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在科技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在科技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ID:35672743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0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在科技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1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在科技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2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在科技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在科技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科技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词:科技史教学培养创新意识内容提要:1、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培养创新意识2、加强知识体系联系,让学生理解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核心3、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培养创新意识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切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国家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从而面临着国内社会变革与国外教育变革的双重压力。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着眼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结合历史学科的特色,在教学活动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

2、新意识。一、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历史视为“二流学科”,其中科技史知识又因其份量较小、地位较轻、内容表述枯燥而更不被人们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对蕴含于科技史知识中的人类的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没有作深层次的探究和挖掘。忽视了科技史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切实转变应试教育下单向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注入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历史这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优势,更加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比如在学习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时

3、,学生提出西方先进工业技术为什么没能促进当时中国社会进步?以引进西方工业技术为基础的洋务运动为什么最终没有能让中国富强起来?对以上问题,我没有充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寻求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开展讨论,并专门组织了一堂探讨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理解力,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经过学生激烈地争论,其结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当时中国教育落后,国人普遍素质较低;二是近代中国科技人才缺乏,技术革新后劲不足;三是封建官吏不善经营,管理落后;四是封建官吏贪污腐化,中饱私囊;五是封建官吏迷信洋人,崇洋媚外;六是受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的束缚及帝国主义的列强的压榨,人们思想观念落后,近代工

4、业生存环境恶劣,自主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生存的土壤等。对以上答案,我并没有给出优劣评判,而是首先对勇于发言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引导学生一起结合历史史料,抓住关键环节,分析事情的本质特征,归纳出最佳答案。从而使回答得好的同学倍受鼓舞,回答得较差的学生既不损自尊,又在畅所欲言的发言中获得快感,更加激起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同时组织学生比较学习在当时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仍有一批富有强烈爱国意识的中国人如詹天佑不迷信外国权威、勇于挑战困难、大胆创新设计,终于建成了京张铁路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学习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科技精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科学的品质,树立学习科技知识,报效祖

5、国的远大理想。二、加强知识体系联系,让学生理解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核心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把科技进步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纵观我国历史,从古猿因学会使用工具而进化成了人类;青铜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第一个文明社会奴隶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著名的四大发明为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雄居世界几千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一旦因受封建桎梏的束缚,如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人们的聪明才智被扼杀,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千年帝国再也无力阻挡西方文明的野蛮入侵。近代中国的百年悲歌

6、就是警醒世人的例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获得大解放,创新意识空前高涨,国家科技总体实力不断上升,令世界无不刮目相看。五千年话兴亡,五千年论沉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历史这面镜子,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意识。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极其璀璨的,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万里长城,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秦始皇兵马俑,再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兵团;赵州桥,一座千年不倒的中国制造;郑和下西洋,世界最早、最强大的远洋舰队;现代航天,圆中国千年飞天梦想。都无不

7、说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这一切都能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其探求知识,勇于创新的雄心壮志。参考文献:刘建国《试论历史课中的“科技教育”》《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