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

ID:36609075

大小:281.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2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_第1页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_第2页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_第3页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_第4页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彭禹过程设计:中国自秦汉以迄清代的二千年中,从经济增长率上来说,经历了四个高峰时期。第一高峰是两汉,那时的中国与罗马,一东一西,隐然两大帝国,遥控亚欧大陆。第二个高峰是唐宋时期,中国虽在军事上迭经起落,但却于文化上攀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执东亚诸国文明之牛耳。第三个高峰是明清时期,此时的中国就GDP规模来说,依然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1而第四个高峰,就是始于1861年的“自强”运动,我们今日又称为洋务运动。“自强”之兴起,始于奕、李鸿章诸人之筹措、运动。在中央主措者为

2、奕。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劫掠圆明园,咸丰北狩热河,留下恭亲王奕与英法谈判。奕本为清朝坚定的主战派,力主与列强决战,以雪鸦片战争之耻,此时却不得不折节卑躬,与仇敌言欢谈判。经此一事后,奕改弦更张,竟成为了经营“夷务”,专与外人交道之外交家、改革派。时人对此往往嗤之以鼻,谓之“吓破胆”,称其为专附夷人之骥尾的“鬼子六”。然而,我们读奕的奏折,当可想见他内心之恸也:“……若夫以师法西人为耻者,其说尤谬,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查西洋各国,数十年来,讲求轮船之制,互相师法,制作日新……独中国狃(拘泥

3、,狃音扭)于因循积习,2不思振作,耻孰甚焉!”中国的“不思振作”就表现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十四年间,上上下下毫无作为。既不反思自己不如人的地方,更不求上进,毫无缩短中外差距的心思,白白浪费了十多年的宝贵光阴。所以奕看到了这一点,就要有所振作。他振作的方式就是推动洋务的开展。从夷务到洋务只是文字上的一处小改动,但是却是观念上的大冲击。因为这意味着其断然打破中国力守三百年之“天朝体制”的决心。1861年,奕上书咸丰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持与外国平等论交。中国从此放弃天朝上国的身份,决心要逐步以近代国家面貌融入近

4、代世界体系。这种胆略卓识,远超群伦,而奕承担骂名,不计荣辱,负重绝远,所以奕就成为自强运动在京内的中心人物。而这个新机关的成立,也就成为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被视作中国近代改革的起点。1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D】20012节引自《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总理各国事务奕等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2册)【M】洋务在地方上的主持者为李鸿章。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曾氏对他有四个字的考语:“拼命做官”。然而在“拼命做官”的表面背后,则又别有一番意味。李鸿章与奕不同,他不是满人的“天潢

5、贵胄”,又没有经历英法联军之役城破兵败的耻辱,他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里,与英美列强耳目相接,深感到中国的落后、不如人,而决心有所为。1859年,李鸿章率淮军雇乘几条英国火轮船穿越太平军长江防线,前往上海,以与曾国藩对太平军形成长江头尾夹击之势。他甫到上海,便写信给曾国藩说:“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3法,期有增益……若驻上海久而不能资取洋人长技,咎悔多矣。”此时太平军虽经天京变乱

6、,然而仍有忠、英二王,迭破清军,锐气甚盛,而李氏全不以4为意,只专注于发现与外国的差距,去做尽力的学习。因为他晓得时代的变化,中国存亡的关节,所以成为京外洋务的中心,也是洋务自始至终坚持不渝的最有力推动者。1863年,李鸿章写信给奕:“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悉心,以致所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

7、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5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这封信近代史学家蒋廷黻称它是“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我们应该再三诵读。”第一,他有一种历史的眼光,别人以为发捻将灭,清朝中兴有望的时候,他却说中国已经到了“穷极”的

8、地步了;第二,他有一种世界的眼光,别人以为日本只是蕞尔倭寇,不以为意的时候,他却晓得日本是与中国竞争的最危险对手;第三,他有一种实务的眼光,知道中国要“穷极而通”,必须要学习西方科学机械的技术;第四,他有3出处不详,转引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4同治三年李鸿章致信陈筱舫,称太平军残余部队“有健将数人、劲兵数万,当足了之。惟鸿章所深虑者,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实能持我短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