或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的完成;科学革命或自然科学的发展。(2)二战后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原因:遭受战争的创伤。(3)欧洲走向联合因素:欧洲国家遭受战争的创伤,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下降;美苏冷战,欧洲国家需要寻求自身的安全。过程:欧共体→欧盟。目的:为了发展经济,维护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对欧洲各国的影响:经济不断增长,提高了国际地位。对世界的影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推动经济的全球化。欧盟在性质上与北约、同盟国、协约国的不同:欧盟是欧洲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侧重于经济合作,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而北约等组织则是军事政治集团,其目的是侵略扩张和争夺世界霸权,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甚至直接导致战争的爆发。欧盟面临的困境:欧债危机。摆脱困境的方法:成员国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强财政改革,严防债情恶化;欧盟成员国团结互助,实行“开源节流”等。五、中欧关系中欧交往历史悠久。进入21世纪中欧关系已发展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古代史上中欧友好交往的史实(1)汉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通达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3)对中欧友好往来起桥梁作用的是阿拉伯人;起阻碍作用的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近代史上,欧洲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1)欧洲国家发动的典型的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在侵华的同时,欧洲进步思想也传到了中国:达尔文的进化论、伏尔泰的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等。对中国的影响:为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思想条件。3.一战到二战期间,英法等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政策的变化(1)一战后,英法等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政策是共同宰割。如: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二战期间,召开了194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联合国家宣言》)及以后的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与中国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中国为世界法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满分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4年3月31日习近平主席到访欧盟总部材料二雅尔塔会议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组织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需要,发展中国家为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推动了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1)材料一3月31日习近平主席访问欧盟总部,欧盟总部在(C)A.瑞士日内瓦B.美国纽约C.比利时布鲁塞尔D.波兰华沙(2)欧盟这一区域性组织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加速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哪一国际组织的产生?联合国。(4)据材料三,中国为顺应这种变化,也积极参与了各种国际组织活动,试举两例。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1年中国上海承办APEC会议。2001年中国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认识。说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利用国际组织这一平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等。热点专题四警惕21世纪的“东方慕尼黑”——中美关系和美国史热点材料 美国纵容日本、菲律宾等国侵犯中国权益挑起亚太争端:2013年日本安倍内阁上台,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参拜靖国神社,将日本推上军国主义的道路。菲律宾也趁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之机,不断大放厥词,侵犯中国南海岛礁主权。对此美国都采取了支持或纵容的态度。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第三次会见达赖喇嘛:2014年2月21日,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第三次会见达赖喇嘛,上演了一出新的反华闹剧。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指责美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准则,将严重损害中美关系。“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案例:古雅典与斯巴达;德国与世界大战;日本与侵略战争)2014年1月22日,《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日等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不断在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方面的崛起,便不断从美国等西方国家传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表示出外国对于中国的崛起会影响和威胁到其本国的利益,即试图通过这种舆论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或在国际舞台中孤立中国。这种自陷“修昔底德陷阱”的心态,是绝对荒谬的。考点梳理一、美国史简介1.美国的崛起之路基本线索主要事件独立篇美国独立战争统一篇美国南北战争创新篇罗斯福新政、三次科技革命霸权篇冷战政策、科索沃战争等【一次改革、两次战争、三次科技革命、四部法律、五位总统。】2.美国崛起的启示(1)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政治前提。(2)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应对社会危机的重要途径。(3)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4)要大力发展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适时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5)要抢抓国际机遇,要根据国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对外政策。二、近现代中美关系 1、近现代中美关系史简介(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1840-1899)(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00-1941)(3)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1945)(4)扶蒋反共,独霸中国(1945-1949)(5)封锁包围,全面对抗(1949-1971)(6)打破坚冰,走向正常(1972-1979)(7)多方合作,曲折发展(1979-至今)2、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1)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核心、最敏感问题)(2)西藏问题;(3)人权问题;(4)意识形态问题;(5)经济贸易摩擦;等等3、中美两国应如何发展两国的关系(1)中美两国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全方位开展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交流,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共同应对危机。(2)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互不干涉内政。(3)中美应坚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为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而努力。(4)中美两国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各方面的分歧,中美两国应妥善处理两国分歧,中美关系会在合作和斗争中向前发展。满分预测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中美两国都加入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A)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D.世界贸易组织热点专题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热点材料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重访兰考:总书记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考点梳理中华民族精神1.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或: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真理敢于反传统,个性解放、宣扬个性等。2.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3.长征精神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4.抗日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5.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6.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创业精神。7.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8.“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9.抗非典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舍生取义、自觉奉献。10.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11.近代化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12.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满分预测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焦裕禄时我上初中,当时政治课老师读报,读着读着便哽咽了,听着听着我们也流泪了。总书记接着说,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被誉为(D)A.“节约标兵”B.“两弹元勋”C.“铁人”D.“党的好干部”热点专题六马航失联事件热点材料MH370航班失联至今,先后至少有26个国家投入了数十艘舰船、飞机和卫星参与搜寻行动,整个范围从北半球的泰国湾、南海、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到南半球的南印度洋。中国海军是此次搜寻行动中派遣水面舰只规模最大的队伍,已累计派出18艘舰船、8架舰载直升机及3架固定翼飞机和21颗卫星展开搜救。考点梳理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浩劫1、1914年6月28日,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刺杀了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制造了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战的危害: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战争历时四年,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2、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二战的危害: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二、构建和谐世界1、当今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2、如何解决国际争端,构建和谐世界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对话解决国际争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反对恐怖主义等。三、国际合作1、国际联盟①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②建立:巴黎和会决定建立国联,1920年1月,在日内瓦成立,为英法所操纵。③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④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⑤主要活动: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等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①原因:随着法西斯国家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法西斯势力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最大的威胁。②形成: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③意义: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3、联合国①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②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③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运动。④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等。⑤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后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4、欧洲共同体①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快合作。②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由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组成。③主要国家:起初,只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后来又有一些西欧国家加入。到1986年,又有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六国加入欧共体。④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⑤影响:a、西欧各国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政局日益稳定,它的国际地位提高并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减弱,美国与西欧的主从关系改变,并逐渐向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这就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并发生动摇⑥1993年发展成为“欧洲联盟”。四、科技创新(飞机、轮船、卫星等搜救工具体现的科技)成果的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第二次(电力革命)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标志性发明:电力的广泛使用。交通工具: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开始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标志性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交通工具:宇宙飞船。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科技革命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3)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4)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利用科技,趋利避害,造福于人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满分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韩国“岁月”号】【马航MH370】【美国“棱镜门”】(1)上述事件分别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哪一次科技革命的什么重大发明?轮船沉没——工业革命——(轮船)。飞机失联——第二次科技革命——(飞机)。网络泄密——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2)我们青省年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经济)?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材料二图一图二图三图一:2014年2月20日北京在雾霾之中图二:2014年4月24日新疆喀什遭遇强沙尘天气 图三:汽车(第二次科技革命)尾气排放与PM2.5(3)当前的雾霾其实和空气中的PM2.5有极大关系,你认为最早的空气污染应该出现在西方哪一国?和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现代工厂的确立,煤作为主要能源,逐渐产生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热点专题七乌克兰危机、叙利亚战争热点材料乌克兰危机:2014年乌克兰危机起源于2013年11月开始的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后引起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3月16日就自身地位举行全民公投,3月17日宣布独立成为主权国家,3月18日,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危机导致俄罗斯和欧美国家关系异常紧张。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普京正式宣布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后,即刻对俄罗斯采取进一步的制裁措施。“新的冷战”很有可能成为现实。考点梳理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政治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多极化中中国的地位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3.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4)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世界和平。4.中国在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用史实加以说明(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秩序。(2)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3)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4)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5)协调国际事务,组织和参加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2.表现(1)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成立,最突出表现)、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2)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3)各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3.经济全球化影响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和挑战。(1)利(机遇):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还可以带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2)弊(挑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了国际经济风险。(十六字景象: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潮流积极加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同时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制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5.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3)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最重要表现)。(4)2010年中国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5)中国积极参与组织金砖国家会议。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性问题1.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传染性疾病问题、艾滋病问题、核扩散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2.解决的措施(1)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2)加强环保教育和投资;(3)保护有限资源;(4)加大禁毒和反恐力度;(5)加强国际合作;(6)重视有关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7)充分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世界寻求合作的原因(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命运息息相关,因而各国要通力合作,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2)全人类面临的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决,必须由各大国共同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热点专题八国共第一次合作90周年热点材料纪念国共第一次合作90周年:1924年,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了黄埔军校,领导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考点梳理一、台湾问题(国家统一问题)1.国共关系与台湾问题时期关系原因影响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合作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国民大革命,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国共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分裂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战的局面;给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发动局部侵华战争合作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建立起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战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分裂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国家分裂的局面启示:①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2.其它相关问题⑴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①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的反共反华基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支持台湾与新中国对抗,甚至直接对该地区武力介入,阻止中国武力解放台湾。②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④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美国对台军售和对台实行“模糊战略”,其目的是维持台湾“不统”、“不独”的现状,以达到它“以台制华”的目的。独霸全球,建立一个美国支配下的单极世界,是美国长期追求的战略目标,美国的对台军售,就直接服务于美国的这种战略目标。⑤美国对台军售的升级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挑衅,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这一行径,会进一步助长“台独”势力的气焰,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⑵中日关系与台湾问题①台湾问题涉及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将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72年,田中角荣等日本政治家顺应民心,加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田中内阁明确表示充分理解我国提出的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蒋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②中方关于日台关系的立场是明确的,即对日台开展民间往来不持异议,但坚决反对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③近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国内极少数人正加紧策划各种支持台湾分裂的活动,我们正严密关注有关动向,并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向日方提出交涉并坚决反对,敦促日本政府严格遵循《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原则精神,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维护中日关系大局。满分预测1.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有(D)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②“打倒列强,消灭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④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决定改组国民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回望历史,国共两党曾有过多次合作。下列与国共合作有关的事件是(B)①抗击八国联军②创建黄埔军校③进行北伐战争④坚持八年抗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探究一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1)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郑成功。探究二当中国告别风云变幻的近代史时,也就告别了那个时代曾经的苦难。(2)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马关条约》。(3)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抗日战争的胜利。(4)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第三次分离于哪一年?1949年。探究三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5)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一国两制。(6)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香港回归、澳门回归。(7)感悟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新课标第一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