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探析

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探析

ID:36232791

大小:4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7

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探析_第1页
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探析_第2页
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探析_第3页
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探析_第4页
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91分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探析黄韶斌(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摘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国课程评价正朝着一个多样化、多元化、全息化、发展性的方向发展,人们对评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作为与传统评价模式相对的,并且能够弥补正式评价缺陷的非正式评价,以其独特的优点令人们耳目一新,逐渐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倍受青睐的评价方式。(非正式评价的实质和涵义是什么?要摘要出来。非正式评价的基本取向、特征、主观偏见及其克服途径等也要摘出来。)(摘要一定要写出“全文”的内容摘要,不要落入“没有内容”只有“线索”的摘要的“低级错误”之中。内容摘要与正文的深化和凝练是互动的。)关键词:课程课程评

2、价非正式评价(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提示各级学科以及论文的主题和关键概念,不是仅仅从题目中抽出几个字。人们往往会忘记学科归属,将题目中的词摘录下来。这是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纠正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国课程评价正朝着一个多样化、多元化、全息化、发展性的方向发展,人们对评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作为与传统评价模式相对的,并且能够弥补正式评价缺陷的非正式评价,以其独特的优点令人们耳目一新,逐渐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倍受青睐的评价方式。本文拟对非正式评价的内涵、基本取向、基本特征、主观偏见及其克服等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以旧教于方家。一、非正式评价的内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直接为

3、教学决策、改善教学服务的,通常融会于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实施评价的规范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前者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规范,使用一些自编、改编或者是现成的标准测验(即纸笔测验),或者是通过一些正式举行的活动(例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来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一般而言,通过这些评价,能够得出学生的最佳表现的信息。后者,即非正式评价,是指教师并不是按照规范,而是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以观察为主要方式,不断地了解学生,进而有意或无意地形成对学生一定的看法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非正式评价有几方面的内涵值得

4、一提:第一,评价主体为教师,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第二,评价是过程性的,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平时不断的观察中组成一个评价的“连续体”,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有关情况;第三,所谓“非正式性”、“有意或无意”,是指教师的评价目的比较模糊,采用的方法比较开放,没有固定的程序。然而这些正是教师角色对学生评价的特色所在,是别的评价所难以替代的,它提供的是活生生的关于学生的信息,而不是死板的静止的分数。例如,学生的提问可能表明需要对材料进行全面复习,课堂讨论有助于教师发现一些必须纠正的错误理解,对某个话题的兴趣也许表明应在该话题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同样的,在观察个别学生时,教师可能做出这

5、样一些判断:某某在写作上需要帮助,某某应该多练习些数学题,某某和某某的语音应当矫正,应当鼓励某某读些更有挑战性的书。二、非正式评价的基本取向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评价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转引自刘志军:《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9期。综观当今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评价越来越向着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而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也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它对课程评价的要求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部《基础教育

6、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同上。从时间维度来看,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评价的过程性,主张评价要融于教学过程之中,把评价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从过去的“为评价而教学”转变为“为教学而评价”。从价值取向的维度来看,新课程改革更加偏向于主体取向的评价。既然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作出评价,而是要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改进,获得发展,因而,我们不仅要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结论,还应更加关注评

7、价对象对评价结论的认同问题。“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其次,主体取向的评价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根本目的,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都是有意义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主体取向的评价反对量的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方法,认为量的评价与主体性追求是根本相悖的。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朱慕菊主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