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ID:34564532

大小:2.22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3-08

上传者:U-24835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_第1页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_第2页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_第3页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_第4页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学校代号:10532学号:P10270001密级:湖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城镇化背景下月京I、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迨窒筌避日期;2Q13生l!旦23旦 ResearchonNewRuralCommunityConstructionUndertheBackgroundofUrbanizationByZhangYanB.E.(HunanNomalUniversity)2006Athesissubmittedinpartialsatisfaction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MPA)intheGraduateSchoolofHunanUniversitySupervisorProfessorLongXianzhong0ctober,2013 湖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张爹钞日期:≯,多年,,月形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篡主辚、,L黧嚣。12暑茹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摘要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我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在改革过程中,新农村社区建设被称为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基点。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新农村社区建设,明确作出了“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战略部署。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了“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课题。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惠及我国亿万农民,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选择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来提出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一般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就新农村社区的界定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必然性,然后根据城乡一体化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新型城镇化理论阐释了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当前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社区建设形式单一、资金匮乏、公共服务滞后、参与度较低、后续工作不到位以及存在政绩工程等问题,从意识、机制以及制度等方面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借鉴日本、韩国以及国内一些地区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新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民生活水准,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社区;政府职能;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Newcountrysidecommunityconstructionisknownasthesecondrevolutionofruraldevelopment,overallplanningforurban-ruraldevelopmentisthecombiningsite,ban-ruralintegration,andpromotethegrowthofruraldevelopment,oftheconstructionofthenewtypeofurbanizationinourcountry.Especiallysincethe17thCPC,ourcountry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theconstructionofnewruralcommunities,specificallymade”theurbanandruralcommunityconstructionbecomeorderlymanagement,perfectservice,thecivilizationauspicioussociallifecommunity”strategy.Eighteenbigreportisfurtherputforwardthe”fourmodernizationssynchronization”,”urbanandruralintegration”developmentideas,thenewruralcommunityconstructionbecomeakeytopicofthecurrent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nourcountry.Urbaniz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newruralcommunityconstruction,istheimportantcontentofsocialistnewcountryside,isbeneficialforthepromotionofequalbasicpublicservicesincitiesandtownsistheinevitablechoiceofpromotingurbanandruralintegration,benefithundredsofmillionsoffarmersinourcountry,isrelatedtosocialstabilityandnationalsecurity.Thisarticlechooseurbaniz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newruralcommunityconstructionastheresearchobject,throughtheresearchtonewruralcommunityconstructioninChinaareputforwardthegeneralpolicyrecommendations.Thisarticlefirstexpoundsthedefinitionofnewruralcommunities,analyzestheurbaniz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thenecessityofconstructionofnewruralcommunities,andthenaccordingtothetheoryofurbanandruralintegration,thenewpublicservicetheoryandnewurbanizationtheoryexplainstheurbaniz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newruralcommunityconstructionoftheoreticalbasis.Thispaperstudiestheurbaniz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currentsituationoftheconstructionofnewruralcommunities,andpointsoutthecurrentexistingintheprocessofnewruralcommunityconstructionofcommunityconstructionintheformofasingle,lackoffunding,lagandlowparticipationofpublicservice,follow.upworkdoesnotreachthedesignatedpositionandperformanceengineeringproblems,fromtheperspectivesofconsciousness,themechanismandsystem,analyzesthecausesoftheproblem,usingtheexperienceofJapan,SouthKorea,andsomedomesticareas,putsforward.3.w。毗计耐=弘km遗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thecountermeasuresofourcountryurbaniz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newruralcommunityconstruction.Bystudyingnewruralcommunityconstruction,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improvefarmers’livingstandards,promotethe”threeagriculture”problem,andrealize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urbanandruralareas.Keywords:urbanization;thenewruralcommunities;thefunctionsofthegovernment;Th々epublicservice.4.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目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I摘要⋯⋯⋯⋯⋯⋯⋯⋯⋯⋯⋯⋯⋯⋯⋯⋯⋯⋯⋯⋯⋯⋯⋯⋯⋯⋯⋯⋯⋯⋯2Abstract⋯⋯⋯⋯⋯⋯⋯⋯⋯⋯⋯⋯⋯⋯⋯⋯⋯⋯⋯⋯⋯⋯⋯⋯⋯⋯⋯⋯⋯⋯⋯⋯⋯⋯⋯⋯⋯⋯⋯..3目录⋯⋯⋯⋯⋯⋯⋯⋯⋯⋯⋯⋯⋯⋯⋯⋯⋯⋯⋯⋯⋯⋯⋯⋯⋯⋯⋯⋯⋯⋯5第l章绪论⋯⋯⋯⋯⋯⋯⋯⋯⋯⋯⋯⋯⋯⋯⋯⋯⋯⋯⋯⋯⋯⋯⋯⋯⋯⋯⋯⋯⋯一71.1研究背景与意义⋯⋯⋯⋯⋯⋯⋯⋯⋯⋯⋯⋯⋯⋯⋯..71.1.1研究背景⋯⋯⋯⋯⋯⋯⋯⋯⋯⋯⋯..⋯⋯⋯⋯..71.1.2研究意义⋯⋯⋯⋯⋯⋯⋯⋯⋯⋯⋯⋯⋯⋯⋯⋯.71.2国内外文献综述⋯⋯⋯⋯⋯⋯⋯⋯⋯⋯⋯⋯⋯⋯⋯..81.2.1国外研究综述⋯⋯⋯⋯⋯⋯⋯⋯⋯⋯⋯⋯⋯⋯⋯81.2.2国内研究综述⋯⋯⋯⋯⋯⋯⋯⋯⋯⋯⋯⋯⋯⋯..101.3研究内容与方法⋯⋯⋯⋯⋯⋯⋯⋯⋯⋯⋯⋯⋯⋯⋯.111.3.1研究内容⋯⋯⋯⋯⋯⋯⋯⋯⋯⋯⋯⋯⋯⋯⋯...111.3.2研究方法⋯⋯⋯⋯⋯⋯⋯⋯⋯⋯⋯⋯⋯⋯⋯⋯12第2章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阐释⋯⋯⋯⋯⋯⋯⋯⋯⋯⋯⋯⋯132.1相关概念界定⋯⋯⋯⋯⋯⋯⋯⋯⋯⋯⋯⋯⋯⋯⋯⋯132.1.1城镇化⋯⋯⋯⋯⋯⋯⋯⋯⋯⋯⋯⋯⋯⋯⋯⋯..132.1.2社区与农村社区⋯⋯⋯⋯⋯⋯⋯⋯⋯⋯⋯⋯⋯⋯132.1.3新农村社区⋯⋯⋯⋯⋯⋯⋯⋯⋯⋯⋯⋯⋯⋯⋯.142.2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152.2.1城乡一体化理论⋯⋯⋯⋯⋯⋯⋯⋯⋯⋯⋯⋯⋯⋯152.2.2新公共服务理论⋯⋯⋯⋯⋯⋯⋯⋯⋯⋯⋯⋯⋯⋯162.2.3新型城镇化理论⋯⋯⋯⋯⋯⋯⋯⋯⋯⋯⋯⋯⋯⋯162.3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72.3.1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172.3.2新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72.3.3新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18第3章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透视⋯⋯⋯⋯⋯⋯⋯⋯⋯⋯⋯⋯193.1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193.2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203.2.1社区建设形式单一⋯⋯⋯⋯⋯⋯⋯⋯⋯⋯⋯⋯⋯.20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3.2.2社区建设资金匮乏⋯⋯⋯⋯⋯⋯⋯⋯⋯⋯⋯⋯⋯.203.2.3基本公共服务滞后⋯⋯⋯⋯⋯⋯⋯⋯⋯⋯⋯⋯⋯.213.2.4社区居民参与较少⋯⋯⋯⋯⋯⋯⋯⋯⋯⋯⋯⋯⋯.2l3.2.5政绩工程劳民伤财⋯⋯⋯⋯⋯⋯⋯⋯⋯⋯⋯⋯⋯.213.2.6后续管理工作缺位⋯⋯⋯⋯⋯⋯⋯⋯⋯⋯⋯⋯⋯.223.3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23.3.1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233.3.2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233.3.3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薄弱⋯⋯⋯⋯⋯⋯⋯⋯⋯⋯⋯⋯233.3.4政府社区管理职能失位⋯⋯⋯⋯⋯⋯⋯⋯⋯⋯⋯⋯243.3.5政府政绩观的严重错位⋯⋯⋯⋯⋯⋯⋯⋯⋯⋯⋯⋯24第4章国内外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启示⋯⋯⋯⋯⋯⋯⋯⋯⋯⋯⋯⋯.264.1国外新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经验⋯⋯⋯⋯⋯⋯⋯⋯⋯⋯264.1.1日本“造町运动’’启示⋯⋯⋯⋯⋯⋯⋯⋯⋯⋯⋯⋯264.1.2韩国“新农村运动"启示⋯⋯⋯⋯⋯⋯⋯⋯⋯⋯⋯.274.2国内新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与启示⋯⋯⋯⋯⋯⋯⋯..294.2.1湖北省鄂州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经验⋯⋯⋯⋯⋯⋯⋯⋯.294.2.2四川省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经验⋯⋯⋯⋯⋯⋯⋯⋯.304.3国内外新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经验⋯⋯⋯⋯⋯⋯⋯⋯⋯3l4.3.1转变政府职能⋯⋯⋯⋯⋯⋯⋯⋯⋯⋯⋯⋯⋯⋯..3l4.3.2培育第三部门⋯⋯⋯⋯⋯⋯⋯⋯⋯⋯⋯⋯⋯⋯..314.3.3重视产业支撑⋯⋯⋯⋯⋯⋯⋯⋯⋯⋯⋯⋯⋯⋯..314.3.4科学规划社区⋯⋯⋯⋯⋯⋯⋯⋯⋯⋯⋯⋯⋯⋯..32第5章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335.1推进新农村社区的试点建设⋯⋯⋯⋯⋯⋯⋯⋯⋯⋯⋯⋯335.2加强新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345.3提升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力度⋯⋯⋯⋯⋯⋯⋯⋯⋯⋯⋯⋯355.4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365.5重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365.6转变政府社区建设中的职能⋯⋯⋯⋯⋯.⋯⋯⋯⋯⋯⋯..375.7培育新农村社区的产业支撑⋯⋯⋯⋯⋯⋯⋯⋯⋯⋯⋯⋯38结论⋯⋯⋯⋯⋯⋯⋯⋯⋯⋯⋯⋯⋯⋯⋯⋯⋯⋯⋯⋯⋯⋯⋯⋯⋯⋯⋯⋯⋯⋯⋯⋯⋯⋯⋯⋯⋯⋯⋯.39参考文献⋯⋯⋯⋯⋯⋯⋯⋯⋯⋯⋯⋯⋯⋯⋯⋯⋯⋯⋯⋯⋯⋯⋯⋯⋯⋯⋯⋯⋯.41致谢⋯⋯⋯⋯⋯⋯⋯⋯⋯⋯⋯⋯⋯⋯⋯⋯⋯⋯⋯⋯⋯⋯⋯⋯⋯⋯⋯⋯⋯一43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1.1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作了关于《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专题报告,强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lJ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2J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完善我国社会管理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步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时期,党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策略,为破解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找到了切入点,各地方也希望通过新农村社区建设,发挥其平台作用,来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未来我国着眼于二元城乡结构统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历史意义。[31然而,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探索时期,国家层面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新农村社区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何加强新农村新社区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是农村建设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的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对农村地区的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1.1.2研究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作出了“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战略部署。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农村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选取新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研究的基点,试图对新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全面的探讨,以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理论意义:国外对农村社区建设已经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而目前我国相关领域领域的学者对其研究相对滞后,部分研究只是对国外著作的简单译介,“本土化”严重不足,研究成果的适用性不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农村社区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界也加强了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并产生了大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情况,这不仅能验证相关理论成果的“适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丰富学界对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案例与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实践价值: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市一直是我国社区建设的重点,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明显滞缓。近年来,得益于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探索,新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社区规划设计缺失,社区建设缺乏特色,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与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究根溯源,是因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滞后,建设资金筹集渠道不畅通,扶持政策缺失等原因。本研究对于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经验,提出了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路径选择。研究新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1.2国内外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西方发达国家较早的开始了城镇化建设,因此关于农村社区建设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农村社区建设领域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区建设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农村社区建设,他认为:农村较城市有着较大的不足,特别是在资金、基础设施、技术等方面落后于城市发展。14]因此,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加强对于农民的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比尔·莫里森和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大卫·贺格林提出了永久性的原则,强调尊重大自然的运作模式来设计农村社区,寻求构建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平衡点。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区理念强调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实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15J2、社会资本理论的农村社区建设社会资本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不同领域和学科都将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英国社会学家布莱德将社会资本理论与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提出了利用社会资本来促进农村社区建设。他在《社会政策》词典中这样阐述,社会资本是基于个人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社会网络,关于它的价值和增强的讨论,可以改进社会福利。16】社会资本的理论对农村社区网络的建设和社区建设中的体制构想有现实指导意义。德国社会学家佩顿也指出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资源,可以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提供有效的资金、技术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以弥补农村社区建设自身存在的先天劣势。[713.以人为本理念的农村社区建设以人为本理念的农村社区建设强调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人的需求为导向而进行农村社区建设。智利经济学家曼弗雷德·麦克斯·尼夫提倡以“人文尺度发展”工作,当然这种人文尺度是指群体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单个自我的满足。他认为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相互协作,在尊重整体意愿的前提下,满足个体的特殊需求,反对现代、快速、整齐划一的农村社区建设,真正立足于满足人的基本的合理的相互共同的需要。【8】美国区域治理研究所艾尔克什也指出农村社区建设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以牺牲个体利益来取得整体的整齐划一,也不能不顾及当地的特色,而要求农村社区整体的模式化发展。4.社群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农村社区建设。在西方的思想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实践中,关于社群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争论一直是学术探讨的焦点问题。西方的思想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个人主义和社团主义的争辩一直占有突出的地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到现代社会,有关社区的政治理念的讨论一直进行并几经改变,其焦点一直是社群主义与个人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争论。社群主义的思想家包括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为代表的一些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根植于一个社群,其基本纽带是对人类的善和社群的善的共同认知。迈克尔·桑德尔认为,对一个机构作分析的话,要把其设定为是有目标的个人,首先理解他们是谁,必须要考虑这些人的目的和价值。【9】牛津大学的查尔斯·泰勒认为,社群主义是评估框架所建构的自我社群成员才能感觉自己在决定其社会前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担负着集体决策的责任,并作为社群的一员投身于共同利益。通过深入的分析社群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要义及其争论的焦点,在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要既考虑群体利益,并且以此为前提,尊重个体的利益选择,进而使得农村社区建设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有着自身的特色。Dol 1.2.2国内研究综述我国开启城镇化进程较晚,并且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我国社区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建设方面,而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尚处探索阶段。通过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当前学术界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视角:1.农村社区建设的多元力量协调整合视角彭程宇(2006)认为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浩大工程,需要调动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农民的积极性,整合多元力量来参与农村社区建设。【11】这对于如何处理好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关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柯玲(2009)通过对四川省郸县农村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提出了政府、市场和资源三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其实质也是要求充分的协调整合农村社区建设的多元力量。2.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视角陈雨(2002)认为农村社区的基础性公共服务供给严重滞后于当前农村社区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医疗、教育、科技、信息以及基础设施方面严重缺位。薛彦超(2005)指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且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不公平,主要表现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供给的不公平。张开云认为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资源配置有着明显的城市偏好,进而导致了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滞后。虽然我国财政在农村社区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及基础设施安排一定的支出,但是与城市社区相比有着显著的差距,这种差距无论在总量还是在服务水平上都是很大的。t12]3.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研究视角朱勇(2003)将社区氛围三种模式,主要就是一村多社和一村一社,以及多村一社,他们还在城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分为城郊型和乡村型,还有就是集镇型。而甘信奎(2007)等人则是根据地区情况来分析,主要模式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城市化而产生的农村社区建设,一般就包括由乡镇政府改造而来的办事处,还有就是村委会改造而成的居委会。第二种是江西、湖北地区“村民自治体"下的社区建设。【13】龚世俊、李宁(2011)提出要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农村新社区,新社区建设不可拘泥于某种模式,要根据农村状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采取多元化模式建设新社区。4.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研究视角沈强(2004)认为,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有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基础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有部分领导干部把社区建设仅仅视为经济工作,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而忽视公共服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内容,还有就是职能部门作用发挥的还远远不够。【141张海青(2007)认为,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主要包括功能定位不准确,社区治安问题较为突出,社区规划不合理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等。115]徐斌(2012)认为,当前农村社区及建设存在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两个主要障碍。他指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农村社区问题,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框架中,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目前农村社区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都存在有诸多问题,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我国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发展实践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概念辨识和理念探讨方面,所以存在理论体系模糊,缺乏实践支撑等问题,这在我国未来的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必然有所体现,成为发展的瓶颈。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进行新农村社区建设内在机理的剖析和规律的总结,为我国更好的建设新农村社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本文调查研究国内外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旨在从推进新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加强新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职能设置、建立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助推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和创新农村新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研究及对策。本文以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概述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并在分析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重点对当前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文章还在借鉴国外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建议。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1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从多角度对当前国内外学者在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此外,还指出了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为全文的写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第2章首先从新农村社区的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三方面出发,简要阐述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重点分析了城乡一体化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型城镇化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此外,本章还指出了当前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第3章对当前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进行了重点分析,在肯定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从四方面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第4章介绍了国内外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经验,主要包括湖北、四川、韩国和日本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芙蓉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归纳了三点启示。第5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芙蓉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遵循依法扶持、公平公正扶持、统筹全局与区别对待、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原则。并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芙蓉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1.3.2研究方法调查法。此种方法主要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计划有针对性的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以湖南省为主题,去部分地区调研,有针对性地深入了农村新社区建设和管理各方面有关的信息材料,为研究准备充分的感性材料。并且要分析和归纳已经获得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比较和综合,从中寻找出相应的规律。文献研究法。在获取相关资料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研究的具体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正确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的资源,搜集相关理论知识,以弥补自己理论上的不足和提高自身的分析研究能力。典型案例研究法。这种方法就是把某一个特定的对象当作研究对象,并且针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将其特点弄清楚之后,还要研究其形成的过程和原因。本文选取湖北鄂州、四川成都和湖南部分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为典型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阐释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的加速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逐渐成为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因此,与时俱进,突破城乡界线,形成农村社区理论探讨的良好气氛,积极大胆的在农村开展社区建设成为必然。然而,相对于城市社区建设,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鉴于此,有必要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深入阐释。2.1相关概念界定黑格尔说过,任何概念的界定都是全部理论的展开。对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厘清是其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形成准确把握和科学理解。2.1.1城镇化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所谓城镇化是指针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转向城镇型,其主要的表现就是乡村人口向城镇化转变,并且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农村的城镇化来说,主要就是指在农村的城镇中不断的聚集着各种要素,除了人VI和城镇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之外,其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其质量得到提高,这是非农业聚集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体就是工业。在一般情况下,为了表征农村城镇化的水平,主要就是利用城镇化率来表示,就是利用人VI指标法,也就是总人口和城镇人口在所有人口中的比例。城镇化以城市为中心,利用小城镇发挥纽带作用,以农村为基础,把城市当作主要的依托,使得城乡之间彼此促进,共同繁荣。说的更具体些,要使工农业、城乡结合为一体,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研究,并且还要改革现有的体制,调整相应的对策。无论是在环境保护还是社会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以城乡为对象进行统一的规划,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享受相同的政策。同时,城镇化需要在产业上进行互补,这样能协调城乡发展,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水平。2.1.2社区与农村社区1.社区“社区”最早源于拉丁语,是指有着密切联系的东西。历史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的“伦理实体”概念表达了最初的“社区”内部关系形式,把“社区”区别于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其他的社会组织。马克思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社区”首先应该是“生产方式”的“共同体”,并将公社分为三种形态:氏族部落(大家庭)公社、亚细亚村社、城市公社。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中最早给出了社区的概念论述,认为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是共同体生活中所形成的亲密的人际关系,构成了人们深入交往的纽带。1161社会学家桑德生指出,社区是在同一地区内不同居民相互交往问所形成的稳定的合作、协调与信任关系。在此关系中,人们有着彼此相互依赖的共同利益。至滕尼斯、桑德生之后,社会学家从各种角度对社区概念进行解说,其定义多达140多种。我国关于“社区”的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费孝通引入的,认为一个村庄、小镇、城市或其部分都构成社区。[171进.A.20世纪80年代,社区这一概念才逐渐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国内学者们对社区概念的定义也存在较大差异,但一般认为,社区构成必须具备固定地域、规模数量居民、服务设施、特定文化、社区意识、管理机构等六大要素。通过对近几年学界对于社区的定义,本文认为:社区是一个具备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能够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地域社会。在这样的地域社会中,由于人们共享同一的生活环境和社区服务,加上不同程度的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的联结,居民形成了共同的社区意识与心理认同感。【18J2.农村社区社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空间特征为标准划分的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一直是社区研究的主要分析单位。在进行农村社区建设研究过程中首先一定要明确农村社区的定义,所谓农村社区是指: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旧】它是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凝聚力和认同感。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有如下特点:(1)据有较广阔的地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存性更强;(2)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人口素质较低;(3)居民所从事的职业以广义农业为主;(4)农村社会组织较城市简单;(5)血缘关系浓厚,人际关系密切;(6)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由此可见,农村社区的核心在于以农村为地域,以血缘或地缘为纽带、以经常性的社会交往为基础的地方性共同体。2.1.3新农村社区目前,我国学界还没有对“新农村社区”进行明确的概念界定,但有一些学者对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理念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张岩指出积极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和平台。新农村社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区要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社会需求,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现代社会生活共同体。甘信奎则提出了新农村社区的重大转变:首先,理念的转变,要树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理念;社区规划的转变,以集中居住取代分散居住;社区功能的转变,以社区服务取代行政管制。基于学界对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本文将“新农村社区”定义为:新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农村社区而言,既具备传统农村社区的一些特点,又同时具备城市社区一些特征的现代新型农村社区。1201与传统农村社区相比,新农村社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密集性。把以前零散居住的村民集中的汇集到一起,人口的稠密度增加,便于管理;(2)异质性。由于农村的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差异性越来越明显,职业农民已经不合时宜;(3)变化性。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的公开催生了快速变化的生活节奏,。使农村社区一成不变的生活节奏在日益加剧的社会变化中逐渐被打破;(4)居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与城市社区的差距越来越小;(5)以社区自治取代“村民自治”。简言之,本文所界定的“新农村社区”是农村地域范围内,以一定规模人口为基础、以一定产业为支撑、以地缘和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社区组织及其相应的治理机制为保障、以满足社区居民基本需求为目标的新型农村社区。2.2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2.2.1城乡一体化理论在我国,城乡一体化理论最初是由我国苏南地区提出的概念,并经上海、浙江等地区试点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在城乡一体化实践和研究中,一种多视角、系统化的概念成为普遍接受的概念,所谓的城乡一体化是指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经济圈,在其中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融合,最终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理论是基于我国典型的“二元社会”格局而提出的,通过城乡之间的互动合作,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使得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城乡之问的差距。在我国主要有四种典型城乡一体化模式: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模式,上海“城乡统筹规划”模式,北京“工农协作、城乡结合”模式和以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的苏南模式。【21l在多种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社区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建设过程,是城乡一体化的外在表现。农村社区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几个方面的内容,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内在的联系。首先,农村社区建设要与城市规划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相对接,实现统筹协调;其次,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城市相统筹,这样能够有效的提供服务并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三,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形成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现阶段,我国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应着眼大局,与城市统筹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2.2.2新公共服务理论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者罗伯特·B·登哈特和珍妮特·B·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西方行政学家提出了新的公共行政理念——新公共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是具有高回应力和高整合力的公共服务组织,它关注政府官员要积极履行服务于民的职责【221。一般认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价值包括:政府应该了解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的区别,树立服务行政的理念,拓宽沟通渠道,加强民主对话,建立健全政民、社区的良性互动机制和长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新公共服务理论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的继承和发展,提出政府应该以服务为主。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公共利益应该是政府行为的主要标准和尺度;(2)认为公民是服务的对象,而公民绝不仅仅是顾客,政府应该是为公民服务,让公民参与公共服务,以充分尊重公民的权利。(3)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要树立服务意识。总而言之,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公民的意愿,满足公民多元化的需求。123J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以公民权利、政府服务为核心价值诉求。本文以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其中涉及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观点,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通过进一步明确政府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协调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提高政府区域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进而切实解决新农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2.3新型城镇化理论新型城镇化是在人本理念的指导下,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道路。【24】新型城镇化由以前的注重城市规模发展为重视提升城市建设内涵,使得城市建设有着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更加适宜人们居住。所谓城镇化就是实现农村人El向城镇的转移,完成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新型城镇化不在仅仅局限于人口的转移,而是注重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人1:3素质、公共服务完善程度以及生态宜居的程度。【25】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但在新型城镇化的语境下,新农村社区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新农村社区建设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新农村社区建设不是简单的社区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完善的公共服务以及持续的产业支撑应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题中之义。2.3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型的过程,这为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现实实践条件。同时,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将有力的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满足农村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由此可知,新农村社区建设有着现实必要性和迫切性。2.3.1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城乡一体化则是以城市为中心,利用小城镇发挥纽带作用,以农村为基础,把城市当作主要的依托,使得城乡之间彼此促进,共同繁荣。换句话说,城乡一体化要在城镇和农村实现科学规划和统筹,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城镇建设,这样可以使得公共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避免重复建设,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打破城乡二元发展的结构。非均衡发展理论指出:有限的资源应该进行集中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在有些经济不发达和资源有限的地区,分散的发展方式不能够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使得本区的发展落后。而将有限的资源进行集聚,在一个中心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技术,使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增长极,并通过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具体到新农村社区建设,就是在通过科学考察和规划,选择人口、资源和环境良好的地区进行建设,并以此“点”为基础,向周围地区进行辐射带动,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统一的规划布局和产业调整,不仅发展了本区的经济,而且还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更好的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2612.3.2新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且地区差异较大,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受限;(2)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国家对于农村的财政支出利用率较低,没有形成合力;(3)农村的散落式居住使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供给覆盖面较低。【27】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新农村社区建设是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的有效措施。首先,新农村社区通过集中建房,解决了分散的重复建设问题,并能够通过集中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覆盖全面的公共服务,有效的压缩了建设成本,更好的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合理共享。其次,新农村社区建设可有有效的集中国家涉农财政资金,建立统一的使用、分配平台,在投资使用时,统筹规划、合理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形成财政政策合力。第三,再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新型农村社区将大大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居住问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2.3.3新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提出,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就是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准、文明程度和福利水平。做好农村社会事业,为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毫无疑问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此,建立基于农村社区的服务提供机制,探索基于社区的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就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能够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弥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短腿”,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1281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透视3.1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对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谱写了新篇章,1291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许多地区进行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多样化需求,给农民群众带来了较多的实惠,在农村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提出新农村社区建设经历了我国提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加强“农村社区服务”、“农村社区保障”、“城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2006年1O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进一步作出了“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重要部署。f301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又重申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城乡社区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3lJ目前全国已确立304个国家级实验县(市、区)和若干个省级实验县(市、区),遍布东、中、西不同地区,所涵盖的试点村类型广泛,各具特色,既有平原地带,也有山地丘陵和集镇郊区的村庄;既有集体经济发达的村庄,也有经济发展一般和欠发达的村庄。大部分省(区、市)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推进很快,投入也很大,并向纵深方向不断发展。总的来说,各地的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茶,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还都处在探索与试验阶段,这些“试验"的成效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进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必需步骤。3.2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我国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方努力,官民结合,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促使社区文化、政治、经济和谐快速发展,使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并且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与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使得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3.2.1社区建设形式单一在建设新农村社区的过程中,各个地方都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热情,并且也发挥了很强的创造力,然而还存在长期目标不清晰,对全局把握不够,问题认识不清的问题,这就使得其建设的效果受到了非常大的削弱。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社区建设形式较为单一,在河南和安徽等地,新农村社区建设甚至缺少基本的目标和规划,更严重的采用极端的方式来追求政绩,强制性的进行统一规划式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1321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地区,虽然考虑到了具体的人口结构和变化等问题,但是严重的忽视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这就对建设新农村的社区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阻碍,降低了其效率。由于规划缺失,很多社区建设缺乏当地特色,没有与当地的聚落分布、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结合起来,“一条马路两排房”的住宅社区非常多,淡化了乡村民宅应有的田园色彩,没有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社区建设形式单一是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应该予以重视。3.2.2社区建设资金匮乏与城市社区建设相比,新农村社区建设更多的包含建设的内容,诸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均需要有资金投入作保证。而在资金投入方面,虽然政府有投入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意愿,且在新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大量资金,但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缺口相比,这些资金仅仅只能够完成建设内容的一小部分内容。资金不到位,新农村社区建设一方面难以开展新的项目,另一方面,己取得的成就也难以维持。基础设施建设因缺乏资金,缺少维护,某些地方的道路破损较为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当前,试点社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没有形成多元化融资机制,缺乏长期稳定有效的资金支持,这将严重制约农村社区建设的大范围推广。【33】在我国,很多农村在建设新农村时投入的资金存在严重的不足,不仅存在很多农村项目不符合新农村的发展需要,还存在农村和城市在发展方面所获得的资金存在严重的不和谐的问题,不仅如此,也存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在投资所要求的建设时间和建设新农村项目的时间存在严重不匹配的问题。除此之外,在投资时,国家的效率十分的地下,但是很多地方又缺乏整合的权力,这就导致了很多的资金无法得到集中,投资效率也变得十分的低下。3.2.3基本公共服务滞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资源配置有着明显的城市偏好,进而导致了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滞后。虽然我国财政在农村社区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及基础设施安排一定的支出,但是与城市社区相比有着显著的差距,这种差距无论在总量还是在服务水平上都是很大的。为新农村社区提供良好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提升新农村社区居民生活水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新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服务意识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理想中的新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应该包括社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社区综合医疗服务中心、社区专项服务中心以及社区信息服务中心等,形成社区服务网络,更好的为新农村社区居民服务。当前,我国新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依靠村“两委”,在基础设施的硬件方面,还未形成以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站点为补充的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新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滞后,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不利于各项利民措施的进一步推进。3.2.4社区居民参与较少新农村社区建设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各个方面,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作为新农村社区最为重要的主体,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好必然是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社区。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参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社区居民要有主人翁意识,其次,社区居民要积极参与建设,反映自身的利益诉求。然而,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公共事务关注较少,甚至冷眼旁观,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缺乏民主参与意识,导致社区建设缺乏合力,社区建设脱离居民实际诉求,社区政治和文化生活枯燥,不利于新农村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同时也不利于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到新农村社区的长远发展。3.2.5政绩工程劳民伤财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工作人员也是经济人,具有自利性,在工作的工程中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当政府官员利益与普通民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会维护自身利益而忽视民众利益,特别是在法律和制度监管不力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为严重。【34】政府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存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在过度参与经济建设的现象,政府部门不对外招标,自己定价建造,这样就导致了政府个别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贪污受贿的现象,不顾工程质量,给以后的社区安全留下了隐患。政府行为异化导致政府片面追求政绩,而忽视居民的正常诉求,不利于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是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对于容易做出政绩和对自身有利的公共产品供给有着非常高的热情,例如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修建豪华的社区大门,这种“政绩工程”能够增加政府官员的政绩,作为其晋升的资本,但是“面子工程’’是劳民伤财的,牺牲了村民的利益,导致了官民的对立,产生了许多冲突和摩擦,造成了干群关系的恶化,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新农村社区的顺利建设。3.2.6后续管理工作缺位当前,我国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农村社区的后续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新农村社区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新农村社区建设建设完成之后的后续管理工作应该着力解决土地矛盾纠纷、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以及社区政治文化氛围的引导等。第一,土地矛盾纠纷,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因为土地纠纷而导致的失地农民与政府发生的矛盾冲突。一些地方在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过分追求速度,忽视土地矛盾冲突,在新农村社区后续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这种矛盾冲突的疏导。第二,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不顾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盲目建设,强制征地和农民上楼,进而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剩余,而却没有对他们进行就业安置,这种以货币安置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再就业,加上新农村社区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给失地失业农村带来了极大地生活困难。第三,缺乏社区政治文化氛围的引导。由于新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较低,因此社区的政治、文化氛围不浓厚,而后续管理也对其不予重视,影响社区长远发展。新农村社区后续管理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政府缺乏有效引导和宏观调控,导致了管理与服务的缺位。3.3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新农村社区建设在理念、制度以及政策方面出现偏差,使得新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理性的内涵型思考,背离了其建设的初衷,制约了农村社区建设的良性发展。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其问题的成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进而促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序、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健康、持续发展。3.3.1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当前,我国大部分新农村社区建设没有编制规划,导致社区建设杂乱无章,功能区分不明显,社区服务滞后,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即使是上级建设或规划部门提供了《农村住宅建设通用图集》等指导性文件,由于许多乡镇没有设置专职规划人员,规划执行力度小,依规而建的情况不多。当前,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虽然还没有类似城市建设中的“千城一面”,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过分追求城市式的现代化,建设高楼、宽路、草坪、水池;片面追求整齐划一,格局规正,建设火柴盒式样的集体农居;在建设中忽视了农村自然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风格等等。分析其内在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科学的设计理念,进而导致了社区因此,在当前新一轮的村镇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富有特色的村镇形象塑造,要根据农村的不同功能特点、自然环境、历史基础和文化景观进行建筑环境的设计和建设。作为行政中心的中心镇、小城镇应讲究端正、庄重,功能分明;旅游休闲镇村应注重灵活、舒展;江南水乡要突出小桥流水、淡雅清新自然,历史文化古镇更要彰显古朴、宁静的风格。对于农民集中居住的村庄,要强调形式多样,进出便捷,设施完善,环境整洁。通过村镇形象的重塑,使之真正成为居民安居乐业,和谐繁荣的宜居场所。通过科学有效的规划,使得新农村社区建设摆脱形式单一的局面,更加突出地方特色。3.3.2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体制性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前,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不断推进,相关的各项改革也不断深化。但是制约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使得新农村社区建设缺乏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建设资金方面的支持。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造成了我国城乡差距较大的现实问题,并形成了一种“重城歧农”的投资偏好,进而导致了新农村社区建设投入和经费不足等问题。资金问题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保证,资金匮乏导致许多应该开展的项目无法按期推进,后期的社区维护管理也无法进行。我国的二元经济体制是造成新农村社区建设资金匮乏的最根本性的原因,引发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解决制约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问题,最关键的是要破除我国的二元经济体制障碍,加大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统筹城乡发展,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在制定政策时要有意识的偏重农村,以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有效的推进新农村社区的建设。3.3.3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薄弱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社区居民参与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有两点:首先,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足,导致了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意识较低。[351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几千年来的小农思想仍在左右农村社区居民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为现代型的理性居民,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其次,参与渠道的不畅通。现阶段,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与之配套的社区管理与参与机制还很不健全,导致了社区居民想参与却不能够参与,想决策却无法决策,进而影响到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除此之外,制度化程度不高也是制约居民参与的重要因素,过度干预社区居民的政治生活,挫伤了社区居民对基层民主生活的积极性,进而形成了政治冷漠,阻碍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同时,在新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失地农民,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外出打工,剩下老弱病残留守,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总之,社区居民参与度低是由多种因素合力而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区的建设,因此,政府应针对参与意识与参与渠道存在的问题,采用有效措施来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3.4政府社区管理职能失位政府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职能定位错误,进而导致了政府服务意识不足,在建设过程中重管制轻服务,以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和行政指挥为主要方式。政府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强制性管理方式,必然会导致政府角色错位、失位、行政效率低下等不良后果,同时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居民只能被动的接收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进而会导致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前期房屋拆迁过程中,政府为了提高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效率,对于存在问题的居民采取强制性的手段进行拆除,导致严重的官民对立,影响到了新农村社区的和谐与稳定。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管制型政府"虽然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另一方面却也侵蚀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基础,虽然“管制型政府”在缓解社会对政府的冲击,维持我国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侵蚀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基础,使得居民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消弱了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不利于开展社区居民自治。政府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职能的失位,造成了政府重管制而轻服务,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进度和质量。3.3.5政府政绩观的严重错位政绩观关系到政府能否切实的维护社区居民利益,是检验政府的一块试金石。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涉及到社区居民和政府的关系,农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关系,建设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等,其中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然会导致政府于社区居民的利益矛盾和冲突,造成官民对立,不利于社区的和谐稳定。但是,现阶段,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由于有着巨大的利益诱惑,一些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不顾公共利益,片面的追求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速度,忽视建设的质量和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以彰显其政绩,作为其晋升的资本。因此,在我国大规模推行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政绩工程”,严重的损害了公民的利益。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真正的政绩,应是紧扣社区居民的,是要以社区居民的最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为官者如果心里没有这种为了社区居民的“政绩观”,自然也就不会做出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谋求幸福的“政绩工程”,而变成“政绩奴隶”。而更为可怕的是,当错位的“政绩观”大行其道,坚持求真务实,恪守真理者就容易变成少数的孤独者,社区居民的利益被弃之不顾。因此,政府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第4章国内外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启示4.1国外新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经验新农村社区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人们生活水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外发达国家同样重视新农村社区建设,并在实践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促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本文选取了我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传统相似的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典型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充分借鉴日韩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而为推动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4.1.1日本“造町运动”启示日本的造村运动是被认为改造农村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日本通过这个运动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极大缩小了城乡差距,取得显著成就。具体来说,日本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完善的立法保障日本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立法保障,用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农村社区建设。因为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的利益关系,如果没有建立法律保障,多种社区投资建设利益分享、社区成员的搬迁补偿、社区成员的就业安置以及社区成员的社会保障等将失去权威,进而导致社区居民的利益维护无法得到保障。在日本,关于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有着完善的法律,所以得社区行为都依照法律、法规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尽然有序。日本政府在农村社区规划和资金筹措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以保证社区规划的科学和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这些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政府只是负责执行。日本有着完善的社区自治制度,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并以法律的形式来进行确认,颁布了《社区居民会议制度》、《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区务公开制度》等法律法规。p6】通过日本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对于法律法规的重视,可以看出系统完善的立法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可靠保障。2、政府的宏观引导日本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负责农村社区建设的宏观引导。所谓的宏观引导就是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从事系统、全局性的规划、引导和监督等方面的工作,而不是专注于具体的社区管理事务。政府通过法律、经济等间接方式来参与社区管理,行政指导和干预只是在涉及社区重大利益决策时政府才会使用。农村社区内部事务一般由社区内部的自治组织来自行管理,例如社区的日常管理,社区税费的征收以及社区内部公共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等,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都是由社区管委会进行管理,政府不参与其中。实际上,日本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只负责宏观性的引导是因为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已经形成社会运行的三大结构,政府将社区管理的具体事务交给社会组织来承担,自身负责宏观性的引导,这样不仅能够转变政府的职能,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提升社区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日本社会组织能够针对农村社区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而提供多样化的服务。3、重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在日本造町运动的过程中,由于人口锐减、农业不振,农村的各项文化传统也随之衰退,于是村民们自行对社会生活进行检讨,重新省思其价值,并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日本农村的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美术馆或剧场,这是1988年政府给每个村一亿日元进行统一建设。“一村一品”运动不仅带来了农业产业的提升,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一村一品”运动的先进地区一一全日本知名的汤布院町,人口不足l万人,但每年却有380万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村社区文化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维护社区的稳定,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日本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进行传承与创新,有力的推动了农村社区的持续、稳定发展。4、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日本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以更好的建设农村社区。日本政府先后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和《农业整建措施法》,在法律方面加大了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保护和支撑力度。日本农协自成立之后就确立了其在日本农村经济的领导地位,其在农业生产、农村信用服务、社区医疗保健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全方位的涉及农村社区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日本农村社区的建设。4.1.2韩国“新农村运动’’启示韩国山多,耕地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平均每户只有1公顷多,人口密度很大。另外,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设计实施一系列开发项目,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El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开展家乡建设活动。【371以勤勉、自助、协同为基本精神的新村运动先在农村开展后,以振兴国家为动力,迅速波及工厂、学校及城市,向全国范围扩大。【38】1、多渠道的资金投入韩国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来源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及社区居民。韩国政府资金投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政府拨款给社会中介组织,并且与其签订服务合同,制定社区建设的目标,而社会中介组织则按照政府的规定和社区居民的要求来完成社区建设和服务;另~种方式是韩国政府指定资金的用途,而不指定服务承担的组织,而是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进行服务组织的选择,这种方式公开、公正、透明,能够提升社区建设和服务的水准。同时,韩国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接受各种基金会、非营利组织、企业以及私人的捐助,据数据统计显示,韩国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拨款占65%,而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私人捐助则达到了35%。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为韩国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使得韩国农村社区建设得以顺利推进。2、非营利组织的广泛参与韩国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有着大量的非营利组织和民间组织参与,其参与的数量非常多,范围非常广。据统计,韩国参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非营利组织高达1.7万,涉及到社区规划、社区资金筹措、社区日常管理以及社区社会保障等方面。非营利组织在韩国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服务。非营利组织能够针对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来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服务。特别是对社区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完善的服务,更好的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的公平性。第二,社会沟通,非营利组织以其独有的亲民性,能够充当社区居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社区居民将自身的利益诉求向非营利组织反映,然后再由非营利组织向政府表达,政府也可以通过非营利组织对社区居民进行政策性引导,消除政府与社区居民的隔阂,有利于促进民意的顺畅表达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韩国非营利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和服务过程中的广泛参与,减轻了政府负担,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同时,提升了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服务的满意度。3、重视社区规划设计韩国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特别重视社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在进行设计时,遵循人本化的原则和生态化的原则,对传统生活和习俗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发扬,并且对环境进行绿化或者美化,充分考虑地理环境,考虑其生态系统和气候等条件,此外,还注重对其进行的整体设计,在设计时要追求特色,避免重复的问题出现。同时,在社会规划设计时还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利用当地的人(著名历史人物、有特殊技艺的人)、地(温泉、青山、绿水、梯田、沙洲等自然资源)、产(手工艺、饮食、加工品、艺术品等生产资源)、景(云海、湖泊、海岸、夕阳、星星等自然或人文景观)、文(寺庙、古街、工艺馆、节庆祭奠等文化设施与活动),等进行规划设计。除此之外,注重社区配套和产业支撑。在建设过程中对供水厂、供电站、城镇公路、通讯设施、商场、学校、文化体育卫生设施、停车场、垃圾处理厂、森林甚至是私家花园、公共绿化都做相应的考虑。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4.2国内新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与启示4.2.1湖北省鄂州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经验对于鄂州市来说,它们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时候,主要使用的理念就是“全域鄂州、城乡一体、功能融合”,这就为我国农村社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借鉴。一是规划引导。对于农村的新建和改建,以及规划和管理等,都加以引导,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和“以点带面”效应,具体来说就是对农村106个新社区和城镇的47个新社区进行集中。全市106个新社区建成后,可节约耕地5.1万亩。要严格的管理城区内住房的新建和改建,以及重建,绝不能在规划区之外建房。在对社区的配套设施进行加强时,不仅需要创建好的生活环境,也要保证良好的居住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农民进入规划区之内。在建立新农村社区的时候,要按照统一规划进行,不仅要积极的发展旅游农业,还要积极的转变相应的生活方式,这样除了可以使农民成为居民之外,也使其变成了工人。在建设新社区时,必须要重视其选址问题,其标准是不仅要方便群众的生活,又要使经济能够聚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以后居民的各种要求,为此,也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中心和配套设施,刺激村民积极的入驻小区。’二是环境整治。建设新农村社区中必须要注意对环境的不断改善,目的就是要使社区具有生态化,特点要整治那些人口集中,具有发展潜力的生态村,还有那些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村子,以“清洁乡村、美化家园”作为原则进行规划,政治村庄的同时,注意对环境的改善,最终打造成一个生态新社区。有些农村因为居住条件比较好,这就使得它的人口相对非常的集中,对于这些农村来说,除了要对其村庄进行必要的整治之外,还需要建设一些新社区。对于有些农村社区来说,他们在进行村庄的整治时,主要就是进行三化和三清,主要就是对环境进行改建,并且要使建设的新社区充满和谐与文明。三是产业培育。建设新农村社区,产业是基础。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产业特色和资源,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建设,形成良性发展路子。突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增强社区农业发展承载力。不断提高社区农业园区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形成了“社区建园区、园区带产业、产业富农民”的社区农业发展思路。鄂州市不断加大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社区农业新型经济主体培育力度,形成了以龙头带动、合作社组织、社区服务为主要特点的社区现代农业创先争优发展模式。目前,鄂州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80家;全市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1236家,入社农户近10万户;按照“一区一业”的模式,培育现代化特色农业社区81个。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产业培育,不断增强社区的“造血”能力。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4.2.2四川省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经验四川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空前改善。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居民进入新农村社区成为“新市民”,职业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这些“新市民”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社区管理与服务等都会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农村社区的村(社区)“两委"职能开始向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村容整治、社区服务、治安调解、市场管理等方面转变,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第一,慎重选择建设地点理论界认为: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地点,应从减少资源浪费角度考虑,选择房屋、道路、文化、工业等基础条件好的中心镇区;从容易形成经济要素聚集和生长效应角度考虑,应选择“土地增值潜力大”或“地价可能被快速推高"的中心城区、县市城区周边地带和交通便利的乡镇附近。从地形地貌考虑,坡地、梯田等不适合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农田无法连片规模化经营的地带,因需要人工作业,也是不得不建或维持现状不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地方。成都市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严谨论证,慎重选择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地点以及建设的数量,不因彰显政绩而盲目进行新农村社区建设。第二,农村社区参与式管理遵循人本原则,创新农村社区的社会管理方式与方法。深入推广“一村一社区”、“一会一中心六站’’的农村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推行参与式管理理念。社区是一个载体,在关心社区事物的时候,他们都必须要按照社区的相关利益,在特定程序下,以资源互利和互动达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治理的模式。具体来说,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各类社区事务决策中都要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农民参与,真正让农民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当家作主。成都市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农村社区的参与式管理,调动社区多元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社区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第三,培育农村社区管理人才。社区管理人员对于社区管理的合理、高效起着轴心作用。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社区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来不断提升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成都市在农民职业培训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技术,结合本地区社区居民的实际,建立起来了有效的社区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同时,成都市还不断加强农村社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成立新农村社区管理培训教育基地,全方位的提升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技能。与此同时,还在农村社区内部建立管理人员的评价考核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激发了社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得农村社区的管理水准得到了极大提升。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4.3国内外新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国内外许多地区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他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不断的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面对的问题有所不同,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有差别,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有共性,这些共性对于我国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有很多启示和借鉴,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4.3.1转变政府职能当前,我国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性的政策指导,而减少具体事务性的执行,实现政府工作重心下移。政府在新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该按照“政策指导,服务监督’’的原则来合理定位自身的职能,将社区管理的权限下放给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政府在其中只是负责引导、协调与服务。在政府职能下放的过程中,建立起政府与第三方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制定良好的监督制度,使其能够尽职尽责的履行服务社区的职责。4.3.2培育第三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较为成熟的国家,大都形成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共同支撑的运行机制。而所谓的第三部门就是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第三部门能够有效的整合社区力量,促进政府与社区居民进行良好的沟通,进而促成有效的合作,共同建设和管理新农村社区。与其他组织相比,在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有着天然的优势,首先,非营利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亲民性,能够建立政府与社区居民良好沟通的桥梁,其次,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效率较高,能够有效的进行社区资源的配置和公共基础服务的提供。因此,我国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大力发挥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以不断提升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效率和质量。4.3.3重视产业支撑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把培育产业支撑作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支撑是新农村社区的血脉,是社区居民就业之本,是提升生活水准之基。产业支撑是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发动机和动力源,没有后续的产业支撑,新农村社区建设就会没有活力,就会缺乏发展的后劲,进而导致社区居民生活水准的下降。因此,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产业集聚区,通过其为社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社区就业本地消化,形成“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的格局,最终实现社区居民生活与就业的统一,更好的建设新农村社区。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4.3.4科学规划社区国内外很多地区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社区规划,并且指出农村社区规划的首要目标并不是促进生产,而是提高农民幸福指数。要遵循生态化和田园化的设计理念,以最好地利用自然的和文化的资源为原则,充分考虑乡村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水系、生态系统、小气候等条件,注重单体设计与整体景观协调,追求社区特色个性,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环境,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的生活传统和习俗,涵盖山水田园景观、区域性标志、探索文化遗产、组织民俗文化活动等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社区的生态景观价值。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时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利用当地的青山、河流、稻田、沙洲、水库、温泉等自然资源,利用当地的农忙、祭祀、节庆、庙会、寺庙、教堂等文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尽量不改变原有的聚落分布、地形地貌和流域形状,尽量在原有景观格局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性建设,彻底改变拆迁腾地、户户搬迁的“三集中”思路。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5.1推进新农村社区的试点建设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基础。开展新农村社区试点建设,是全面推行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前提,是破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有效方法,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抓手。通过试点,总结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通过以点带面的作用,更好的推进我国的新农村社区建设。要充分认识开展试点的重要意义,以极大的热情、负责的精神、认真的态度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具体来说,新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编制试点规划。由试点社区所在乡镇政府按照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组织编制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规划。试点建设规划要遵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中心城、新城、小城镇以及村庄体系规划和限建区等各专项规划相衔接,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似、习俗相同、便于发展”的原则,明确试点社区选址、功能布局、建设容量和人口规模,统筹考虑社区产业发展定位、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试点建设规划要广泛征求意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区县政府审批,并报市规划委、市国土局等部门备案。第二,探索和完善试点用地政策。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政策。经批准后,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可享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政策。其中,涉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拆旧和建新的,可按增减挂钩相关政策实行整体审批,不再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通过土地整治腾出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规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可统筹用于试点社区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仍有节余的,经批准后少量指标可作为建设用地指标在本区县调剂,并试行有偿使用,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农村。以乡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主体,使用试点社区内的产业用地发展相关产业的,由市国土局会同市农委等部门研究土地征占用方式问题。第三,推动试点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建设发展模式创新。试点建设要考虑平原和山区的不同特点,认真总结联村共建、村企联建、搬迁重建等建设模式取得的经验,学习借鉴园区带动、滚动发展、自主建设、合作开发等发展方式,循序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渐进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推动综合改革。试点社区要全面、妥善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多元化征地补偿安置方式,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实现农民权益股权化,使农民成为拥有集体资产的新市民。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在试点社区设立“一站式”办公服务中心,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计划生育、外来人口等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种民间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专业经济组织协会和社区志愿者组织,逐步建立公共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和互助服务3大体系,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珲”。5.2加强新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新农村社区建设要重视规划设计,做到科学规划,依规建设。首先,要摒弃以往城乡分割的规划体系,形成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体系。以县域全域作为规划单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各方面,遵从生态化、田园化的理念,编制县域“中心县城.小城镇.农村新社区”三位一体的城镇体系布局规划,重点突出新农村社区的规划与设计,制定具体的措施,分步骤实施。【39J进一步明确规划的地位、作用、规定规划编制或修改、审批的程序和实施规划的要求,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在省级层面通过地方立法,各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带队负责的规划委员会,组织开展县域田园城镇体系的科学规划,做到城乡统筹,政治、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规划科学合理,权控规划的权威性。其次,在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建设新社区时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这样不仅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类的优良资源,还能对旧村庄进行必要的改造,现在很多的村庄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就使得它们无法按规定进行发展,为此要进行撤并或者迁移处理;在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自理村民的宅基地之外,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建设新社区;在建设新社区的过程中,要鼓励以集镇村的模式济宁,不仅如此,在政策上要加强扶持边远村庄的力度,对那些零散的村庄进行搬迁或者撤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社区。最后,要把对新农村社区的建设正式的纳入城镇规划体系之中,在目前,要最大限度的将新农村社区的建设正式的定位于城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要切忌不要对模式进行复制和生搬硬套,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保证该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相关的进度,急功近利等消极的思想都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社区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新社区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也要确定相应的重点和目标,除此以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设施,绝对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妄图一蹴而就。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同时,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时要对本区未来人口结构、分布、劳动力数量及素质等变化趋势进行战略研究,为城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合理布局提供科学指导,重视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风貌的保护传承。5.3提升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力度1、加大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对新农村的建设来说,其所受到的制约中,最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就是资金严重的缺乏,并且在建设农业的基础设施的时候要坚持其主体的多元化。在投资时,以往都是由政府包办,现在必须要改变这种方式,使其可以充分的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也使市场机制充分的发挥作用,此外,在建设新机制时,一定要把主体界定在农民,还要使社会能够广泛的参与,并且还要建立众多的优惠政策,这样可以不断的吸引个体或者集体的投资。首先,在投入时一定要坚持资源的原则,并且还要坚持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以此为基础再进行村企的联合,之后共同的进行管理和经营;其次,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对于服务的环境,政府要加大力度进行改善,此外还要不断的加大对投资的吸引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工业更好的带动农业,也可以使城市可以更好的帮助农村发展。此外,要同时实施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能够使对新农村的建设工作顺利的开展,并且获得全面的发展,其主要的途径就是要使全社会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并且尽可能多的筹资相应的资金,另外,还要保证所得到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也能够进行高效的使用。2、整合各种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对涉及到农业的资金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并且还要对各项资金进行整合、还包括了相应的配套和重点,并且要使这些资金形成一股合力。省、市两级财政要统筹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社区建设。对规划内动工兴建的新农村社区,根据工程进度给予连续补贴,并逐年加大补贴力度。按照“整合资金、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配置各类农村新社区建设资金。无论是在民政部门,还是在卫生部门,或者是在残联等部门进行相应的投入,在对这些社区进行资金支持时所采用的方式以奖代补。各乡镇(街道)要积极争取共建单位的支持。严禁借新社区建设名义,变相增加农民负担。3、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对那些涉及到农业专项的项目要进行不断的清理和归并,还要不断的增大转移支付的比例,使建设能够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在建设新农村社区的时候,要将其正式纳入惠农和支农体系,要对各项基础进行严格的规划,根据国家的各项政策进行规划和建设,并且还要落实资金,并且充分的利用预算进行编制,利用财政进行监督;为了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为了保证绩效的长期有效,不仅要充分的利用那些闲置的土地,还要对农村进行回馈。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5.4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是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水准的前提,是建设新农村社区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坚持居民需求导向。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时要坚持居民需求导向,从居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来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服务。第二,加强公共服务设旌建设。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强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例如,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大厅,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站,更好的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加强绿化、照明、排水、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新农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第三,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当前,社区居民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作为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要不断加大对新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使得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充资金保障。政府还应该改善社区服务的方式,听取社区居民的实际利益诉求,坚决杜绝面子服务的产生。除此之外,还应该发挥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在新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天然优势,提升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可以根据政府的公开招标来承担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他本身具有的亲民性和专业性,可以更加有效的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来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总而言之,完善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以及社区居民都要参与到其中,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助推的运行机制,才能够更好的提供服务。5.5重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新农村社区居民参与不足是制约农村社区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因此要高度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调动他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是衡量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指标,从多个维度探讨解决对策是当务之急,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培育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动力源,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公民意识的高低。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不注重公民意识的培育,导致了我国社区居民,特别是农村社区居民的公民意识淡薄,对于公共事务以及政治民主生活淡漠。因此,要加强我国社区居民公民意识的培育,引导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事务。第二,完善社区居民参与渠道。在现实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但是因为参与渠道不完善、不畅通而无法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这就是公民缺乏参与的机会。【40】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应该不断完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具体来说:一方面,加强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参与机制,丰富参与途径,以确保农村社区居民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要明确新农村社区局面的参与权力和义务,对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内容、形式、途径、程序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以避免居民的无序参与。在参与途径的制度化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简化程序,以便于社区居民的参与。另一方面,在设计参与途径时,要切实考虑社区居民的层次性,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设计参与渠道,以使每个社区居民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而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事务。第三,形成社区利益合力。利益是人们行为的初始动机,能够指引人们的行为方向。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形成社区共同利益合力,进而引导整个社区居民的共同行动。当新农村社区居民感到参与的事务与其利益相关时,他们会积极有效的参与,产生参与新农村社区事务的动机。因此,将新农村社区居民的利益考虑到参与渠道设计中,能够强化社区居民与社区事务之间的联系,进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事务。5.6转变政府社区建设中的职能现阶段,我国基层政府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角色定位不清,过度的干预和介入社区事务,使得新农村社区建设行政色彩浓厚,导致社区自治能力不强,政府与社区居民对立等问题。因此,要改变当前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政府干预过多的现状,就要明确政府角色定位,实现政府职能转变。【41】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阶段,政府应该承担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发起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筹备阶段,政府应该做好宣传工作,使得社区建设的目标及意义深入人心,减少社区建设的阻力。同时,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社区建设,制定社区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政府成员的培训,以使其能够迅速有效的适应社区建设。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阶段,政府应该承担服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坚持宏观引导,不参与具体事务的管理。改变长期以来政府过度干预的角色定位,将社区建设、管理事务通过“购买服务”和“委托管理”的方式下放给企业、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下放政府权力给市场和社会主体,而自身抓好宏观性的方向把控和社区管理,努力解决农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实际问题,更好的履行政府职责。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后期运行阶段,政府应该承担监管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随着新农村社区建设进入后期运行阶段,社区内各种事务开始有序运行,此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其委托主体的监督,以促使他们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社区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服务。同时,还要协调好委托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建设美好的新农村社区。5.7培育新农村社区的产业支撑在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失地农民,农民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如果社区内部缺乏产业支撑,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安置,给失地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此同时,新建农村社区缺乏产业支撑也会使得社区内部的日常运行缺乏资金保障,不利于社区服务的持续开展和基础公共设施的维护更新。因此,要加强新农村社区产业支撑的建设。在新农村社区产业支撑建设的过程中要符合国家相应的布局和产业结构,进而使主导产业得以明确,在对企业进行培养时,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将农产品深加工作为现阶段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支撑予以重点扶持。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利用综合的手段,不仅包括信贷和税收,还有包含金融,甚至是保险,并且还要建立相应的基金,使扶持农产品和工业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加大。降低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增值税税率;将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纳入惠农政策范畴。在农村社区建设节约土地的使用上,坚持以不损害农民合法权益为前提,依托自身优势和发展条件,宜工则工、宜商贸则商贸、宜旅游则旅游,培育特色经济,壮大集群经济,发展配套经济,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为农民就业就业提供平台和空间。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结论我国经济社会正在步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在城镇化背景下适时提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策略,为破解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找到了切入点,各地方也希望通过新农村社区建设,发挥其平台作用,来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未来我国着眼于二元城乡结构统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手段,力争对我国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做出严谨、系统和全面的分析。通过研读大量的经典书籍和经典文献,笔者对该领域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世界范围内农村社区建设概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走访调查,总结出当前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形式单一、资金匮乏、基本公共服务滞后、后续工作不到位以及存在政绩工程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正常进行。因此,准确掌握这些问题的成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际走访讨论,初步认识到上述问题存在的成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社区规划、政府社区建设投入不足、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与参与渠道存在问题,政府职能失位以及政府政绩观错位。那么,针对这些成因,能有效的挖掘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将是打破上述问题束缚,推动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的关键。为实现这一目标,有选择地借鉴国外一些国家和国内一些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经验显得尤为必要。因而,本文也对国外典型国家和国内示范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做了深入的分析,例如日本、韩国以及国内的成都、鄂州科学规划社区、转变政府职能、重视产业支撑、培育第三部门为我国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的经验,我国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通过多种措施来促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最后,本文结合城乡一体化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型城镇化理论、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现状以及国内外国家和地区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推进新农村社区的试点建设;加强新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提升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重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转变政府社区建设中的职能和培育新农村社区的产业支撑等。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政府工作理念和职能的转变,而且涉及企业、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等多方利益主体。在当前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囿于笔者知识水平,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笔者对文中所提的产业支撑建设等对策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未能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同时,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其他诸多问题,文章中也未日--匕p_,列出并给予分析,对此深表遗憾。此外,在本文写作过程中,还难免会有其他一些偏颇与未尽之处,谨请各位老师、教授提出宝贵的批评和指正意见!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庞文.民族地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l,(03):27-3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08陆学艺.破除城乡一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J】.社会科学研究,2009,(4):104—108HilIery.DefinitionsofCommunity.AreasofAgreementRuralSociology.1995,(07):78-82Rheingold.H.TheVirtualCommunity.Resding,MA:Addision—Wesley,1993,38-41HowardN.Barnum,LynSquire.AnEconometricApplicationoftheTheoryoftheFarm.Household.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1979,(06):79—102Agrawal,Gibson.EnchantmentandDisenchantment:TheRoleofCommunityinNatureResourceConservation.WorldDevelopment,1999,(04):ll4·117WilliamLockeretz.VisionsofAmericanAgriculture.ZowaStateUniversitypress,2000,(02):36-39Charles.Fox.Reinventing,GovernmentAsPostmodernSymbolicPolities.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l996,(3):54-58JackTomas.SurveyofpublicManagementDevelopment.JournalofScienceApplied,1995,(2):53—59谭均乐.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79.83李旭风.城乡一体化视阈下农村社区建设及问题研究一以欠发达的W村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142—147甘信奎.中国当代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条件及路径选择【J】.理论学刊,2007,(01):56.58潘屹著.家园建设:中国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13李慷.社会变革中的中国农村社区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5.47【l8】【19】周志敏.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71.74,86.88,91.93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212.215-41.1J1】1J1Jn口pHpKp哆p伽U纠习卅习q刀,l1l1l,11,l,l1l,上r●Lr●●Lr●Lr●●L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20】师坚毅.新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67.69【21】贾宇星.城乡和谐的公平维度[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121.127【22】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23.229[23】唐容辉.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l,38.42【24】王仁江.莱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51.54[25】魏玉翠.鹤壁市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2,28.41【26】张颖举.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河南省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1,(06):25.27[27】张兴杰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9【28】徐森.诸城市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31.37[29】贺建平.农业经济体制:创新与发展【J】.理论探索,2006,(01):26.27【30】温来成.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政府财政政策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l,(09):19.22【3l】徐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江汉论坛,2007,(04):35【32】马芒.农村社区发展的特征与功能【J】.中国发展观察,2005,(10):26.28[33】张华.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6,(01):17—19[34】杜晓溪.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l,47.51【35】夏学奎.社区发展的理念探讨【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04):23.25【36】周志敏.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42—43[37】铁建设.韩国新村运动对海西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6,(02):16.18【38】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当代韩国,2001,(08)36-37[39】杜滴.新农村社冈建设的路径选抒【J].当代经济研究,2009,(08):61.64【40】鹿克新.农村社区农的制度化政泊参与探讨[M】.泰山学院学报,2009(08):20.23【41】彭澎.政府角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4—118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致谢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三年时光匆匆而过,留下的是我重返校园,在湖大的美好回忆。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龙献忠教授,从走进校园一直到毕业,他给我的悉心指导让我受益匪浅。论文从选题、写作思路和修改、成稿,不但给了我大量的参考资料,还给与耐心细致的指导,付出了极大的心血。龙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让我深受其益,这里向龙老师特别致谢。感谢湖大为我们在职人员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在工作了几年后,能有机会再次走进高等学府,聆听学者专家质朴而深刻的讲座。对于教授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龙太江教授、刘细良副教授、蒋嵘涛副教授、李金龙副教授、明燕飞教授等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帮助,他们渊博的学识和敬业精神让我非常敬佩,他们独特的授课方式以及对公共管理领域问题的深入研究让我受益良多。我还要感谢我的班主任邬老师,她为我们这个班操心颇多,对我们个人的毕业也费心不少,在日常学习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与我们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得以及时了解相关教务信息,得以顺利地查阅资料、检索文献以完成论文写作工作。感谢和我一起度过三年研究生时光的亲爱的同学们,与你们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将是我永远的美好回忆,和你们的友谊是我永远的宝贵财富。感谢我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最后,由衷地感激我至爱的家人,你们对我鼓励和支持使我顺利完成学业,你们是我情感的支柱和前进的不竭动力!张艳2013年10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