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商四校2017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7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ID:34347019

大小:82.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3-05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7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7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7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7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7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商四校2017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度“晋商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单位:平遥中学命题人:祁县中学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S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傢,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傢,,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

2、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礼仪与政治分离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基3.《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

3、的弊端在于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农民负担B・价格昂贵,加重C.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D・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4.东晋南朝时期,与北方都市发展经历的起起落落相比,江南吴地区的宣城、吴郡、东阳以及长江中游的襄阳、江陵、长沙等日益繁华,尤其是南海(今广州)周边“人竞商贩、不为田业”。这表明当时江南A.经济地位逐渐上升C.政府商业政策松弛B.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D.弃农经商现象逐渐增多5・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4、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B.地方与D.地方势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中央的相互制衡C.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力威胁中央集权6.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7.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

5、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知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8・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佃农风险意识增强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9・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

6、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10.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11.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

7、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A.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B.标志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0.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11.著名买办郑观应认

8、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这反映了A.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B.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C.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本主义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12.下表为20世纪初华商所创办的轮船公司的运输能力简表。对此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