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途径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途径

ID:3116769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途径_第1页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途径_第2页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途径_第3页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途径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途径  科技与人才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学校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就有意识地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等角度,加强对学生科技意识的渗透与培养,以增强学生的科技素质。  一、通过化学史教育,渗透科技意识  尊重事实和老老实实的作风,不仅是思想品质的问题,也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在教学中,通过与某些知识相联系的化学史,如科学家的小故事等对学生

2、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是渗透科技意识的有利途径。4  第一个惰性气体元素的发现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的氧化物中得到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相差0.0066克,相当于一个跳蚤的重量。然而,瑞利并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这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样就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一起研究这个问题。他们在翻阅八十年前英国科学家、实验大师卡文迪许的实

3、验记录中取得了重要突破。在卡文迪许当年的实验报告中,记录了氧与氮化合物再溶解在苛性钠溶液中,最后管内总有一个小气泡,其体积相当于原气体体积的一百二十分之一。1894年,在研究这个小气泡内剩余的气体时发现,它的密度比氮大得多,占大气百分之一不到,又通过光谱分析,终于发现了这种元素,被命名为“氩”。这第一个惰性气体元素的发现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来说,是科技意识的一个极好的渗透过程。  二、运用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内容,培养科技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实验对学生进行科

4、学思维的训练,是培养科技意识的有效手段。  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化学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提供直观的感性,同时还充分蕴含和体现着科学的思维过程。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有着其它教学手段不能相比的特殊魅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有效地培养学

5、生的科技意识。  例如,在讲“钠及其化合物”一节时,钠与水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于是采用了实验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浮、熔、游、红”然后层层设疑: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什么?――如何对生成物加以验证等等。这就使学习过程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探索性,既激发了学习动机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如,在讲“铁”4一节时,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相互转化是难点。在讲此课时,设计这样一组实验,即在氯化铁溶液中分别放入铜粉,硫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

6、,并提出如下问题:(1)铜的金属活动性在铁之后,为什么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物为什么呈绿色?从这一实验你对铁及二价铁离子的还原性作一比较,排出它们强弱顺序;(2)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生成物是什么?若将此实验颠倒一下,即在硫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铁溶液,生成物是否相同?为什么?(3)氯化铁溶液和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的红色溶液是什么?如加入淀粉,有何现象?这样的实验,加之这样的问题,就要求学生在观察现象,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并通过实验设疑,充分调动思维,既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7、又培养了创造性的科学思维,从而有效地培养了科技意识。  三、运用科技新成果,强化科技意识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大量科技新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是强化科技意识的巨大动力。例如,在讲金属、硅酸盐工业、聚合物等章节时,向学生讲述新型金属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等在航天工业的广泛应用;在讲蛋白质时,介绍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两项重大成果――1965年在世界上最先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即结晶牛胰岛素,成为新中国科学家在科学史上夺得的一个“世界冠军”;1981年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

8、酸”,在中国科技史上再创辉煌。在讲氮的性质和用途时,谈到液态氮在超导研究方面的致冷作用,于是告诉学生卫星和超导研究方面,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两颗“澳星”4,而且近年来我国在低温超导研究方面,也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从化学科学最新成果主客体化学、超导材料和纳米材料科学的萌芽、形成及发展揭示其蕴含的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在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