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读后感

观书有感读后感

ID:34829689

大小:2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12

观书有感读后感_第1页
观书有感读后感_第2页
观书有感读后感_第3页
观书有感读后感_第4页
观书有感读后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观书有感读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页眉.观书有感读后感《观书有感》读书感悟杨静“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一首读书诗,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书籍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世代相传。高尚的文化,精美的文学,不断地将我们阅读的视野延展到生活的各个层面。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你可以和远古的军事家一起远征、哲学家讨教哲学奥秘;可以与思想家诊治家切磋兴邦的大计……;“开卷有益”是古人的历来主张。要一生勤于学

2、习,就有“活水”源源不断。方塘半亩空间皆有限,但天光云影却空阔辽远无边。你看天空有多高多远,多么深邃辽阔啊!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为自己、为学生、为教育!-----------------www.chddh.com--华丽丽的分割线------------------《观书有感》教学预设教学目标:页脚..页眉.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的深刻道理。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一、激——

3、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大学者,思想家,理学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板书:朱熹----指导学生书写“熹”字)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也许我这样说你还是不了解他,我相信他的一句话大家一定听过:投影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页脚..页眉.——〔宋〕朱熹二、读——整体感知过渡:朱熹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一生不停地读书,不断地实践,还不停地思考,成为勤奋读书的典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投影出示: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

4、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页脚..页眉.2、为了读得更好,请大家再试读一两遍。3、听录音,看看自己读得是否正确。4、请两名读得正确的读一读4、请两名读错的同学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会读错?5、一起读一读。三、品——还原诗情(一)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过渡:人的大脑不同于机器,它有时候是可以同时进行两个甚至更多的活动。相信大家刚才在读诗的时候已经在思考全诗的意思了。能不能把你已经读懂的与大家分享一下?一句话、一个词、哪怕是一个字都行。(1)分享收获[预设]页脚..页眉.理解一、二两句A:“鉴”是个生字怎么写?(板书,学生跟着书空)

5、古代镜子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底下是“金”。铜镜不用时常常用布盖着,用时打开。这里的“开”理解为打开。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灌输理解诗句的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B: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可见池塘里的水怎样?(用比喻突出水的清澈透明。)水的清澈透明,还表现在哪里?“徘徊”是什么意思?[来回移动,闪耀浮动]借助图画[清澈之水--浑浊之水],产生来回移动、闪耀浮动景象的也必然是清澈之水,浑浊之水是不可能产生这种自然现象的。说说这句诗的意思。齐读一、二两句诗。页脚..页眉.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板书:景),老师非常喜欢这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

6、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放一段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美读:一边想像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也许这幅图片并不能表达你心中的美好画面。[出示:图片]理解三、四两句A: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塘中,池塘里的水为什麽会如此清澈?B:那后面两句诗你能理解吗?我们先来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意。“渠”是什么意思?(它,指方塘。古诗中的人称代词与现代文不一样,还记得《示儿》中的“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哪得,怎么会。如许,这样。清如许,这样的清澈。为,是因为。页脚..页眉.[大意: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什么这么清澈呢?这是因为有

7、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2)整合诗意我们刚才讲的很零散,谁来完整地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让我们获得一个完整的认识。(二)齐读古诗,背诵古诗四、悟——引入哲理1、小结:古诗学到这儿差不多就完了。你有什么问题吗?[知我者莫如@@@也。改成《观“塘”有感》吧?]引出: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2、交流,指答。相机板书:方塘——注入活水(清澈、透明)页脚..页眉.心智——汲取新知(开豁、敏捷)小结:作者通过半亩方塘将读书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