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焦化污水处理工艺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和锋刚2013.6.13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焦化废水作为高COD、高氨氮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其主要是煤在高温干馏以及煤气净化、化学产品精制过程中形成的废水。焦化废水特点焦化废水危害焦化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难降解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色度高,有机物性质非常稳定,可生化性较差。氨氮浓度高,危害巨大。水质变化幅度大。有毒有害物质,可使受纳水体中的生物大量死亡,造成水体水质恶化.不经处理就大量废水外排将会使受纳水体的色度加深、水体发臭、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恶化“黑臭”。废水中大量氨氮类物质的存在容易堵塞管道、形成生物垢。焦化废水概述焦化废水来源图1
2、焦化生产工艺焦化废水的有机组分50%苯酚类40%含氮杂环化合物10%苯胺类、多环芳烃、萘酚、异氰酸酯、腈类、含氧杂环化合物等酚类和苯并(a)芘是焦化厂的特征污染物,焦化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下游河水中酚含量超标与焦化厂有着直接联系,焦化厂是上述污染物的污染源。焦化厂废水的毒性成分多、环境毒性大,其主要来源有二:其一为酚化物,是废水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本身虽无致癌性,但具有明显的促癌作用,这类物质主要是苯酚、甲酚和二甲酚,其中苯酚和2,4-二甲酚是美国环保局优先污染物,而苯酚、m-甲酚则是我国的优先污染物,这些物质在焦化废
3、水中含量极高;其二为PAHS(多环芳烃),这是一类广为人知的致癌致突物质,是焦炉的高温焦油中最主要的成分,而且种类最多,但却不是废水中的主要成分,由于其显著的毒害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侧重的对象。其中的致癌物或可疑致癌物如萘、蒽、苯并(a)蒽、苯并(a)芘等皆属于美国环保局优先污染物。主要排放点水质情况排放点pH挥发酚mg/L挥发氨mg/L氰化物mg/L硫化物mg/L焦油类mg/LCODcrmmg/L氨氮mg/L蒸氨废水6-9800-1200120-35010-2550-70200-5005000-8000200-300粗苯分
4、离水6-7300-600100-200100-2501-2微1000-2500--精苯分离混4-6-35035-8550-7505-30--350-2500--终冷排污水6-7100-30050-100100-20020-50200-500700-1000--焦油精制分6-7-4050-705-1010-2050-80----煤气水封排6-7-50-601-51-520-40----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目前焦化废水一般按常规方法先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生物脱酚二次处理。但是,焦化废水经上述处理后,外排废水中氰化物、COD及氨氮等指标仍然很
5、难达标。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找到了许多比较有效的焦化废水治理技术。这些方法大致分为生物法、化学法、物化法。1)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常作为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二级处理。目前,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焦化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这种方法是让生物絮凝体及活性污泥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接触;溶解性的有机物被细胞所吸收和吸附,并最终氧化成为最终产物(主要是CO2)非溶解性有机物先被转化为溶解性有机物,然后被代谢LOGO和利用。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①活性污泥法,有效地去除焦
6、化废水中的酚、氰等污染物,但由于进水的COD浓度较高、可生化性较低,出水中污染物指标均难于达标,人们试图通过改进曝气方式提高处理效果。②生物脱氮技术,包括A/O、A2/O等工艺,目前我国主要采用A/O和A2/O工艺,脱氮效果较好,工艺较简单。③生物流化床技术,具有处理废水高效率和承受负荷变化冲击的双重优点,近年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④生物强化技术,在原有的废水处理设施基础上,提高废水处理的范围和能力,该处理技术存在操作过程难于全面控制的缺点。LOGO生物处理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处理成本低,没有二次污染,但是同时存在
7、的最大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添加大量稀释水,处理设施占地大,处理过程中水力停留时间长,对废水的水质有严格的要求。图2普通活性污泥法焦化废水处理工艺LOGO2)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①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用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焦化废水,高效、处理量大、低能耗等优点,但是设备费用高,尚未大规模应用于实践。②Fenton试剂法,焦化废水经过UV-Fenton氧化处理后,COD去除率能达到86%以上,挥发酚基本能被完全去除,在处理难生物降解的低浓度有机废水时,操作方便、高效等优点,不仅处理费用较高,并且仅限于少量低浓度。③光催化氧化法,对
8、水中酚类物质和有机物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的光化学产物,造成二次污染。④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能在短的时间内降解危险的有机物并彻底转化为CO2和H2O实现无害化,但技术不够成熟,超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己经受到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