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87816
大小:2.26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3-06
《第04章 传感器技术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2.了解常用的弹性敏感元件及其特性3.了解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趋势2011-11-1812011-11-1822011-11-1832011-11-1842011-11-1852)按工作原理分类•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光电式等3)按信号变换特征:结构型和物性型•物性型:•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性质的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如:水银温度计.•结构型:•依靠传感器结构参数的变化实现信号转变.例如:电容式和电感式传感器.2011-11-1864)按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之间的能量关系:•能量转换型:•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使其工作.
2、例如:热电偶温度计,压电式加速度计.•能量控制型:•从外部供给能量并由被测量控制外部供给能量的变化.例如:电阻应变片.按传感器的输出量:•模拟式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按传感器的测量方式:•接触式传感器和非接触式传感器2011-11-1872011-11-188传感器性能的基本要求:•1)高灵敏度、线性、抗干扰的稳定性(对噪声不敏感)、容易调节(校准简易)•2)高精度、高可靠性、无迟滞性、工作寿命长(耐用性)•3)高响应速率、可重复性、抗老化、抗环境影响(热、振动、酸、碱、空气、水、尘埃)的能力•4)选择性、安全性(传感器应是无污染的)、互换性、低成本•5
3、)宽测量范围、小尺寸、重量轻和高强度、宽工作温度范围2011-11-189¾利用弹性变形进行变换和测量的元件。在机械量(力、压力、位移、速度等)测量常用的弹性敏感元件有弹性梁、柱及筒、膜片、膜盒、弹簧管、波纹管等。2011-11-18101)弹性特性•刚度:引起单位变形所需要的外力。•灵敏度:单位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大小。2011-11-18112)弹性滞后•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加载、卸载正反行程曲线不重合的现象——引起传感器回差的原因。3)弹性后效•当弹性元件所加载荷改变时,不能立即完成相应变形,而是经一定时间间隔逐渐完成变形的现象——引起传感器的测量
4、误差。4)温度特性•弹性敏感元件的几何尺寸和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2011-11-18125)固有频率•固有频率决定其动态特性。一般来说,固有频率越高,其动态特性越好——与灵敏度相矛盾。6)机械品质因素•定义:每个振动周期存储的能量与由阻尼等消耗的能量之比,反映了弹性元件消耗能量的程度。2011-11-1813¾对于小阻尼系统(ξ<<1),机械品质因数就等于其谐振状态下的振幅比,即¾ξ越小,机械品质因数Q值越大,这时弹性敏感元件消耗的能量越少,系统的储能效率就越高;同时系统的幅频特性越陡峭,工作频带变窄。¾弹性敏感元件的机械品质因数高,谐振元件选频愈强,谐
5、振频率愈稳定,这对设计谐振式传感器有实际意义。2011-11-1814¾弹性敏感元件的材料主要有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材料以结构合金钢为主;非金属材料包括半导体、石英、陶瓷、高分子材料等。P90表4.2.1¾弹性敏感元件材料的基本要求:–(1)弹性极限和强度高;–(2)弹性滞后和弹性后效小;–(3)弹性模量的温度系数要小且稳定;–(4)线膨胀系数要小且稳定;–(5)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性能;–(6)具有高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绝缘等性能。2011-11-1815¾1)柱式弹性敏感元件结构简单,可承受很大载荷;但产生的位移很小,所以往往以应变作为
6、输出量。¾纵向应变¾横向应变¾固有频率2011-11-1816¾2)梁式弹性敏感元件¾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多用于较小力的测量。以应变或自由端的位移作为输出量。2011-11-1817¾等截面梁:在距离梁的固定端x处的应变为¾在梁的根部(x=0),应变最大,在x=l处应变为零;梁的上下表面应变性质相反。¾自由端的位移为:固有频率为:2011-11-1818¾等强度梁:等应变性¾应变自由端的位移为:¾注意:作用力F必须施加在梁的两斜边的交汇点;梁的自由端的最小宽度要求——切应力计算。¾固有频率¾变形梁:¾实际应用(电子称)2011-11-1819¾3)环式
7、弹性敏感元件——灵敏度高¾园环外、内表面上与水平面成Φ角处所产生的应变为(环内外应变性质不同)¾当Φ=π/2时,应变最大¾当Φ=50.5°时,ε=0,¾固有频率2011-11-1820¾4)扭转轴——测量扭矩¾在扭矩T的作用下,其表面产生的最大剪应力为¾剪应变是角应变,¾不能直接测量,¾实际测量应变。2011-11-18212011-11-18222011-11-18232011-11-18242011-11-1825¾传感器作为信息的源头,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科技进步的推动力。¾目前,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动向:–一是不断提高和改善现有传感器的性能;
8、–二是开展基础研究,发掘新效应,重点研究传感器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三是实现传感器的集成化、多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