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ID:35077690

大小:875.65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3-17

上传者:U-56225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C193单位代码:10193密级:公开学号:20130658硕士学位论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及对策研究Researchonthelackofsocialmoralityof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andtheCountermeasures作者姓名:张馨文学位类别:法学硕士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所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教师:于永坤二0一六年四月 摘要随着网络报道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事件的增多,大学生社会公德培育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旨在完善学校育人环境、矫正家庭教育中社会公德教育部分的教育方式,同时有效指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个人修养,力图使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念,从自身方面完善自己,本文内容概括如下:第一部分对社会公德的研究背景作出分析,阐述了研究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必要性,然后从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两个角度来分析研究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价值,最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综述。第二部分中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要求做出分析,从三面方面阐述大学生社会公德研究的必要性,最后给出了大学生社会公德规范化的几点要求。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家庭教育,校园教育,网络环境,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等。第四部分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途径。本文致力于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公德观念调查,积极研究应对大学生公德缺失的对策方法,以期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有所帮助。关键词:社会公德;大学生;道德缺失;对策I AbstractWithincreaseinthenetworkreportsoncollegestudentslackofsocialmoralityevents,collegestudents'socialmoralitycultivationhasreceivedwideattentionfromallsectorsofsociety,basedonresearchlackofsocialmoralityofcollegestudentsanditssolutions,aimstoimprovetheeducationalenvironmentoftheschoolandfamilyeducationinsocialmoralityeducationpartofthecorrectioneducation,andeffectiveguidanceforthecollegestudentsduringtheperiodofuniversitypersonalaccomplishment,tryingtomakecontemporaryyoungcollegestudentsduringtoestablishacorrectconceptofsocialmorality,fromtheaspectsoftheirownperfectthemselves,thecontentsofthispaperaresummarizedasfollows:Thefirstpartofthesocialethicsresearchbackgroundmakestheanalysis,expoundsthenecessityofstudyofCollegeStudents'publicmorality,andthenfromtwoanglesoftheoryandpracticalsignificancetoanalyzethevalueofthestudyofCollegeStudents'publicmorality,finallytothesocialmoralityofthestudentsathomeandabroadstudywemakeareview.Thesecondpartofthesocialmoralityofthestudentsspecificformsandrequirementsanalysis,expoundsthenecessityofthestudyofCollegeStudents'publicmoralityfromthreeaspects.Finally,thenormsofCollegeStudents'socialmoralitysomerequirements.Thethirdpartmainly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andthereasonsofthelackofsocialmoralityofcollegestudents,mainlydividedintofiveaspects:familyeducation,campuseducation,networkenvironment,thereasonsofcollegestudentsthemselves,etc..Thefourthpartputsforwardsomewaystostrengthenthesocialmorality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Thispaperaimstoinactualresearchbasedon,combinedwiththeconceptofsocialmoralitysurveyofcurrentcollegestudents,activelystudycountermeasuresandmethodstodealwithcollegestudents'moralityabsence,hopingtobehelpfultotheconstructionofCollegeStudents'socialmorality.KeyWords:Socialmorality;Collegestudents;Lackofmorality;CountermeasuresII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和意义...............................................21.3国内外研究现状...............................................3第二章大学生社会公德概述.........................................62.1社会公德的概述...............................................62.2社会公德的内容...............................................62.3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必要性分析...............................82.4大学生社会公德规范的具体要求................................10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探析................133.1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表现............................133.2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探析............................14第四章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对策研究..........................184.1优化校园公德环境............................................184.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94.3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214.4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224.5培育大学生的公民精神........................................22第五章结语......................................................25参考文献..........................................................27III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中公民道德品质的基础,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中国古代的尧舜禹等先贤到后来的四大发明,中国经历了五千年的文明,在文明的社会中公民遵守社会公德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快速①发展,经济的发展却没有带来社会公德的提高,在当今社会,国人的社会公德面临着一次次的挑战,2016年1月份上海地铁中吃鸡爪乱扔垃圾且不承认自己的行为影响其他乘客的王某,在网络环境中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无独有偶,早在2014年大陆游客在香港旅游时,抱着五岁大的孩子在闹市马路边小便,更是引来香港公民的不满,直接影响了中国公民的社会公德形象。新时期,中国发展②环境有了新的转机和变化,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社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素质提高显著,2008年,中国承办了奥运会,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给了中国一个展示的平台,从北京市区的环境到服务赛会的志愿者,从提供给运动员的先进比赛场地到国际化的运动员休息场地奥运村,无不体现着中国发展的新面貌,中国社会的新样子。通过北京奥运会,中国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由此可见,社会中居民素质的提高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一项有效的突破点。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从1919年五四运动时候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学生公德意识建设是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大学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较好的社会公德,如果青年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体现出的责任心和公德心将更好的促进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反之,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受到影响。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在奥运会期间,文明有序的志愿服务队伍给予国人乃至世界良好的印象,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精湛熟练的服务技能以及端庄大方的志愿者形象都深深体现出了青年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增加了重要一笔,也为宣扬中国新形象做出了贡献。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在快速增长,他们必将会成为引领社会公德发展的先行者。大学生公德①韩秀丽.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9-103.②程立套.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原闪及对策[J].教学与研究,2009(37).1 建设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而且还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大学生公德意识和公德行为的形成,对未来社会更加合乎理性、更加和谐健康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三十八年以来,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各个岗位,大学生数量也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进步不断增加,大学生社会公德培养成为大学生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个高度的时候,社会居民渐渐意识到了社会公德对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逐渐关注大学生这一高知群体的社会公德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手段、网络环境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等各个方面,由于这些影响因素不尽相同,这也导致了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自身素质良莠不齐,本文试图以如何增强大学生公德意识为主旨,探究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观,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1.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措施目的在于完善学校育人环境、矫正家庭教育中社会公德教育部分的教育方式,有效指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个人修养,力图使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念,从自身方面完善自己,本文致力于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公德观念调查,积极研究应对大学生公德缺失的对策方法,以期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有所帮助。理论价值。通过以实际调查研究为基础,结合社会学理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出现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以现有的社会学理论对实际发生的现象加以总结提炼,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丰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及对策研究的社会学范畴的相关理论,同时,也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社会学学科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随着网络事件中大学生公德缺失报道的越来越多,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逐渐为社会大众所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群体,社会公德缺失不仅仅关系到个人前途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荣辱,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志,而社会公德又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这其中大学生社会公德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实现。在新时期,结合实际情况研究转型期大学生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探究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使青年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文明形象,具有较好的责任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使大学生社会公德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相协2 调,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责任。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研究综述商秀秀(2010)在《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研究》的研究中,指出当代大学生具有与众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个性,他们的道德主流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趋势。作者指出由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缺陷和家庭道德教育的①异化等原因,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也存在诸多问题。其对大学生群体的负面影响和侵蚀作用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该研究指出了社会公德研究的重要意义。郝秀丽(2008)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研究》一文中,作者也对社会公德②研究的必要性做了详细阐述,作者认为社会公德建设是我国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尊重公德、提倡公德、弘扬公德的大局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实际,研究并大力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保证社会公德建设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已成为事关社会发展的大事。社会公德的好坏,历来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人的文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1.3.2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研究综述通过查阅目前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公德情况,大学生的公德观存在很大的问题,引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个人、家庭的,也有学校、社会的,甚至还有深层次的体制因素,只是目前这个层面的研究只局限在“各④自为战”,尚不能形成一个的完整理论体系。戴恒艳在文章中指出随着入学门檻的降低,大学生队伍不断壮大,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教育模式的转变使大学生整体素质下滑、社会公德缺失等问题逐渐突出,像前期出现的云南大学马加爵连环杀人事件;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后又连刺被害人8刀残酷事件;“我爸是李刚”撞人后还口出狂言的李启铭事件;文明言行出现一定的偏缺;诚信意识日益变得淡薄;自律能力较大地减弱等方面助力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现状。林琼斌在文章中讲到,目前大学生存在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的现象,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应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①李道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③龚光雄.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④程丽丽,刘洋.接受理论的接受主体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6).3 公德氛围、开展荣辱观教育、社会公德的法制化建设、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优化网络管理等途径来实现。这对本研究中的社会公德缺失的意识缺失部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常超(2014)《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重大变革,社会阶层逐渐分化,利益主体呈①现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并归纳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1.3.3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对策研究的综述辛静(2014)《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问题研究》一文中,作者根据提出的问题,根据现存问题探讨了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的有效路径,包括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培养作用,兴利除弊,相互配合,建立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纵横交错的网络,促进大学生社会公德养成,大学生社会公德最终能否养成还有赖于大学生积极的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修养,最终完成社会公德的养成。范杰(2011)《大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培养研究》作者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认为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家庭基础教育的弱化以及大众传媒负面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应从多个方面着手:社会营造良好的公德环境,发挥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学校提高教育实效性;发挥家庭基础教育的作用,需要大学生自我教育,自觉培养良好的公德行为。郑晓娟;张少山(2014)《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公德创新教育路径探析》一文中,作者从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公德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作者指出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僵化、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教师队伍有待优化等问题,并提出了创新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需要丰富和拓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形式和载体,精选教育内容,优化教师队伍。1.3.4本人对以上评述综上所述,国内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及对策研究大部分存在于个别地域的部分高校,很少有在全国范围内就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某一问题产生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且在对文献归纳时笔者发现各方面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分①陈秀丽,杨海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6).4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系统全面,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对策研究的途径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操作性强的标准。国家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增强,并且大多数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大,严重阻碍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社会公德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从长远来看,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及对策研究领域发展空间很大。5 第二章大学生社会公德概述2.1社会公德的概述2.1.1社会公德的概念社会公德在中国最早的著述见于清朝末年康有为、梁启超先生“戊戌变法”后的著作,他在著作《新民说》中提出“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社会公德,我国民所最缺者,社会公德其一端也。”这在清朝政府时期是十分进步的思想,清朝时期受教育都是在私塾,考取文凭是八股文,那时候受到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认为只要效忠皇帝就是最大的爱国情怀,《大学》、《中庸》、《孔子》、《孟子》等以自身修养为主的各种书籍就是古代文人所追捧的典籍,梁先生以一种新的感受写到了社会公德一词,他认为以往的修身养性、读书为官都是自身愿望的一种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都比较注重自身前途和命运,鲜有人问津国家命运和国家前途,他认为这是私德,从此在国内有了公德和私德的说①法。据考,社会公德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出现在日本明治时期,那时候有一位学者把德一分为二,分为社会公德与私德。这也是后来我们能找到的与国内梁启超先生所著比较一致的说法,伟大导师马克思关于社会公德的认识是不一样的部族、不同的文明之间,虽然语言不一样,生活习惯和生活区域不一样,也可能因②为发展的阶段不一样,存在着发展上的差距,但是在一些社会公德方面的观点却又共通之处,有一些关于发展共识的观点。2.2社会公德的内容2.2.1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基本的礼仪和规范,社会生活是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遵循文明礼貌的原则和基础,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时期,社会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总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公交车上谩骂甚至殴打司机的现象时有发生,年轻学生因为没有及时让座招致老年人谩骂甚至恶语伤人的不礼貌行为也在发生。文明礼貌作为社会公德的内容之一,是促进人们感情交流的重要基础。①袁金祥,蒋关军,曹克.和谐文化视野中的大学生归属感教育[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02).②张帆,张丝媛.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6 2.2.2助人为乐助人为乐主要是指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能够主动的尽己之力帮助他。社会学家马斯洛的社会需求理论里讲到,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成员,都会有不用的社会需求,每个人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在面临困难的时候,能做到无条件的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这就是助人为乐。邻里之间的团结互助、走在马路上遇到老年人帮扶一把,遇到不小心散落到地上的水果帮忙捡拾一下都是助人为乐的表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经历,自己做到助人为乐帮助别人,那么在自己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心,这样在社会中就会掀起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热心的公益热线、志愿服务活动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助人为乐方式。2.2.3爱护公物公共物品是我们生活中国家或者集体所有的物品总称,在社会环境中的公共垃圾箱、公共健身设施、公共座椅,等公交车时的公交亭,我们在公园散步时公园里的座椅、公园的凉亭都属于公共财物的范畴。校园环境中,班级的饮水机、班级的桌椅板凳、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学校花园的雕塑、实验室里的仪器都属于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主要是为了服务社会大众而存在的,作为社会居民应该爱护公共物品,保护公物不被破坏。爱护公物主要表现在在公共场合要主动爱护公物,做到不在公物上乱写乱③画,不破坏公物。前些年发生一些不法分子盗取下水井盖和盗取电线的案件,这都是破坏公共物品的做法,在近些年网络新闻中经常提到在旅游景点和一些著名的旅游雕塑中乱写乱画的事情,这都是破坏公共物品的行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保护好自己生活的环境,爱护公共物品。2.2.4保护环境随着社会公众对自然环境关注度的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雾霾对居民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可以说,柴静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引爆了观众对雾霾、对健康、对环境的思考,带给了他们极大的心灵震撼。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了人民的基本生活。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作为社会一员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些有利于环境的事,比如在生活中尽量乘坐公共交通系统出行或者自行车出行,减少开车出行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或者杜绝使③周圣娟.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理论导报,2011(04).7 用一次性筷子,保护环境,又比如在工作中正反面使用打印纸,或者用电子文件代替打印文件,减少打印带来的纸张使用,保护树木。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越演越烈,全球气温回升气候变暖、海啸、地震、旱涝、沙尘暴、雾霾天气等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只有更好的保护和珍惜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大众作为社会存在的细胞,有责任保护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兼顾环境发展,统筹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展生产、保护环境。2.2.5遵纪守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可以说,法律的出现让国家更具秩序,也让社会发展有了必须明确遵循的规律。对公民来说,法律意识能够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保障,而法律意识的淡薄则可能带来相反的影响,导致居民不良的精神风貌的形成。因此,公民只有坚持遵纪守法才能够维护自身权益,并促进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当下,法制社会与法治型国家的建立让越来越多的人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增强,也④让他们学会了用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在日常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过程中所暴露的法律问题困扰着更多的人,也让越来越多的公民学会将法律意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以此来实现维权的目的。总的来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是每一位公民的应尽义务,同时也是保护户居民权益,实现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每个居民都应该尊重法律的权威,按照法律的规章要求进行工作和生活,避免出现法律问题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同时还要坚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最终实现全体成员共同维护法律权威及尊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身力量的目标。2.3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必要性分析2.3.1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知识储备比较充足,年龄上比较年轻,具有先进的思想和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大众对秩序的形成以及政策执行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平较高,那么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随着提高,社会中也会形成较好的秩序,反之,如果社会中社会公德水平不高,社会文明程度较低,那么就会形成比较乱的社会秩序,不④戚艳萍,刘玲,吕素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8 利于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国家处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严峻的挑战,最需要的国内环境就是稳定,在稳定的环境下发展经济,解决国内就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股市问题等各种社会变革带来的新变化,大学生群体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就会形成大学生对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责任心,当大学生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更广泛的服务人民以后,这种责任心就影响甚至促进提高全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平,为更快更好地开展经济建设提供安定团结的大环境。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公德水平提高不仅能有效的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在此同时又会形成社会大众之间相互尊重的文明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生活才能够更加顺畅的进行。2.3.2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社会文明风尚主要是指社会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学生社会公德培养是社会公德全面推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营造有序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青年大学生在毕业后将会进入到各行各业,服务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风尚形成的基础,当今社会已经不是以往那个封闭的社会,如今网络发达,青年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甚至一人两部手机,每一部智能手机都是一个自媒体,2015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使用率达到100%,每一名大学生都有至少一部手机,大学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并不少,约花费了5小时17分钟,占一天全部时间的22%。同时,随着大学生每升高一年级,他们每天的手机使用总时间会减少0.64小时,即38分钟。在这样的一个普及程度下,青年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各种论坛、贴吧发布自己对于社会事件的见解,如果青年大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就能有效地防止不良社会风气滋生,从而有效地改善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可见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是全社会形成文明风尚的基础。2.3.3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唯物辩证观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就揭示了一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当量变的积累达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质变。大学生不断践行社会公德有利于青年大学生群体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日久天长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在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过程中,青年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对培养和形成高尚的道德⑤品质具有重要作用。⑤王廷彦,蔡小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现状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9 思想道德水平的养成与社会公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居民遵纪守法的良好日常习惯关系密切,在遵守社会公德、坚持法律意识的过程中,居民的道德修养能够得到强化,他们的道德品质也能在环境影响下得到提升。因此,在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培养出高素质高道德品质的综合型人才,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综合提高社会的整体工作水平。笔者希望通过研究相关课题,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思考相关问题,来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切入分析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以及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及对社会公德的认识,探讨当前社会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有效途径,不仅能为高等学府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整体性提高提供思想上的指导,同时也能为社会整体风气的改变、居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研究方向。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综合素质提高,以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都是为了达成中国梦的建设目的。2.4大学生社会公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的号召,青年大学生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处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时刻,只有做到将自身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青年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做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青年大学生只有不断践行社会公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们将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着为祖国献身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大学生社会公德规范的具体要求体现在青年大学生身上应该是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讲求诚信的个人修养,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平等与相互尊重意识,工作生活中的感恩思想,掌握熟练的就业就能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从高校学生的整体交叉情况上看,多数学生依然有着较强的责任心与社会责任感,乐于参加各项公益事业和义务劳动,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与集体化观念相对单薄,逐渐形成了独立活动、脱离团体行动的情况。这使得他们淡化了与他人、群体和组织之间的联系,淡薄了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义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群体生活质量。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获得集体荣誉能够让超过八成的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愉悦体验,参与集体活动分享他人的乐趣也能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快感。从2000年北京高校学生的针对性调查反馈来看,近九成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奥运会申办活动并愿意为世界10 ⑥大学生运动会的举行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八成大学生有过为贫困灾区转增衣物、棉被、药品、金钱的自发性活动。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风险精神,但它不能掩盖个人主体价值被不断强化的现状以及付出了就该获得回报思想的产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是青年大学生应具备的必备交往思想,社会发展至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在不断前进,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每一名公民应该具备的意识,青年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较高的知识结构的精英人群,具有诚信意识的社会公德规范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作为个人的基本品质,是引导个人修养、人格进步和培养高尚公德的⑦重要前提。2015年10月份,本研究在吉林省内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长春科技学院等五所5所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访谈表明,当被访者遇到关于大学生诚信、大学生能力培养和大学生知识储备这三个方面那一个最被重视时,有接近半数的青年大学生选择诚信,在访谈中表示愿意和有诚信的同学交往,在交男女朋友、选择就业单位的关键时刻也会将诚信作为重要的参考内容。在访谈中,大部分受访学生认为诚信意识是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是青年人的基本品质,并希望能够尽快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公德规范体系和社会秩序。在相互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人交往相处是青年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的又一规范。平等意识是建立在两个人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大学校园生活中,大学生集体生活就是以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人际交往的,这是社会公德的重⑧要内容之一。在大学校园生活中,大学生除了学习、读书之外,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同住宿舍的集体生活是考验一名青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内容,在集体生活中,除了同住、同吃同学情谊,还有在课余文体活动中和相关学生社团中开展活动、开展工作的同事情谊,尤其是在参与学生社团的时候,能否平等待人、能否不卑不亢、能否相互尊重都会体现在人际交往中,这就要求青年大学生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满足交往需求的基础。当前,受到网络的影响,青年大学生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校园外的中学同学、校园内的各种工作人员、社会上的亲朋好友等等,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笔记电脑的日渐盛行使得交往频率也在提高,交往手段日渐丰富,微信、QQ、Facebook(脸书)等平台中的视频聊天、语音聊天、发照片、发视频等等。青年大学生应具备孝敬父母,具有感恩意识的良好社会公德。受到中华民族⑥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05).⑦马新民.当前我国公民社会责任现状及其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⑧周倩.论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4).11 传统美德的长期熏陶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断引导,青年大学生对孝敬父母、感恩社会具有比较清晰的概念。在调查研究中,接近全部受访青年大学生认为应该孝敬父母、感恩社会,作为感恩的一个内容,青年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尊重有⑨所减退,逐渐变为平等化、亦师亦友的一种感情。受访个别学生表示,如果教师尊重学生那么学生也会很好的尊重教师,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那么学生也不会尊重教师;还有学生表示很多青年教师没有良好的师德,在开展相关工作中不能让其信服,那么就不尊重老师,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尊师重教的社会公德有待加强,同时也反映出了青年大学生平等意识在加强。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是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公德的重要方面。求职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单位在人才选拔时开始兼顾学生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水平两个方面。然而,大学教育虽然注重了对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及专业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还存在欠缺,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可以说,任何一种职业都代表了一种公德生活,只有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能在这一行业中获得成功。从业行为上看,只有做到热爱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的完成各项工作范围内的任务,具有一定的进取心与敬业精神,才算得上爱岗敬业。当下,高校毕业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严重不足,部分学生过于追求高薪资、高环境、高福利待遇的国际企业,注重升迁机遇与单位发展前景,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爱要以及对行业的准确了解,这使得他们的工作评价标准与职业追求具有了较强的功利性色彩。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主动去往乡镇、农村、城市社区、街道进行基层工作的开展,通过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深入了解生活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充实自己的生活。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让网络公德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关注。不少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网络公德规范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针对网络环境下可能经常出现的不良风气、公德缺失等现象进行指出和督导,在网络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带头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勇于承担维护网络安全与网络秩序的责任,并在尊重知识产权、抵制盗版黄色内容、拒绝不良信息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带头作用。从网络公德的遵守情况上看,虽然很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道德水平已经得到了提升,但是依然有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在明确社会责任观于是非观的基础上,依然凭个人意志行事而无视了他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近年来经常发生的大学生殴打室友、虐杀动物等现象都从侧面反应了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低下的情况,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公众严重的正面形象。为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的公德心与责任意识。⑨杨能山.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03)12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探析3.1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表现3.1.1大学生人际交往缺乏社会公德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保障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不仅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须举措。日常生活中,每位社会成员都应该做到举止文明、谦恭礼让、以诚待人和乐于助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减少胡乱猜忌、言辞粗鲁、打架斗殴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举例来说,每位公民都应该注意在公共场合的举止,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出现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当众搂抱亲吻等不雅行为,只有这样,普通市民的正常生活才能得到保证,社会道德水平才不至于下降。在大学课堂上,学生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出现迟到早退、大声讲话、搂搂抱抱等情况发生,更不能忽视教师的存在,在公共场合公然做出有悖于社会道德伦理或不利于学校声望的行为。一旦学生表现出各种低素质、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等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那么其代课教师都会产生愧疚、自责甚至痛心的情感。这些学生虽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但其在思想道德水平与职业素养方面的缺失严重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使他们丧失了自身的人格魅力,并不为大多数社会居民所接受和认可。举例来说,在往返两个校区中间的公交线路上,大多数占据作为的都是从终点站上车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车厢内交谈、玩手机、打电话⑩而忽视了身边的人,这使得一些从中小学、医院等车站上车的人很难获得座位。这种情况不仅从侧面反应了学生社会公德心的缺失,同时也表现出了当代大学生极强的自我意识及以自我为核心的行为模式。当前情况下,坐在老弱病残专席上的学生依然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任何不妥,在为困难学生捐款捐物活动中仍然有很多同学抱着看戏的心理,这些现象反映学生的视若无睹,而其缺乏社会道德意识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认识,也导致了不良风气在大学内部的蔓延。3.1.2大学生公共秩序意识的缺失纪律法规不仅是维系一个国家和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监督居民言⑩李倩.社会冲突的形成机理及预防机制——来自辽宁省的调查[J].党政干部学刊,2010(11).13 行道德,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条件。法律法规是对道德的维护和补充,也是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和谐幸福的有效途径,日常生活中,每一位渴望和谐幸福的居民都应该自觉参与到遵守法律法规的行列当中,遵守公共秩序、抵制不良行为,帮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在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及法律法规方面都表现得差强人意。举例来说,高校食堂中经常出现的插队打饭、插队交款、插队买票的情况都可能会导致集体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这一情况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行动,同时也破坏了食堂、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安静与秩序,影响了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进行。从这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上分析,是学生自主意识与面子意识过强,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摩擦升级,而为了顾及面子,越来越多的“哥们”参与到了打架斗殴活动中,进一步升级了事件的恶劣影响,导致学生冲突的激化。可以说,这种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大学课堂上经常出现的迟到早退、上课说话、玩手机等情况也应该被明确纳入违反规章的范畴。3.1.3大学生公共卫生意识的缺失自觉维护周边的生存环境社会环境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出更为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同时也为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社会风貌的重要组成方面,社会环境能够直观反映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精神风貌,同时也能从侧面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与生活习惯。大学阶段,一些学生在寝室卫生方面表现较差,寝室内务不整洁,垃圾随处摆放的情况十分严重。这影响了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影响了他们的良好习惯养成。3.1.4大学生公共财物意识缺乏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在参观和浏览国家名胜古迹的过程中,学生应自觉遵守当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国家公共财产及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保证公共财产不受侵犯。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应以同样的态度对图书馆藏书、实验室内的专项设备进行爱护。在借书环节中,学生应尽量保证书籍的完好,不应在书本上乱写乱画,也不要损毁图书,而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也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避免出现损坏试验器具的情况。对大学中存在破坏课桌椅、践踏草坪、乱摘花朵、浪费水电等不爱惜公共财物的现象,学校应制定出针对性解决方案。3.2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探析3.2.1校园教育环境从人才培养现状上看,高校所开展的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为提高学14 生的综合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部分高校忽视了社会公德方面的教育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使得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得到正确的树立与引导,无法形成正确的社会公德意识。此时,这些高校的教师依然将授课中心放在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方面,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以及对实践操作的熟练,然而,试卷模式下的教学评估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思想道德修养,仅凭各类证书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的评价说服力严重不足,缺乏针对性的思想道德评价体系使得教师很难直观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也使得教师无法判断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当前情况下,很多高校所提出的素质教育与全能性人才培养方案依然流于形式,无法兼顾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升与思想道德修养强化,而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好人好事很难在高校内部获得大范围的传播,也很难被校外人员所知晓。这种情况下,正能量传播难的现状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履行校规校际方面消极怠工。此时,高校应为学生创建出有利于公德规范培养的校园环境,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的行为在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中得到提升。从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上看,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与教学经验之间差距较大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目前,许多高校内依然存在抢劫严重的情况,这使得部分教育工作者无法正视自己的地位和立场,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说,这部分教师缺乏服务学生的意识,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远远不足。部分教师甚至只关注学生入党、奖学金分配、学生会职务任免等环节,将手中的权力运用到这些方面,使一些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坏习惯,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情况。从教师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存在不足,对知识点的把握也不够准确,这使得他们在授课环节中以为照本宣科,缺乏教学重点与创新点,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严重下降。很多教师都是踩着上课铃进教室,跟着下课铃离开课堂,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不会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个性特征。可以说,这部分教师在上课环节中只是敷衍了事,而没有将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等同起来。另外,部分教师还存在着道德失范等情况,其在论文发表、审阅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的学术腐败行为,在个人言行反面无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可以说,他们的存在对德育教学效果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3.2.2社会公德教育内容枯燥,方法单一我国正是处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教学实际需求,相反,高校社会功能教育工作已经不能够全面而充分15 的反映出时代发展的特点,因此,高校在社会公德教育方面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滞后性。高校在进行学生培养计划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高校教育课程来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到的完善的人才。从目前的教学来看,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实际的工作仅仅是局限培养学生社会公德的内容,特别是社会公德观念方面的传播以及灌输,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公德需求的高素质执行人才。3.2.3家庭教育环境子女在性格形成过程中,家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就容易影响个性发展,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补充,从相关调查来看,学生假期占了学生生活的一半,学习生活中,学生生活也有超过半成时间是不在学校,综合来看,学生有七成的时间不再学校中,因此,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目前的教学来看,一部分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任务,家长也并没有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在教育理念方面较为落后,特别是公德观念较为薄弱,这就使得家庭德育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内容,大学生健康成长受到限制。云南大学生马加爵在2004年2月犯下杀人罪,因为打扑克的口角之争,先后三天将四名同学杀害,该案件折射出的家庭教育环境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发展工程,大部分家长很难承担家庭教育。从客观角度来看,并没有非常有效的替代方法来有效替代,这样需要重视家长培训工作,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能够更好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家长培训属于一种较为庞大的工程,缺乏参与以及支持工作,但是家长培训工作却存在着实现困难性。从目前的家庭教育来看,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工作缺陷,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习,但是却忽略了公德方面的教育,诸如,撒谎、骄横、破坏共舞等行为,家长眼中认为孩子举无轻重,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存在着人格不健全的现象,呈现出了严以待人但是却宽以律己的现象,严格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以及长辈等多于宠爱自己的子女或者是晚辈,生活中没有原则的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造成偏袒过度,有的甚至呈现出倒金字塔性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在家庭之中处于核心地位,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促使学生呈现出我行我素的现象,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并且不尊重他人,严重的缺乏责任感。家庭的德育处境工作较为尴尬。大多数学生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个人成长过程中接收到了非常多的关爱,父母等也为孩子尽可能的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同时在满足孩子要求方面也呈现出无原则性,随意的偏袒孩子的过失,在价值判断方面使得子女更多从个人出发,严格对待别人,但是对自己却宽容,缺乏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久而久之,青年学生在个人行为选择方面出现了茫然情16 绪。此外,受到大学生就业等相关因素影响,大部分家庭教育理念方面与学校教育呈现出对立的现象,在子女学业更加注重培养技能,但是却忽略了塑造学生思想品德以及精神品格,无意之间,家长在不知不觉之间为子女灌输一个错误的理念,造成学生社会公德方面的影响。3.2.4网络环境大学生处于发展关键阶段,对网络熟悉度非常高,大学生几乎每天都会参与到网络活动中,他们可能获取有用的信息,也能够利用网络来进行购物以及交流等等,不夸张的来说,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目前的网络环境来看,网络环境非常恶劣,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管,蛀虫柑橘、世界末日等消极性网络流行语盛极一时,转发者以及评论者非常多,造成了民众在思想上的恐慌以及愤怒情绪,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大部分权威性门户网站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低俗内容,并且不良信息也正向微信或者是手机终端等进行转移,淫秽色情的关键词等控制越来越难,在屏蔽以及过滤工作等方面就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由于沉溺于网络游戏造成无法脱身,最后不得不放弃学业。消极以及反社会思想在网络横行,这就使得大学生健康向上灵魂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社会公德观念遭到破坏。大学生网络学习原因极为复杂,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促使个别网站、学生个人等遭受巨大的利益驱动,这就是使得很多人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网络秩序规范性非常重要,营造更加纯净的网络空间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3.2.5大学生自身方面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环境以及多种社会利益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关注自身未来的就业问题以及未来的前途问题,更加注重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大学生可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掌握上面,参加的公德课程更多是为了应付学校和应付考试,大学生在精神上并没有榜样,性格浮躁并且非常的自负,认为衡量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准就是金钱与地位。大学生在社会公德教育过程中缺乏专业教育以及学习兴趣,不重视提升自身社会公德。2015年震惊全国的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森浩将室友黄洋投毒致死。案件发生后折射出了大学生自身方面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必要性。如果大学生生活与社会脱轨,大学生很少甚至没有参与过社会实践机会,更不用说利用道德标准来处理现实问题。当理论与现实之间出现冲突时,就会出现茫然和无措的现象,那么就会出现有失道德水准的现象。17 第四章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对策研究4.1优化校园公德环境4.1.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道德表率作用如果缺乏强大的教师工作队伍,那么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就不会达到理想效果。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过程中,需要构建更加高尚、业务更加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组件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的师资结构,高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需要重视社会公德教育学科建设工作,有效的规划教师数量。高校需要重视公德教育的学科建设,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高校需要重视社会公德教师的引进工作,优化社会公德教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师结构。高校还需要重视师德教育,从事社会公德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高水平理论知识,还需要提升自身政治理论素养以及自身道德修养。只有充分掌握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别,这样才能够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只有能够真正的了解学生才能够真正的站稳讲台。高校需要注重提升教师德育理论水平,教育呈现出规范化以及科学化,鼓励社会公德教师到国外进修,诸如,参与脱产培训或者是学习进修等等,提升社会公德教师的业务水平。社会公德教师需要明确认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提升个人工作能力,提升自身修养以及业务水平,提升教师表达能力以及讲课能力。高校需要对社会公德教学教师开展多样化培养,从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学方式技巧等入手,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教学技能比赛以及说课比赛等等,通过竞争机制来发挥德育教师主观能动性,提升德育教师工作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辨别是非能力,分清主次,形成社会公德品质。4.1.2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课堂实效性单纯性的凭借显性课程或是隐性课程,那么预期的教育效果无法估计。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具有非常强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通过社会公德来提升自身道德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考虑到目前社会公德教育内容较为陈旧,大部分学生仍然接受老套的内容,脱离了生活实际,无法有效解决大学生遇到的问题。社会公德教育大部分是应试教育,我们需要将社会公德教育与时代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实现实教学案例,将现实案例融入到公德时间中,避免出现教学18 内容脱离现实,这就需要转变教学重点,宣传风险以及牺牲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个体价值、集体价值的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照本宣科教学方式,一本教案过一个时代的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实际要求,这就需要注重社会公德理论、现实生活之间的重要关联,分析学生所关心的重点与难点,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交流,结合大学生心理以及生理特点,更新大学生公德教育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坚持因材施教,重点关注思想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坚持启发教育,满足学生内在需求,肯定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育能力。4.1.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高校需要制定针对教师、学生等行为规范,包括对违规违纪的惩处工作,注重校规校纪的整改工作,张贴相关文件来宣传校规校纪,例如,在图书馆的明确地位张贴行为规范,或者是在实验楼中的显著部分提醒学生不断遵守,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校报、微信以及校园网等角度宣传优良事迹,同时还需要及时公开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现象并且需要严厉的谴责,实现奖罚分明,鼓励学生能够尊重社会公德相关规范,有效制约不良行为。同时,高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民主法治等相关理念的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鼓励大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权利义务,坚持遵纪守法的原则,保护自己权益不会受到侵犯,面对生活中需要坚持不慌张,也绝不走极端。其次,还需要重视高校道德宣传工作,开展更加广泛的思想教育工作。高校需要采用多样化方式进行社会公德的培养工作以及思想教育工作,发挥学校积极的舆论作用,有效宣传社会公德,表彰助人为乐等优良行为,鞭策社会中存在着的丑恶行为,潜移默化树立正确的公德意识,提升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坚定信心,不断进步。第三,高校需要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以及学校人际关系。高校在校训以及教风等方面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言简意赅的原则,能够更加积极、更加健康的体现校园风貌。诸如,在宿舍、教学楼等建筑物内可以张贴更多积极向上的名言以及书画作品,诸如,“礼貌使你变得高雅,助人能使你得到快乐,谦让能使你增添美德”等等,为大学生营造更加积极乐观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公德积极性。高校还需要重视校园美化工作,重视校园文化以及卫生的整顿工作,避免出现卫生死角,同时还需要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构建公园式校区,营造美好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社会公德。4.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提高社会公德水平,这就不仅需要高校自身努力,19 还需要鼓励社会群体参与到社会公德建设中,有效调动社会力量,营造更加浓郁的社会公德氛围,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有效改善社会道德风尚,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随着社会问题的发生促使社会思潮不断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违法复兴,存在着非常多的困难以及问题。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各个领域出现了社会诚信缺失以及社会公德失范的现象。社会的日渐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社会公德教育发展体系呈现出不断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渐完善促使我国各领域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就使得社会公德价值观念方面也发生着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促使利益概念出现,无私奉献精神已经不再接受认可,“三个有利于”促使国家高度肯定了市场经济发展功利性。虽然在思想方面,仍然采用旧公德标准,在思想上摒弃唯利是图,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呈现出非常严重的利益化以及功利化问题,获得最大利益的人不但不会被鄙视,反而成为了成功者。虽然社会各个领域出现公而忘私的行为,但是又有谁能够做到为了公众付出一切。市场经济的日渐发展促使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有,相对的,人们在精神领域方面也发生着变化,我们需要认识到自我价值肯定的重要意义,避免利益与社会公德对立,坚持无私奉献的优良精神,我们不能够要求任何人都无私奉献,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利益获取合理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社会经济个体都应该享受到的权利,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利益是光荣的。同时,新社会公德标准要求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的要求,坚持公平、诚信原则,遵纪守法以及文明礼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不断健全以及完善社会公德的评价机制。同时,需要转变传统的灌输方式,支持多元化社会公德思想,坚持合理合法的原则,有效维护价值观念,体出现更加包容、理解以及大气精神,深入到人们群众内心,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的接受,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明方面的水平,提升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重视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宣传工作,宣传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潮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思想多样化,弘扬主旋律。其次,需要认识到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坚持目的性,加大社会公德事件的宣传力度,加大人民群众的观注,着重宣传人们群众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以及保护环境等等,同时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社会现象进行揭露,谴责社会公德中的失范行为,以更加透明的方式来展示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让违反社会公德的人能够感到羞愧,意识到自身所犯的错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改正。20 4.3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在家庭社会公德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学生个体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压力最小、充满了亲情的地方。家长能够更加随性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多种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继承传统社会公德。在社会公德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家庭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很多家长自身社会公德水平不高,文化水平并不高,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等并不高,很多事情都需要通过武力来解决,并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对孩子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基础的示范效果也无法达成,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实际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需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家长社会公德水平,提升家长综合素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需要认识到自身在社会公德中的重要作用,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严格的要求来要就自己,发挥自身在孩子面前表率作用。家长需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社会公德来感染孩子,诸如,爱护环境、倡导节俭以及乐于助人等等,家长需要发挥榜样作用,尊老爱幼,自觉尊重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意识。在子女培养以及子女教育过程中,需要摒弃功利性的培养心态,坚持从长远的眼光开问题,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家庭环境,坚持与学生共同学习与进步,能够以更加公平、更加公正的态度来处理子女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子女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问题。大学生群体正式处于青春期、青年期发展的交替时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需要大学生具备独立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意识,已经具备了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以及道德判断能力,家长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子女实际想法以及子女存在的困惑,家长需要适时的给予子女帮助、肯定以及鼓励,给予子女更加合理的评价以及建议,但是却不能够过多进行干预,给予子女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解决问题,在关键时刻,家长能够给予社会公德方面表率工作,榜样并不只是口头上的训导,实际上是社会行动的重要指南,属于无声的力量,相较于口头训导,以身作则的效果更加理想。其次,在家庭社会公德教育过程中,需要坚持全面性发展。大学生需要转变传统的认知理念,认识到观念传递关系中,父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做到珍惜和珍爱生命,培养子女在社会生活中生存能力以及安全防范能力,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的安危意识。面对较为严重的危难现象,不应该采用盲目性的施救工作,需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并且是在自身承受范围之下来给予别人救助。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需要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培养大学生远大理想,培养深度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出更加高尚的社会道21 德、理想抱负以及团队精神等等,培养出更加奋发向上、有能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4.4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首先,在网络环境中需要增强民众的辨别能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社会正能量的宣传工作,给予网络更加积极向上的供给,有效满足网民在精神、在文化方面的需求,重视网络文化方面的建设工作以及网络的安全教育工作。网络留言往往存在着非常多的荒谬理论或者是有悖于常理,这就需要民众能够擦亮自己的双眼,提升自身是非辨别能力以及真伪信息辨别能力,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遏制留言。诸如,“艾滋病血液滴入到饭菜之中”网络流言使得民众陷入到了惶恐换的境地。先不去考证该流言的真实性,如果民众能够了解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也就是艾滋病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并且病毒在离开了宿主之后会出现快速的死亡,那么这一个谣言也不会出现迅速传播。相关管理工作部门需要动员民众对网络流言的监督工作,开展积极的举报制度,提供更加有效的线索,这样能够形成群防群治的有效监控网。其次,需要提升网络环境在制度方面的约束能力。在网络环境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网络的立法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各项管理规定,让网络行为能够做到有法可依,避免别有用心之人能够有可乘之机。大多数网络信息、谣言以及淫秽色情信息等都是通过网络虚拟平台传播的,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网络进入门槛,有效规范网络语言,坚持实名注册,有效查验入网身份,通过制度方面的约束来有效清理网络环境。第三,加大对网络的惩处以及处罚的力度。从目前的调查研究来看,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五个亿,网络信众非常的广泛,因此,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实际的受害面积非常大,对社会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我国相关管理工作部分需要开展联合性部署行动,加大发展合力,加大对网络中传播虚假信息、传播淫秽色情的信息、传播流言蜚语等个人或者团体惩罚的力度,根据法律法规严格的处罚。同时还需要借助公开曝光、关闭网站和栏目以及通过刑事处罚等方式来追求相关责任。通过门户网站来进行宣传。在网络环境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升违法犯罪的成本来有效规范网络环境。4.5培育大学生的公民精神4.5.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二者之间属于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二者之间缺一不可。强调成才但是却忽视成人或者是强调成人但是却忽略了22 成才,对学生未来发展都都具有消极影响。从目前的教学来看,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更加注重成才教育,片面性的教育理念实际教育行为以及教育认知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误区,这就需要给予恰当的矫正。从个人成才角度来看,大部分都是先成人,之后才能够成才,也就是说,成人是成才发展的方向以及巨大动力。以云南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为例,2000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震惊了社会,马加爵只是一个大四学生,但是在毕业时却杀害了四年朝夕相处的四个同学,虽然大考入了名校,也即将毕业,从某种角度来看,马加爵是成才了,但是马加爵却并没有成人。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学校组织的多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自身在物质价值方面的追求以及追求真善美所体现出的精神价值,在创造性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能够实现个人利于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有效协调,并且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能够做到以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为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理解的水平、理解速度以及理解层次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社会感形成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的控制以及调节,对提升社会责任质量以及社会责任效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学生政治品质、学生道德品质、学生守法品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4.5.2加强大学生精神教育与道德修养当代的大学生具有个性化的理想追求以及精神上的个性化享受。通过精神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更加充分精神生活,让大学生理想能够具有更加广阔的实现空间,能够提升大学生对人生价值以及人生意义方面的理解,加深大学生对人生快乐与人生幸福理解,凝聚人类文明、民族文明真善美观念,让大学生能够去追求和信仰,对科学、对民主、对法律、对真理等都能够具有敬畏以及崇尚的心理,激发大学生人生信念以及人生理想,呼唤产生审美意识以及审美道德方面的良知,防止大学生出现精神世界的枯萎现象,避免出现物质世界的膨胀或者是理想的物质化等等。4.5.3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需要用辩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认识到个人、社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属于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从一方面来看,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实际上,人的本质在一定成熟上是现实社会的关系总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社会与个人属于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个人,那么社会也不能够存在。大学生在正确了解了个人、社会之间的关系,那么有利于大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23 重视公德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其在道德价值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从目前我国发展来看,中国属于多元化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以及利益主体等方面的多样化促使价值观方面呈现出多元化,。高等教育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从实际情况着重,重视集体主义道德在道德价值引导中的核心作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就是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家庭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员,大学生由于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别,所承担的责任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大学生在接受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需要转变成功的认知方式,注重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结合,有效传授公民知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24 第五章结语为了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公德教育的教学效率,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认识到大学生思想公德教育对国家发展以及民族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文化建设对精神建设的重要作用。因此,文化发展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现代化发展进程促使社会呈现出整体性变迁,文化创新以及心理变革对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能顾更好满足大学生价值以及心理方式的实际需求,构建多层次社会文化发展体系非常的重要。为了能够构建多层次的社会文化发展体系,需要从大学生角度着手,为大学生提供价值以及精神方面的指导,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调节大学生心理、行为以及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借助社会文化发展体系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不断的丰富社会文化发展形态。此外,新时代的日渐发展促使高校在公德教育过程中,需要提升思想公德在教育方面的实效性,努力处理好相关关系。科学技术的日渐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促使我国不断发展,社会转型不断加快,社会发展形势的日渐复杂,这就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以及接班人,大学生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直接的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以及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因此,社会公德教育成为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大学身在社会公德行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存在着不讲文明、不礼貌、破坏公共财物、浪费公共资源等方面的行为,社会省中多个领域都存在着社会公德方面的失范行为。在大学生群体社会公德行为的分析过程中,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家庭环境、大学生自身问题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等都对大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造成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过程中,需要从两三个方面入手,从外部环境角度来看,需要从社会公德环境、家庭环境、网络环境等方面入手,为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外部学习环境。从学校社会公德的角度来看,需要提升能效性,提升大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结合部分内容,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方面的行为习惯。笔者在研究中只是一个开头,只是对课题研究的肤浅尝试,这就需要在摸25 索中能够提出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解决对策,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社会公德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次的研究并不是一个重点,只是一个起点,学者需要对课题进行更加充分的研究。26 参考文献著作书目:[1]赵雪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2).[2]陶国富,王祥兴主编.大学生社会心理[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金炳华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4]陈岸涛,王京跃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人民出版社,2005.[5]夏威主编.大学生素质教育[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6]杨雄等著.社会转型与青年发展[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7]刘德宇著.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8]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期刊书目:[1]杨增东.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学版),2009(2).[2]徐国辉.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9(11).[3]王凤仙.转型期我国的道德形势与社会公德教育[J].教学与研究,2009(5).[4]吴营.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10(12).[5]曹洪站.浅谈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4.[6]韩秀丽.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9-103.[7]程立套.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原闪及对策[J].教学与研究,2009(37).[8]李道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9]陈丽鸿.大学生公德素质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10]龚光雄.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11]余祖瑞.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问题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1).[12]黄钊.论儒家优秀道德成果在当代“社会公德”建设中的现实价值[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3]王宇航.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14]程丽丽,刘洋.接受理论的接受主体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6).27 [15]陈秀丽,杨海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6).[16]廖荣榆.试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17]朱蕴丽.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根源、危害及其对策思考[J].党史文苑,2007(18).[18]袁金祥,蒋关军,曹克.和谐文化视野中的大学生归属感教育[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02).[19]张帆,张丝媛.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20]周圣娟.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理论导报,2011(04).[21]戚艳萍,刘玲,吕素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22]王廷彦,蔡小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现状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23]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05).[24]马新民.当前我国公民社会责任现状及其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25]周倩.论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4[26]杨能山.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03)[27]李倩.社会冲突的形成机理及预防机制——来自辽宁省的调查[J].党政干部学刊,2010(11).[28]王玉华.社会公德及其实践中的悖论现象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29]黄莹莹.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教育与现代化,2009(02).[30]陈英.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教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24).[31]庄园,赵明媚.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J].华章.2011(36).[32]汤丽芳.社会公德: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道德难题[J].求索.2011(04).[33]陈英.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教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24).[34]席彩云.当代社会公德教育的使命[J].道德与文明.2009(02).[35]祝成生.公德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伦理基石[J].思想教育研究.2008(03).[36]贺晋秀.大学生公德失范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前沿.2008(02).[37]周鸣鸣,唐点权,邓素碧.当代大学生品德心理与品德教育现状的调查[J].青年研究.1999(11).[38]余逸群,纪秋发.盛世隐忧——关于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的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02).[39]齐亚红.优化社会公德环境:社会公德建设的出路[J].天府新论.2008(02).[40]杨建国.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11).28 [41]罗国芬.社会公德的特性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2).[42]艾红梅.浅谈高校社会公德教育[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43]李世芬,王岩.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7(01).论文书目:[1]廖剑.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探析[D].广西民族大学,2009.[2]杨薇.大学生社会公德认识的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3]张静.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2012.[4]段晓燕.社会公德缺失根源的探析[D].郑州大学,2013.[5]孙文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公德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6]卢玉春.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原因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7.[7]张志华.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南京师范大学,2005.[8]沈洪霞.社会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8.[9]赵伟.道德实践与大学生社会发展:服务性学习的作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2.[10]卢晓霞.90后大学生道德建设问题探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3.2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