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要点

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要点

ID:36496032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要点_第1页
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要点_第2页
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要点_第3页
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要点_第4页
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互通立交匝道的设计要点 周文杰          (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116011)    摘  要:作为互通式立交基本单元的匝道,其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立体交叉的功能、行车安全和工程投资等。本文介绍了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的基本原则,阐述了匝道的平、纵面线形及横断面设计,指出在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互通立交匝道;设计依据;设计要点1  概  念   两条或两条以上交叉的道路,在交叉区域内,利用匝道使相交的道路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相互交叉,从而避免平面交叉的工程,称为互通立交。连接相交道路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流行驶的连接道,即为匝道

2、,匝道设置目的是为了保证不同方向的车流互不干扰、快速、顺利地从此线进入彼线。车流的四种基本运动形式为:分流、合流、交织和交叉。匝道有左转弯、右转弯两种基本交通功能,根据车流进出主线的位置,匝道可分为:直接式匝道(定向式)、半直接式匝道(半定向式)和间接式匝道(即环形匝道)。2  匝道设计依据2.1  设计车速    匝道设汁车速根据立体交叉等级、类型、转弯交通量大小等条件选定。其选用原则是:(1)右转弯匝道应尽量采用上限或中间值。(2)直连式或半直连式左转匝道采用上限或中间值。(3)接近自由流出入口附近的匝道部分应有较高的设计速度。接近收费站或平面交叉的匝道端部,设计速度可酌情降低。2

3、.2  设计交通量    交通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其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应包括正常增长的交通量以及诱增交通量。设计交通量应根据交通工程学原理,进行切实的调查、统计,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求得设计年限内年平均日交通量(ADT)作为设计依据。设计过程中采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对匝道的通行能力及横断面采用的车道数等进行验算,匝道设计小时交通量按公式(1)计算。    V=ADT·K·D    (1)    式中,V:设计小时交通量(辆/h);ADT: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日交通量(辆/d);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根据道路路线设计规范提供的”各地区的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选取;

4、D:方向不均匀系数,宜取50%~60%,也可根据当地交通量观测数据确定。 2.3  匝道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与道路技术条件、交通条件、管制条件及服务水平等有关。匝道通行能力受车道数、交织路段长度、匝道出人口与主线或被交线连接部的通行能力限制,应综合进行验算、检查。匝道和主线连接部通行能力与主线单向设计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车道数等因素有关。匝道通行能力应当满足设计交通量需要,否则应改进方案,直到满足为止。3  匝道平纵横设计3.1  平面线形设计    匝道的平面线形设计应与匝道类型、等级相适应,考虑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重要程度、地形、地质、地物、用地条件及交叉角度等因素综合确

5、定,使其适应行驶速度的变化,保证车辆能够连续、安全的运行。63.1.1  设计原则    (1)匝道平面线形要与汽车逐渐变化的行驶速度相适应。    (2)线形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互通式立交各方向匝道的交通量分布情况,主流方向的匝道应尽量采用较高的线形指标。    (3)由于流出匝道的行驶速度一般较流人匝道要高,所以流出匝道应尽可能采用较高的线形指标。    (4)分流、合流处应具有良好的线形和通视条件。    (5)匝道起终点、收费站等连接部的线形、横断面组成、横坡等过渡应圆滑顺畅。    (6)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弯。    总之,平面线形要做到“宽松一指标上要尽量采用规范规定的较高要求”

6、,“紧凑一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地”,“流畅一平纵横指标协调,保证车辆行驶流畅”,“合理一总体布局合理,各项指标均衡”。3.1.2  平曲线半径    匝道圆曲线半径的大小,在考虑立交形式、用地规模、拆迁数量和工程造价等条件下,应与设计速度、超高横坡度以及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相适应。通常情况下,应采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和较小的超高横坡度,尽量避免采用极限最小半径值。如果采用较小半径的单曲线或复曲线匝道,除了圆曲线半径满足最小牛径规定以外,还应有足够的匝道长度,以保证曲率的缓和过渡和上下主线的展线长度要求。3.1.3  缓和曲线    为满足汽车行驶力学及线形顺畅的要求,凡曲率变化较大处

7、均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一般采用回旋线,回旋线的参数和长度,以及相邻回旋线参数的比值应满足规范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回旋线参数或较长的回旋线长度,只有在条件受限时方可采用最小值。3.1.4平曲线加宽    立体交叉单向单车道匝道圆曲线半径小于72m,单向双车道或双向双车道圆曲线半径小于47m应设置加宽。  (1)加宽缓和段   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应在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内进行;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