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概要(必修)

全国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概要(必修)

ID:34696987

大小:12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9

全国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概要(必修)_第1页
全国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概要(必修)_第2页
全国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概要(必修)_第3页
全国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概要(必修)_第4页
全国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概要(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概要(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高考生物基础知识概要(必修3)1—1细胞生活的环境体液概念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组成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关系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血浆酸碱度7.35---7.45调节缓冲溶液:NaHCO3

2、/H2CO3Na2HPO4/NaH2PO4有关参数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稳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兴奋传导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

3、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2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2-2通过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调节方式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浓度范围正常血糖浓度;0.8—1.

4、2g/L7血糖的调节低于0.8g/L:低血糖症高于1.2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调节血糖浓度升高抑制作用促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作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A细胞分泌)促进抑制血糖浓度降低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两者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

5、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垂体↓↓抗利尿激素产生渴觉↓(﹢)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主动饮水↓↓(﹣)尿量减少3两者的关系关系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2-4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等)吞噬细胞免疫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免疫分类第一道防

6、线:皮肤、粘膜等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7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抗原与抗体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

7、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免疫侵入细胞的抗原→→T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自身免疫疾病:风湿、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肺炎、气管炎过敏反应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未

8、,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的向光性。他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2)达尔文、詹森、拜尔等的实验初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物质,其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3)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种化学物质,并把它命名为生长素。4)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