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6东海陆架盆地古近_新近系高分辨率层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卷第3期地质力学学报Vol18No132002年9月JOURNALOFGEOMECHANICSSep12002文章编号:100626616(2002)0320239209东海陆架盆地古近—新近系高分辨率层序121333赵省民,张正喜,吴必豪,王振宇,马惠福,郑军(1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21山西煤田地质研究所,太原030001;31上海海洋石油局,上海200120)摘要: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新生代海上含油气盆地,其中堆积了巨厚的古近—新近系含油层系。作者通过对录井资料的分析,在古近—新
2、近系含油层系中大致识别出6大沉积体系、12种沉积相和13种沉积亚相。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相序、相组合、相分异、沉积物体积划分以及地层叠置样式的综合分析,对该含油层系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其中识别出了59~64个短期旋回、21~29个中期旋回和7~11个长期旋回。最后,将文中所划分的高分辨率层序与前人的地震层序进行了对比。关键词:沉积相;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层序;陆架盆地;东海中图分类号:P53912文献标识码:A1概述东海陆架盆地为一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海上含油气盆地。其极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早已引起了
3、国内外石油公司和地质学家的浓厚兴趣。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众多的国内外石油公司在此进行勘探,但真正取得进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自那时以来,我国针对该盆地内的重点坳(凹)陷开展了多期油气地质勘探,发现了数个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获得了可观的油气资源量。鉴于此,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重新认识、研究该含油气盆地很有必要。为此,本文拟用Cross等人的以基准面(baselevel)为驱动机制的[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该含油气盆地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2基本地质特征211区域地质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缘,东与太
4、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毗邻,是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一部分。西为浙闽隆起区,东以钩鱼岛隆褶带与冲绳海槽盆地相隔,西南跨台注:本文得到国家海洋126专项(HY126-03-17)的资助收稿日期:2002203219作者简介:赵省民(19642),男,副研究员,1997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油气地质等沉积矿产的研究。240地质力学学报2002湾西部的澎湖隆起区而与南海的珠江口盆地接壤,北东与日本海盆相邻(图1)。其演化经23[2]历了早期裂谷(E1—E2)、中期拗陷(E2—N1)和晚期区域沉降(N
5、2)三个阶段。图1东海陆架盆地区域构造(据周志武等①修改)Fig11Regionaltectonicsofshelfbasin,EastChinaSea(ModifiedfromZhouZhiwuetal)盆地内主要充填了一套中、新生代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古近系古新统(灵峰组)、始新统(瓯江组和平湖组)和渐新统(花港组),新近系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柳浪组)、上新统(三潭组),以及第四系(东海群)等(表1)。地层厚度多在1000m~10000m[3]之间。整个新生代期间,该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基本一直位于东部凹陷带的
6、西湖凹陷和基隆凹陷一带,沉积总厚达15000m以上。内部各次级凹陷的地层均呈东厚西薄之特征。①东海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资源研究.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1986.第3期赵省民等:东海陆架盆地古近—新近系高分辨率层序241212沉积组成及成因盆内古近—新近系主要由浅灰—灰白色不等粒碎屑岩、粉沙质泥岩、深灰—灰黑色泥岩、沥青质泥岩和煤层等互层而成。其中,古近系主要为滨—浅海相夹沼泽相,新近系为河湖相夹沼泽相,总体表现为“南海北陆,下海上陆”之岩相特征。3表1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地层、地震层序及主要含油层系的高分辨率层序划
7、分Table1Cenozoicstrata,seismicsequenceandhighresolutionsequenceofTertiaryoil2bearingformationswithinshelfbasin,EastChinaSea3高分辨率层序格架311基本理论与方法31111基本理论如前所述,Cross等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建立在以基准面为驱动机制的理论之上的。因此,对于基准面的科学认识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前提。目前,关于基准面的含义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基准面即海(湖)平面,亦即
8、所谓的地貌基准[1,4]面(geomorphicbaselevel);另一些人则认为,基准面并非海平面,也不是相当于海平面的向陆延伸的水平面,而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全球范围内)、相对地球表面波状起伏的、并向盆地稍有倾斜的抽象面,之上沉积物不会停息,之下则发生沉积和埋藏,其位置、运动方向和升降幅度不断随时间变化,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