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69344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6
《《朱子语类三则》习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子语类》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若读之数过 过:遍,次B.略晓其义即厌之 厌:厌恶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机:关键D.试自睹当自家 睹:察看解析:厌,满足。答案:B2.下列语句中“乃”字的意思与“乃为人欲引去”中的“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家祭无忘告乃翁B.乃使人复葺南阁子C.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解析:A.人称代词,你的。B.副词,于是,就。C.词,仅仅,只。D.与例句一样,都为副词,却,反而,竟然。答案:D3.下列语句中与“此为天理,
2、彼为人欲”句式一样的一句是( )A.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竖子不足与谋C.多于南亩之农夫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与例句皆为判断句,“为”,是。B.省略句,不足与(之)谋。C.介词结构后置,“于南亩之农夫多”,于,比。D.宾语前置。答案:A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屋后的山在冬天可以阻挡呼啸而来的北风,起到防寒的作用。②池塘既可供农田灌溉、村落消防,又能调节气候,给村庄带来勃勃生机。③岭南地区的村落,家家户户周围都有山丘、池塘、河流、田野等形成的生态景观。④许多人认为,好的住宅就应该背山
3、面水,坐北朝南。⑤夏天从南边吹来的凉风经过水面,穿过竹林后,吹进住宅,使屋内空气清新凉爽。⑥屋前的池塘与池塘边种植的树竹融为一体,在整个房屋布局中不可或缺。A.③④①⑥②⑤ B.③④⑥②⑤①C.④③①⑤②⑥ D.④③⑤②⑥①解析:先说岭南地区村落的生态景观特点,然后分别从“背山”“坐北”和“面水”“朝南”两个方面来解释这种住宅的好处;在讲“面水”“朝南”时,先讲池塘和树竹,再分说它们的作用。答案:A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
4、是无克己工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
5、知免夫,小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为人欲引去 引:引拉B.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约束C.自然存天理而行存:保留D.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免:避免解析:A项,“引”的本义是“拉”,这里为引诱意。答案:A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也知此为天理乃为人欲引去B.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若是中人之资质C.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D.只是先也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而今而后,无知免夫解析:B.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翻译为“的”。A
6、.前“为”是判断词,是。后“为”表被动,被。C.前“于”,介词,比。后“于”,介词,对于。D.前“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后“而”是助词,无义。答案:B7.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方法的一项是( )A.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B.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C.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D.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解析:C项,仅是对具有“上智圣人”资质的人而言的,不具有普遍的意义。答案:C8.下列有关本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则中的“理”与“欲”的问题,就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
7、间的关系。B.朱熹认为在生活中经常被人欲所引导而丢失了天理是“克己工夫”没有做好。C.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不需要任何用力,自然就会顺天理而行,而不流于人欲。D.朱熹引用曾子之言,是为了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认真谨慎地对待。解析:A项,“就是”一词过于绝对,“人欲”既指物质方面的追求,也指其他一些不合道德规范的妄念。答案:A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