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北京师范教育史笔记

2012考研北京师范教育史笔记

ID:36184515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7

2012考研北京师范教育史笔记_第1页
2012考研北京师范教育史笔记_第2页
2012考研北京师范教育史笔记_第3页
2012考研北京师范教育史笔记_第4页
2012考研北京师范教育史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考研北京师范教育史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学在官府”: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只有官府有学,民间私家无学术,所以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六艺教育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成为基本学科,更加充实发展,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被儒家奉为标准,产生深远影响,供后世借鉴。文化下移春秋动乱时期,官学难以维持,文官流落四方,把书册器物带出

2、官府,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称之为“文化下移”。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分化,士阶层的地位提高,代表各阶层利益的学派为显示其学术之所长,或著书论辩,或驰说奔竞,以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一逞其能,各学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吸收,促进思想学术繁荣,这一学术自由时期被称为“百家争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派有儒、墨、道、法、名、阴阳诸家。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初创基于田齐政权“招致贤人”的目的,齐威王在都城临淄稷门附近设立学宫,因此得名,距今约2370年历史,是一所官学举办、私家主持,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一体,兼有咨议作用的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缩影,以其宏富的学术

3、造诣、出色的人才培养,给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学记》《学记》出自《礼记》,作者为思孟学派乐克正,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作用,师生关系等,为中国教育理论发展树立了典范,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大学》《大学》,出自《礼记》,是儒家学者讨论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对大学的教育目的、任务、途径作了一个总的概括,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

4、。太学汉元朔五年,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建立集中培养统治人才的教育机构,即太学。太学正式老师是博士,学生成为博士弟子、太学生等,传授单一儒家经典,考试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学生的成绩是授官依据。标志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太学使朝廷掌握教育大权,控制学术发展,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策略成熟的表现。-5-鸿都门学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创建,校址位于洛阳鸿都门而得名,是世界上第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以辞赋、小说、绘画、书法等为教学内容,打破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在教育史上具有开专科学校先河的意义。郡国学汉朝的地方官学,办学目的为培养本郡官吏和推行道德教

5、化。创建于141年,文翁兴学后,各郡效仿设立学校。文翁兴学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深感蜀地文化落后有蛮夷之风,选择属下官吏10人,到京师向博士学习,回到蜀地后根据学绩给予官职,并在成都设立学官,抽调年轻人作为弟子跟随学习,毕业后委以官职,促进儒家思想在蜀地发展,改变了当地风俗,促进经济发展,时称文翁兴学。国子学西晋咸宁二年,为保证门阀世族受教育的特权,晋武帝在太学之外立国子学,设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满足士族阶级享有教育特权、严格士庶之别的愿望,国子学的设置使中央官学多样化,等级性更加明显。此后,各朝中央官学都是国子学与太学并立,以体现“贵族士庶

6、皆需教”的原则。国子监隋大业三年,国子学改国子寺,统领中央官学,唐贞观元年,国子监由附属机构改为独立设置,既是中央政府教育行政机构,又是国家最高学府,具有两方面职能。国子监的设立标志着国家对培养统治人才的重视,标志学校管理走向专门化,为教育大规模发展做好铺垫。国子监长期延续,直至清末学部成立。庆历兴学: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年间主持的兴学运动,内容三项:普遍设立地方学校/改革科举考试/创建太学“分斋教学”后因范仲淹被排挤出朝廷失败,但促进了北宋的教育事业。熙宁兴学: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兴学运动,内容四项: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恢复发展州县地方教学恢复创设武学、律学、医学/编纂《三经新义

7、》作为统一教材促使北宋教育出现转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崇宁兴学: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进行的兴学运动,内容五项: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连的学制系统新建辟雍,发展太学/回复设立医学,创立书学、算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苏湖教法:宋胡缓在主持湖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明体达用”,其内容是在学校内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