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地基承载力

论文地基承载力

ID:34558848

大小:88.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07

论文地基承载力_第1页
论文地基承载力_第2页
论文地基承载力_第3页
论文地基承载力_第4页
论文地基承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地基承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研究摘要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地基承载力是确定基础平面尺寸和埋置深度的重要依据,合理确定地基承载力是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的主要内容。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取消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之后,本文以建立河北省地方性建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为研究目的,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地质情况并划分地质单元,以便于统计试验数据。然后对对比试验的原则和方法作了陈述,重点通过对706套载荷试验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可信度较高的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经验公式,最后据此建立了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格,并将其中的部分数据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

2、89)中的承载力基本值表做了比较分析。地基承载力应该坚持用载荷试验、理论计算、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承载力表)等方法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地基承载力表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但不能作为唯一的方法。地基承载力表具有地域性,应该大力提倡建立各地的地方承载力表。希望本文的工作可以对积累地基承载力方面地区性资料和研究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一章概述161—1地基承载力研究的历史与发展16地基基础是一项古老的建筑工程技术。早在史前的人类建筑活动中,地基基础作为一项工程技术就被应用,我国西安市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土台和石础就是先祖们应用这一工程技术的见证。公元前2世纪修建的万里长城;始凿于春秋末期

3、,后经隋、元等代扩建的京杭运河;隋朝大业年间李春设计建造的河北赵州安济桥;我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战国时期李冰领导修建的都江堰:遍布于我国各地的巍巍高塔,宏伟壮丽的供电、庙宇和寺院;举世闻名的古埃及金字塔等,都是由于修建在牢固的地基基础之上才能逾千百年而留存于今。据报道,建于唐代的西安小雁塔其下为巨大的船形灰土基础,这使小雁塔经历数次大地震而留存于今。上述一切证明,人类在其建筑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工程设计、施工经验和知识,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的生产实践规模和知识水平限制,在相当长的的历史时期内,地基基础仅作为一项建筑工程技术而停留在经验积累和感性认识阶段。十八世纪欧洲产业革命以后,

4、水利、道路以及城市建设工程中大型建筑物的兴建,提出了大量与土的力学性态有关的问题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和工程事故教训。特别是这些工程事故教训,使得原来按以往建设经验来指导工程的做法已无法适应当时的工程建设发展。这就促使人们寻求对许多类似的工程问题的理论解释,并要求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建立起一定的理论来指导以后的工程实践。从前的建筑物对于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是不高的,但是随着高层建筑技术和大型机车制造业的的发展,建筑物的地基和道路的路基破坏成为人们头痛的问题之一。由此,对于地基承载力的研究慢慢的发展了起来。建筑物因地基问题引起的破坏,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于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产生了过大的沉降或沉降

5、差,致使建筑物严重下沉,上部结构开裂,倾斜而失去使用价值,另一种是由于建筑物的荷载过大超过了持力层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而使地基发生破坏,据统计全世界60%以上的建筑物破坏都是由于地基问题造成的IjJ,可见地基承载力是地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称为地基的承载力。通常区分为两种承载力,一种称为极限承载力,它是指地基即将丧失稳定性时的承载力。另一种称为容许承载力,它是指地基稳定有足够的安全度并且变形控制在建筑物容许范围内时的承载力。地基承载力的课题所涉及的面很广,影响因素也较多,除地基土的性质外、还与基础的埋置深度、宽度、形状有关,在工程建设中,合理的确定地基承载力是工程勘察和

6、地基设计的主要内容口I。1857年,朗肯(RankineW.J.M.)最早提出了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它假定基础底面光滑,基础两侧的土重用连续均布超载来代替,基底咀下的土为无重量介质。1920年,普朗德尔(PrandtlL.)根据塑性理论,导出了刚性基础压入无重量土的极限承载力公式。1924年,瑞斯诺(Reissner16tt.)对普朗特尔极限承载力公式进行了改进。在4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学者提出的地基承载力公式,都是假定土是无重量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40年代太沙基(TerzaghiK.)根据普朗特尔原理,提出了考虑土重量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50年代,迈耶霍夫(MeyerhofG

7、.G.)提出了考虑基底以上两侧土体抗剪强度影响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60年代,汉森(HansenJ.B.)提出了中心倾斜荷载并考虑其它一些影响因素的极限承载力公式。70年代,魏锡克(VesicA.S.)引入修正系数和考虑压缩性影响,把整体剪切破坏条件下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推广到局部或冲剪破坏时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最近,中国南京水科院的沈珠江院士等关于土体破坏的运动方程和极限平衡理论的建立,提出了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同时,在20年代,前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