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99630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3
《宋代官府藏书制度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宋代官府藏书制度考尹一村张文亮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两宋三百年的历史,尤其注重对图书的收集和整理。由于统治者积极奉行“广开献书之路”的政策并采取了十分有效的“据目求书”、“奖赏献书”等措施,使得“三馆”、“秘阁”、“秘书省”的书目得到迅速补充。虽然“靖康之难”给宋代的官府藏书事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统治者和各级官吏的努力却使得藏书事业在南宋一朝得以恢复。到南宋末年,官府藏书书目已经达到了唐宋以来国家藏书的顶峰,这无疑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官府藏书访书藏书机构由于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政权
2、割据对峙,使得经籍文物被焚毁遗失者数不胜数。宋朝建立后,统治者在恢复民生建立健全国家各项机构和制度的同时,把收藏图书这项国家大计也提上了重要日程。早在宋太祖乾德四年就提出了“购募亡书”的政策,宋真宗时期也曾多次下诏“购求逸书”、“广开献书之路”。此后,宋朝历代统治者都积极响应和奉行这些藏书政策并不断改进,这使得宋代的官府藏书事业蓬勃发展,图书收藏工作经久不衰甚至焕发出新的活力。宋代官府藏书事业的发展从收集到典藏都极大程度的超越了以往的所有朝代,因此宋刻书一直被称为古代文化的瑰宝,不论是书籍的校勘整理、还是刻印、装帧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究
3、其原因,除了统治者重视图书的收集外,还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纸术的改进,印刷术的推广等都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当然,由于我国古代封建管理体制的局限,官府藏书的一些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兴衰往往与统治阶层的政策直接相关,尤其在具体利用时其局限性更为明显,普通民众根本无法利用到这些全面而且珍贵的书籍,其利用率其实并不算高。但总的来说,宋代的官府藏书不仅保存了珍贵的书籍,传承了灿烂的文明,而且有许多创造性的改进更是为今天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虽然有种种不足,但仍然无法抹杀其优胜之处。1宋代征书访书的政策与方法宋代官府
4、藏书的收集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收集五代十国时期的官府藏书;二是对一些散落于民间的珍贵图书,采用从私人藏书家手中购买或者抄录的方式鼓励民众献书,另外国家还会给予相应的奖励。收集五代十国官府藏书的工作是通过边征战边收取的方式展开的。众所周知,后周末帝柴宗训禅位于赵匡胤,赵匡胤即位后即手握重兵,开始了自己的统一之路。所以,宋代首先继承了后周的“三馆”藏书13000余卷,后来,在平定南方诸国的过程中又继续收集图书以补充馆藏。宋朝对于民间的私人藏书的收集也是颇为积极的。对于这部分书籍的收藏,宋代统治者首先依据前朝藏书目录列出所缺书目,公布于世。然后
5、根据这些书目来进行访求。以保证征书工作能够按照计划,有目的、有秩序的进行。民间献书的主力主要文人、士大夫等私人藏书家,他们的藏书校勘认真,保存完好,十分适合用来补充国家书库。在访求过程中,由于私人藏书得书困难,而且政府征收的又大多是民间流传量不多的,有的甚至是孤本书。所以,大多数藏书家不愿意无条件献书,宋朝统治者获悉这一情况后,广开献书之路,采取一系列鼓励私人献书的政策。宋太祖时期,对献书人的奖赏极高,除了赐予绢帛等,将献书人委任为官员之事也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在北宋开国初期,战乱使许多经籍损毁流散,国家书库内书量极低,处在收集图书的关
6、键阶段。乾德四年(966年)太祖诏求亡书,凡吏民有以书籍来献者,令史馆视其篇目,馆中所无则收之。无论卷帙多少,献书人经过学士院的考核,堪任官者给予官职[1]。这使得国家书库书目激增。太宗时期,国家充足,经济发展,政治清平安定,于是制定了新的献书赏赐标准。奖赏程度依献书的册数而定,献书三百卷以上者,经学士院考试,予“一子出身”,不及300卷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据献书数额“优给金币”。特别应指出的是统治者尤重医书的收集,对于献医书者奖赏较高。200卷以上者,给予出身,不及二百卷者,优赐钱帛[2]。宋真宗、仁宗时期,对献书的奖励具体到了每卷
7、多少赏赐。到了宋徽宗时期,由于前代对书籍的积累,国家书库的藏书已接近60000卷。这时,对书籍的征收开始更加注重质量,其奖励献书的政策中更是鼓励人们多献古籍和善本书,赏赐的标准也不再单纯地根据卷数决定。这一时期,宋代的访书求书工作发展到了全新的高度。“靖康之难”后,书籍由于战乱再一次遭受到重创。南宋高宗为了改变当时的状况下令重建秘书省,开始继续访求图籍。但是南宋初期金兵的不断侵犯加之国力衰微,图书访求工作异常艰难。高宗十五年(1145年)设访书之官,总领访书工作。后又推行新的赏赐政策,依然以卷数多寡为赏赐标准。至南宋孝宗时期,官府藏书体系
8、日益成熟完备,图籍数量庞大。此后,访求工作虽不曾间断,但已经没有大规模的访书活动了。2宋代国家藏书机构的发展2.1北宋时期国家藏书机构2.1.1“三馆”迁入崇文院北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以当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