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2)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2)

ID:37428450

大小:958.7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3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2)_第1页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2)_第2页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2)_第3页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2)_第4页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2)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洋务运动的过程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洋务运动的教学设计(2)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揭丽平[教学目标]1.知道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洋务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2.通过史料,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逐步掌握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或运用从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思想倾向、具体处境的视角,解释和评价历史人物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3.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的提出,到洋务派将其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所面临和产生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在

2、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之艰难。[重点与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与影响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说明:1.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洋务运动的内容与影响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2.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直以来,由于阶级立场、时代背景、地区差异的不同,得出了迥然不同的结论。近年来,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又受到史学界的普遍关注。因为教材没有对此方面进行叙述,所以从近代化角度讨论起客观作用是本课的难点,执教时可适当补充材料,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正确评价

3、洋务运动,还应该使学生明白评价历史事件应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的分析。[教学设计]请同学通过学案的预习介绍洋务运动的概况一、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1.何谓洋务运动呢?2.时间?3.筹办洋务运动的最高行政机构是?4.手段、目的。5.主要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訢、文祥等满族亲贵;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大员。(图)以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为起点,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30多年的自强运动。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你认为谁可谓是洋务运动的缩影?所有的代表人物始终未能与洋务运动相始终,唯有李鸿章例外。呈

4、现图片中年李鸿章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性认识中年李鸿章。(出示史料,让学生感受到梁启超是如何评价李鸿章的,探究梁启超为什么如此盛赞李鸿章?)史料:“要深入了解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就必须深入了解李鸿章。”——戴逸“李乃朝廷第一流之要紧人物,…欲知中国近史者,不得不曰李鸿章。”——梁启超“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李鸿章传》梁启超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由此,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二、从强国之举看李鸿章之才梁启超为何会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的感叹呢?学生讨论、回答。可补充史料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类型。同治二年(公元18

5、63年)设广方言馆于上海四年(公元1865年)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十一年(1873年)挑选学生赴美国肄业;设轮船招商局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六年购铁甲船;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南北洋电报七年(1877年)设开平矿务局八年设织布局于上海十一年设武备学堂于天津十三年开办漠河金矿十四年北洋海军成军二十年设医学堂于天津——根据赵焰《晚清有个李鸿章》一书资料整理正因为李鸿章在18年的时间里有如此的作为,所以梁启超会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的感慨。分析归纳: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近代教育。板书:(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了解其所作所为)了解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是

6、评价历史人物的核心。洋务运动期间除了李鸿章的这些还有哪些成就呢?通过图示落实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梁启超的“吾惜李鸿章之识”,他到底有何远见卓识呢?(通过了解其所处背景,探究李鸿章为何要创办洋务运动?理解李鸿章该不该如此作为,他又是如何落实、怎么去发展的呢?)三、从忧患之思看李鸿章之识1.洞悉“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了怎样的统治危机?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对清政府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如何?19世

7、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其危害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严重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国内——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不但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而且还将矛头直指清政府的老巢北京,令清政府寝食难安。国外——第二次鸦片战争则给了清政府更致命的打击:英法联军攻陷京师、焚毁圆明园、咸丰帝仓皇出逃,最终病死热河。这些都说明了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处于内外交困的政治危机之中。)世界潮流——工业革命的影响板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