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新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ID:35474192

大小:101.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3-25

[教学设计]新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教学设计]新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教学设计]新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教学设计]新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教学设计]新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新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组观察与发现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

2、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二、教学目标在进行木组教学吋,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三、教学课时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口积月累”

3、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课题古诗两首之题西林壁教学口标L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a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学方法情景交融读中感悟教学课时第一课吋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修订栏预习

4、熟读古诗,试若背诵。导入一、师吟诵《题西林壁》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四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至U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口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岀示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教学过程二、学习课文(-)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璧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

5、?(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了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z—,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L(师指名读占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

6、这座山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到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冇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來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

7、,悟诗情多诵读:L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Z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岀来?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冇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作者为什么说门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

8、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小结《题曲林壁》这首占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彖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板书设计作业布置题西林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二听其他人的意见L背诵、默嘗《题西林壁九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教学后记课题古诗两首之游山西村教学口标L学习《游山曲村》,有感情地阴读并背诵占诗,2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