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405371
大小:72.2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4
《江苏省江阴市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省江阴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已经掀开了她美丽的面纱。是苦?是乐?个中滋味惟有我们知晓!青春正值,我们明白初一是我们人生大厦的基石。相信同学们能打好基础,接受挑战。请同学们认真、规范答题!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一、积累与运用(21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keMcheng澈静mi1i临2、根据课文默写,其中①②两句还需写出相应的篇名和作者。(10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③《次北固山
2、下》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的诗句是:,=,④,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志南和尚《绝句》)(苏轼《水调歌头》)()⑤,吹面不寒杨柳风。⑥但愿人长久,。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2分)•••A.大家尽力而为就行,不要背包袱。(包袱比喻思想负担)B.我的母亲虽然高人,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指理所当然)••C.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D.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指各种气息混杂
3、在--起,越来越浓)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対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C.《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0.《咏雪》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5、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3分)【甲】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
4、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糊釧'。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糊'。糊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狗''倒好。狮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_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FI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_道:“哪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B',好么?
5、”「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也!”【乙】三藏见他意思,实有好心,真个像沙门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甚么?”「道:“我姓孙。”三藏道:“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A道:“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做_。”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像那小头陀一般,我与你起个混名,称为C,好么?”—道:“好,好,好。”自此时又称为C。根据语境,填写出文屮字母指代的同一人物不同阶段的称呼:A:B:C:二、阅读与赏析(39分)(一)(4分)登飞來峰王安石飞来飞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
6、高层。6、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分)7、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二)(8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FI:“君与家君期日中。口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太丘舍去去:••(3)门外戏戏:(4)相委而去委:9、
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0、两个称谓“尊君”“家君”指的是同一人,为何叫法不同?你的理解是什么?(2分)(三)(8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建本》).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欲学,恐已暮矣。■欲(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
8、乎为(3)臣闻之■12、翻译句子。(2分)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闻(4)如日出之阳•如1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四)(6分)14、《西游记》共一百回,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十二回全书的引子,其中第八至第十二回介绍唐僧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主体。请你简要概括出第一至第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