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美贸易失衡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DissertationfortheMasterDegreeinEconomicsAnalysisoftheFactorsAffectingSino-USTradeImbalance—OntheperspectiveofexchangeratesandsavingsratesCandidate:QinQianSuperadvisor:ProfessorJiangJiyu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EconomicsSpecialty:IndustrialEconomics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MAY,2013 摘要自中美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后,双边贸易日趋频繁、规模不断扩大。由中方统计数据显示,双边贸易总额由1979年的25亿美元激增到2011年的4467亿美元。但是伴随着双边贸易总额的不断上升,贸易失衡也愈加严重。2011年中方顺差达到20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6%。近年来,美国一直以巨额的贸易赤字为借口,扮演受害者的身份,不断的就人民币汇率和其他各种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为贸易失衡承担责任,同时两国贸易摩擦也是不断发生。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影响重大。两国间的贸易失衡是否仅是中国因素造成的呢?中国政府是否应该接受美国的指控,提高人民币币值或解决其他贸易摩擦问题呢?本文在总结前人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中美贸易失衡的诸多影响因素,特别是汇率、储蓄率的实证分析,以解决上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和理论基础。首先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等内容。然后对相关概念进行具体界定和介绍了国际收支弹性分析、国民收入核算两个理论,为文章后期汇率和储蓄率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是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和影响。首先通过贸易差额、贸易失衡度等指标的计算,分析了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和相关特点。然后介绍了贸易失衡造成的影响,分别阐述了对美国经济和对中国经济的积极、消极影响,全面客观的看待中美贸易失衡的利与弊。第三部分介绍了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因素。首先简述了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历史,通过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分析汇率对贸易失衡的影响程度。然后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储蓄率状况,建立回归模型表明储蓄率差异对贸易失衡影响显著。最后简要介绍了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例如统计差异、产业转移等。第四部分为结论与建议。通过研究分析,文章得到如下结论: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影响微乎其微;两国的储蓄率差异是造成贸易失衡的重大原因;统计差异、产业转移对贸易失衡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美国并不是贸易失衡的受害者,美国的出口管制使本该均衡的贸易发生扭曲。最后笔者站在中国的角度,针对相应的影响因素提出建议,认为中国应该通过谨慎对待人民币升值、主动与美国加强谈判、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等措施来为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出保证。关键词:中美双边贸易,贸易失衡,人民币汇率,储蓄率,统计差异I AbstractSincesignthe,bilateraltradescaleisincreasing.AccordingtoChinesestatistics,totalbilateraltradein1979islessthan2.5billiondollarswhilethenumberin2011isreachedto446.7billiondollars.Althoughthebilateraltradevolumeintherising,butthetradeimbalanceproblemhasbecomemoreserious.China’stradesurplusreached202.3billiondollarsin2011,year-on-yeargrowthof11.6%.Inrecentyears,theUnitedStatesusethehugetradedeficitsasanexcuse,astheidentityofthevictim,andmakesuseoftheRMBexchangerateandotherissuestopressureChina,askedChinatotakeresponsibilityfortherealizationofthebalanceoftrade.Atthesametime,thewaroftradefrictionismoreandmore.ChinaandtheUnitedStatesastheworld'slargestdevelopingcountryandthelargestdevelopedcountries,thebilateraltradehaveimportant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theglobaleconomy.Sofar-reachingtradeimbalancesiswhetherChina'smistakes?IftheChinesegovernmentshouldaccepttheUnitedStatesallegations,increasethevalueoftheRMBorsolveothertradefrictionquestion?Thispaperisbasedontheseperspectives,throughin-depthstudyofSino-UStradeinordertogettheanswer.Thispaperisdividedintofourparts:Thefirstpartistheintroductionandtheoretical.Firstitbrieflyintroducedtheresearch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literaturereviewandsoon.Thendefinestherelevantconcepts,introducestheinternationalpaymentselasticanalysistheoryandnationalincomeaccountingtheory,thisisthebasicforthelaterempiricalanalysisofexchangeandsavingrate.ThesecondpartisthepresentsituationandimpactofSino-UStradeimbalance.Usethestatisticaldifferencesandtradeimbalancedegreetoillustratetheseriousandthecharacteristicsoftheproblem.ThenrespectivelyexplainpositiveandnegativeimpactontheU.S.economyandimpactonChina'seconomy.InordertomorecomprehensivelookattheprosandconsofSino-UStradeimbalances.Thethirdpartistheinfluencefactorsoftheproblem.FirstthroughthedevelopmenthistoryoftheChineseexchangerateandGrangercausalitytestanalysistherelationshipbetweenExchangeratesandtradeimbalances;FollowedbyresearchonstatusofChina'shighsavingsrateandtheestablishtheregressionmodeltoanalysisthesavingrateeffectonthetradeimbalance;Lastbrieflyintroducestatisticaldifference,industrialtransferandII UnitedState’sexportscontroltoChina.Thefourthpartisconclusionsandsuggestions.Throughtheresearch,wehavesomeconclusions:RMBexchangeratehasnegligibleeffectonSino-UStradeimbalance;Savingsratedifferencesofthetwocountriesareamajorcauseoftradeimbalance;UnitedStatesisnotavictimofthetradeimbalance,exportcontrolsshouldhavedistortingthebalancedtrade.Atlast,wehavesomesuggestions,suchasbecautionwiththeexchangerate;activetomakenegotiations;havebetterindustrialstructure;expandingdomesticdemandtomakesureChineseeconomycanbesustainedandstable.Keywords:Sino-usbilateraltrade,tradeimbalances,RMBexchangerate,savingsrate,statisticaldifferencesIII 目录摘要....................................................................................................................................IIIAbstract.................................................................................................................................V1导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21.2国内外研究综述...........................................................................................................................21.2.1贸易结构因素.....................................................................................................................21.2.2汇率因素.............................................................................................................................31.2.3储蓄率因素.........................................................................................................................41.2.4统计差异因素.....................................................................................................................51.2.5产业转移因素.....................................................................................................................61.3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61.3.1研究思路..........................................................................................................................71.3.2框架结构.............................................................................................................................81.4研究材料依据、研究方法...........................................................................................................91.4.1研究材料及依据................................................................................................................91.4.2研究方法............................................................................................................................91.5本文的创新与不足.......................................................................................................................91.5.1创新之处.............................................................................................................................91.5.2不足之处............................................................................................................................9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02.1相关概念界定..............................................................................................................................102.2理论基础......................................................................................................................................102.2.1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112.2.2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23.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及特点.............................................................................................143.1中美贸易差额分析......................................................................................................................143.2中美贸易失衡度分析..................................................................................................................163.3中美贸易失衡的特点..................................................................................................................174.中美贸易失衡造成的影响.............................................................................................194.1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经济的影响..............................................................................................194.1.1积极影响...........................................................................................................................194.1.2消极影响...........................................................................................................................214.2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14.2.1积极影响...........................................................................................................................214.2.2消极影响...........................................................................................................................225.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因素分析.....................................................................................255.1人民币汇率因素..........................................................................................................................255.1.1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历史......................................................................255.1.2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实证研究......................................................................31IV 5.2储蓄率因素..................................................................................................................................345.2.1中国的储蓄率状况及影响...............................................................................................355.2.2美国的储蓄率状况及影响...............................................................................................385.2.3储蓄率与贸易失衡的实证分析.......................................................................................405.3其他方面影响因素......................................................................................................................425.3.1统计差异..........................................................................................................................425.3.2产业转移...........................................................................................................................465.3.3美国对华出口管制...........................................................................................................476.结论与建议.....................................................................................................................486.1研究结论......................................................................................................................................486.2基于中国视角的对策建议..........................................................................................................48结语......................................................................................................................................51参考文献..............................................................................................................................52致谢......................................................................................................................................54附录......................................................................................................................................55作者简介..............................................................................................................................56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6V 1导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自1979年中美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以来,双边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贸易总额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贸易额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到2003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263亿美元。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更是达到4467亿美元,短短32年时间增长了207倍之多。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经贸易关系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正是由于两国的特殊地位,如何处理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的经济利益、政治关系发展都将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会间接地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和政治走势。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失衡也日趋严重并且出现阶段性的特征。1979年到1992年的双边贸易中,中国是逆差国,美国是顺差国,为“中方微量逆差”阶段。自1993年起,美国开始成为中美贸易中的逆差国,且贸易赤字不断增大,为“美方严重逆差”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中美两国内部关于贸易失衡的统计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据美国官方统计,在中美贸易中,美国于1983年出现贸易逆差,差额为3.2亿美元;1994年攀升至295亿美元;2010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730.6亿美元。而中国官方统计表明,1983年中国对美贸易逆差为6.16亿美元;1994年中美贸易顺差为74.9亿美元;2010年中美贸易顺差达1812.6亿美元。中美贸易失衡逐渐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两国关于贸易差额的统计差异也在不断加剧。由1983年的2.96亿美元,扩大至1994年的220.1亿美元,到2010年,关于贸易差额的统计数据差异己高达918亿美元。由此,两国关于贸易不平衡的争议和分歧进一步扩大。2012年12月6日,美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硅砖发起反倾销调查。2012年11月15日,美国犹他耐火材料公司代表国内产业向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进行反倾销调查申请,该硅砖产品指含二氧化硅90%以上的砖状或其他形状的耐火材料,美申请人指控中国涉案产品对美的倾销幅度为118.47%-290.12%。据美方统计,2011年中国输美涉案产品金额约4320万美元[1]。2012年9月17日,美国针对中国政府2009年至2011年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提供的至少10亿美元“补贴”正式诉至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奥巴马政府针对中国提出的第八次诉讼,也是2012年的第三次向世界贸易组织诉讼中国。对此,国内有学者曾指出:“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早已是老生常谈了,而今天美国向WTO状告中国非法补贴汽车行1 业的问题应该是奥巴马在总统大选冲刺关头给自己拉票的常规手段之一。”“即使WTO裁决美方获胜,也不会对中国的汽车行业产生太大影响。”“这只是美国大选中的‘中国牌’,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与两国之间贸易失衡有关。”[2]因此,理性看待和正确处理中美贸易失衡,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双边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1.1.2研究意义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和长期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外贸政策,我国从1995年开始对外贸易就一直保持顺差的格局。巨额的贸易顺差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资本和保证了经济安全,但是随着中国整体综合国力的发展,贸易失衡开始造成一系列问题: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国内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国内人民生活水平跟不上GDP增长速度;巨额外汇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等。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中美国一直处于巨额逆差。而且在中美贸易中利益分配问题也十分突出,虽然表面上数据是我国的巨额顺差,但是因为两国之间不对等的供求关系以及国际地位,使得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分配对中国非常不利。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两国间不正常的经贸关系已经影响到两国经济、政治和外交的整体发展,到了不得不调整的阶段。因此本文具有理论探讨价值和现实研究意义。1.2国内外研究综述在中美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两国的大国经济效应下,双边贸易失衡已经引起全球学者的广泛关注。大部分学术研究集中于探讨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各界学者纷纷从不同的影响因素入手提出结论与建议。1.2.1贸易结构因素JamesHarding(1997)曾指出,如果美国取消每年巨额的对华出口管制,双边贸易中哪方为逆差还很难说。美国对华贸易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中确实存在着严格的出口管制,这直接阻碍了美国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使得中美贸易失衡加剧。因此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是美国对华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尤其在高技术及其产品的出口[3]上的必然结果。张杰(2000)认为中美商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重要成分,通过对海关统计的美商品贸易结构的简单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大部分中国出口商品具有比较优势,机电2 类产品是中美贸易中的主要商品,尽管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但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表现较强的互补性。[4]胡涵钧(2002)结合大量的中美贸易数据,对中美货物贸易结构的变化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中美货物贸易结构的两大特点:互补性与互利性。在这种特点之下,中美贸易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两国应该调整彼此的贸易政策,促进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5]李夏玲,洪毅颖(2004)也主要通过描述统计的方式对中、美两国在商品贸易结构、服务贸易结构和地区结构及其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从商品贸易结构上看美国贸易结构为典型的水平分工型,基本特征是国际分工高度化和生产国际化,而中国则属于中级垂直分工型,贸易结构水平较低,这使得我国在中美两国贸易分工中处于低水平层次;从服务贸易结构上看,中国的服务贸易与美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的服务出口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而主要进口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服务;从地区结构上看,美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要高于中国,中国主要依赖于亚洲市场而美国主要依赖于北美市场,两国对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比重都不大;总的来说中国和美国在贸易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和非竞争性,最后借鉴美国的经验对我国贸易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一些建议。[6]张颖(2008)结合相关的贸易统计数据对中美两国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结构变化进行对比,试图从贸易结构的角度解释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得到中国仅是货物贸易顺差而服务贸易却是逆差,更指出中美双边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很强但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性。[7]魏健成(2009)选取大量的中美贸易数据,对货物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关贸易指数分析法对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以及产业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并全方位的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更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便能优化中美货物贸易结构,增强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8]栾婷婷(2010)通过对中美两国的货物贸易结构进行特点分析,并对多个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特别是对两国货物贸易结构的互补性进行分析,找出两国商品构成的差异并探求原因,针对如今货物贸易结构的特点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建议。[9]1.2.2汇率因素卢向前、戴国强(2005)通过对人民币兑世界其他货币的加权实际汇率变动与我国对外贸易收支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研究结论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十分显著,我国的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3 1,即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人民币贬值能够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收支。[10]沈国兵(2005)通过对1994-2002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值得怀疑的。中美贸易失衡与人民币名义汇率及实际汇率之间都没有确定长久的关系。同时选取中美1998-2003年的月度数据,运用EG两步法进行实证分析还是得到中美贸易关系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稳定的必然影响。因此,国外学派主张的“人民币升值论更多的是因为政治而不是经济因素,人民币汇率变动并不能改善美中贸易失衡问题。[11]许少强、马丹在2005年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及中美双边贸易收支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采用1994至2005年的季度数据采用了Johansen协整检验的计量方式,建立了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一、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降低、进口增加,中美贸易顺差减少,而且币值提高对我国整体贸易收支的影响要大大小于对中美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二、贸易伙伴国的收入无论是对我国整体对外贸易还是对中美双边贸易都有比较大的正向影响。第三,贸易伙伴国收入是影响我国整体对外贸易的最大因素,而人民币汇率是对中美双边贸易最大的影响因子。[12]1.2.3储蓄率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世纪末以来,中国、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净储蓄弥补了美国的储蓄不足,支撑了美国的国内需求和经济增长,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和债务国。[13]RoubinSetserr(2005)的研究认为巨额的贸易和经常项目逆差反映了美国旺盛的需求和较低的储蓄。Riehardeooper(2005)和CatherineLMann(2004,2005)的研究也认为储蓄率偏低是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主要原因,美国的私人消费在财政赤字和盈余时期都保持旺盛,而家庭净储蓄却不断下降,由此造成经常账户逆差。而以现任美联储(FED)主席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全球范围内的储蓄过剩导致了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并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而不是美国的过度消费。全球储蓄过程的原因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从净借款者演变成为净贷款国,以及主要工业国家的高储蓄率。而全球过剩的储蓄又促进了美国股市的连续上涨,提高了美国的家庭财富,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和对外贸易收支的不断扩大。McKirmon和schnabl(2004)的研究认为,相对于美国来说是高储蓄率的东亚国家与美国保持贸易盈余关系其实属于一种集体性被迫行为。由于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对位不对称性,美国可以向世界单方面地无止境借款。而居民的低储蓄和政府的巨额赤字,迫使美国过度使用这种单方面的无限制借款行为。[14]4 Harbaugh(2003)和MichaelPettis(2009)认为从人口、文化、流动型约束、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等因素是中国高储蓄率形成的原因[15][16]。Kuijs(2005)通过分析中国储蓄和投资部门的分布情况,发现家庭的高储蓄仅能解释一部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储蓄率差异,大部分差异由政府和企业的高储蓄来解释。Modisli,Cao(2004)和Larry(2000)认为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增长和人口格局变化的结果[17]。闫坤,鄢晓发(2009)对中美储蓄率差异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中美两国的储蓄率差异体现在居民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上,两国的企业储蓄率都比较正常,而储蓄与投资的转化效率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18]。史焕平(2006)认为近几年我国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是由国内消费与投资失衡所导致的。由于我国消费率过低,在高投资和高产出的情况下,国内产品不得不到国外寻找市场,从而导致经常项目出现持续大规模顺差[19]。张家胜,祈春节(2007)从两个实际经济变量模型的角度出发,对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认为导致我国贸易顺差的直接原因在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投资过度扩张、公共品供给不足与贸易产品生产相对过剩以及国民储蓄超过国内投资。并且还认为人口红利、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地方政府行为扭曲、金融抑制等因素决定了我国贸易顺差将在长时期内存在[20]。何帆,张明(2007)分析了储蓄、投资的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储蓄、投资的未来演进趋势,在储蓄与投资差额的基础上设置两种情形预测了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21]。1.2.4统计差异因素第八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于1994年曾设立工作小组对中美双边贸易统计差异进行分析,结论是:货物经过香港和其他国家(地区)转口运输,是影响中美统计差异的主要因素。中美双边货物贸易统计的最大差异一直来自东向贸易(中国出口和美国进口)。研究年度内,东向贸易统计差异一直较大且呈波动性变化,但差异率(双边差异占美国进口额的比率)却在下降[22]。JialinZhang(2000)认为美国使用原产地原则把经由中国香港转口到美国的中间产品计入美国对华的进口,同时却不把经由中国香港转口到中国的美国产品计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从而扩大了美中贸易逆差[23]。沈国兵(2005)将中美双边贸易统计差异的影响因素概括为五类:经香港转口贸易、贸易计价差异、运输时滞、香港转口毛利和服务贸易。这些直接造成了中美双边关于贸易数据的统计存在巨大差异;并且,鉴于外商投资企业在中美贸易中占据较大份额,因而增加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分析[24]。5 1.2.5产业转移因素NicholasR.Lardy(1994)认为中美贸易中,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贸易顺差,是东亚对美贸易顺差减少的结果[25]。RobertRubin(1997)认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逐年增加,但在同一时期,美国对亚洲贸逆差的总额基本没有变化,美国对其他亚洲国家的贸易逆差在逐年减少,美国对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贸易逆差,是因为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把部分国内生产成本大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引起的[26]。AlanGreenspan(2005)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亚洲经济体的进口大幅度增加,但从2000年以后进口额相对比较稳定。其主要原因是亚洲其他经济体将部分的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美国从亚洲其他国家的进口都变为从中国的进口,进口的激增带来贸易逆差的增加,但如果考虑到产品的附加值,美国实际上是“顺差国”[27]。尹翔硕、王领(2004)比较了1993-2002年中国与东亚的贸易差额、美国与东亚的贸易差额数据,指出美国对华巨大的贸揚差额很大部分是从东亚转移过来的。通过比较优势变动和贸易地理流向的变动分析认为,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导致的国际生产转移,使得各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发生变化,这种产业的逐步转移导致了全球各国的贸易不平衡[28]。杨文芳,方齐云(2010)则从产业承接国的角度分析,他将中国2002-2007年25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劳动需求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在数量和结构方面对中国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带动了劳动需求总量的增加,但承接产业转移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表现不同。其中,承接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出口导向型行业的生产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承接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进口替代型行业的生产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有负效应[29]。刘建江,杨细珍(2011)针对中美双方对贸易利益的争论问题,构建了双边贸揚利益分配的模型,基于1997-2009年中美双边的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贸易顺差或逆差都是表面的,在国际生产链中,美国处于价值链的高端,从事研发和销售等环节;中国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承担加工组[30]装环节。熊珍琴(2011)从实际收益、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等方面综合比较,指出产业[31]转移使得中美贸易额与双方实际的经济利益相背离。1.3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6 1.3.1研究思路中美两国建交30多年来,双边的交流合作呈现多领域、多层次的发展趋势。2012年,中美高层对接和经贸合作频繁,例如习近平访美、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23届中美商贸联委会等,两国间达成诸多共识。中美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对外出口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在合作频繁的同时,双边矛盾也是逐年增加,贸易失衡也是越来越严重。文章首先通过对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了解,发现两国间存在贸易失衡问题。然后学习已有的国内外学者关于中美贸易失衡的研究,再借助于经济学理论,选择本文的研究切入点。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首先观察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及特点,通过数据展示两国间的贸易发展趋势和特点。其次分析贸易失衡造成的影响,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问题,文章采用对比分析,将贸易失衡对美国经济和对中国经济的积极、消极影响分开阐述。然后分析影响贸易失衡的因素,本文的重点是人民币汇率、储蓄率与贸易失衡关系的实证研究。另外简要介绍了其他方面的影响因子,例如统计差异、产业转移和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最后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站在中国的角度提出建议对策。7 1.3.2框架结构中美经贸关系具有“两面性”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失衡日益严重两国关系复杂而多变国内外研究综述经济学理论基础贸易失衡的现状与特点对美国经济贸易失衡造成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影响贸易失衡的因素人储其民蓄他币率因汇素率统产出计业口差转管异移制结论与建议8 1.4研究材料依据、研究方法1.4.1研究材料及依据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网站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公报;中国对外贸易数据;美国商务部网站;美国劳工部门网站;美国对外贸易数据。1.4.2研究方法目前学术界对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因为这一问题的进展与中美两国政府的态度存在一定关系,所以大部分研究是从实证角度来进行的,需要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和工具。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一是历史分析方法,即选取时间序列变量分析中美双边贸易及贸易失衡的发展历史;二是实证分析方法和对比分析方法,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了汇率、储蓄对贸易失衡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介绍了贸易失衡对两国经济分别造成的影响;三是统计分析法。其中包括比例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图形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找出不同变量间的基本统计和相关关系。1.5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5.1创新之处第一、本文选取了最新数据,对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失衡进行了更新性研究。第二、本文在分析贸易失衡的影响因素时,对人民币汇率、储蓄率两方面因素分别建立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1.5.2不足之处由于作者的学术知识、研究时间与范围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在分析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因素时,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建立模型时存在假设条件,采用的是单因素分析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文章日后进一步研究的一个突破点,可以考虑将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9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界定为使文章内容更易理解,在此对所提及的相关概念做出合理的解释界定。贸易失衡——指的是对外贸易逆差或顺差过大的现象。其中贸易顺差指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情况;贸易逆差指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情况。文章中所说中美贸易失衡是指在双边贸易中,中国贸易顺差、美国贸易逆差巨大的现象。贸易失衡度——是衡量一国贸易失衡的指标。计算公式为贸易失衡度=(出口额-进口额)/贸易总额*100%。货物贸易——也叫有形(商品)贸易,其用于贸易交换的商品主要是以实物形态表现的各种实物性商品。加工贸易——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境外企业提供,经营企业不需要付汇进口,按照境外企业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者装配,只收取加工费,制成品由境外企业销售的经营活动。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经营活动。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其特征是服务与贸易者的不可分性。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分结构,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人民币汇率——指的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报价,即1美元兑换成多少人民币。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人民币汇率降低,币值上升。储蓄率——指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投资率——指一定时期(年度)内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的最终消费(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32]2.2理论基础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它起源于15到16世纪重商主义时期,10 到20世界40年代,经济学界出现了弹性理论、乘数理论、吸收理论,货币理论等关于国际收支的理论。这些理论的出现,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对大多数国家的均衡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选用的理论基础为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和国民收入核算理论。2.2.1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20世纪30年代产生的弹性分析理论是一个适用于纸币流通体系的经济学收支理论。英国经济学家Marshall提出后,经英国经济学家JoanRobinson和美国经济学家Lerner等发展研究而形成的。该理论选取汇率作为基本调节手段来衡量国际收支,紧紧围绕商品的进出口供求弹性关系来讨论货币贬值对于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前提假设:(1)其他条件不变,进出口量变化只考虑汇率因素;(2)贸易商品的供给完全有弹性,即贸易收支的变化完全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变化;(3)不存在劳务进出口和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就等于贸易收支;(4)收入水平不变从而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该理论主要研究汇率对于贸易失衡的影响。一国货币贬值,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贬值能否扬“出”抑“进”,进而改善一国贸易失衡呢?这与供求弹性有关。所谓供求弹性,是商品的供求数量对进出口价格变化反映的程度:弹性大,价格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供求数量;弹性小,对供求数量的影响较小。[33]为了使贬值有助于改善贸易失衡,必须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货币贬值,出口以及进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才能促进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善贸易失衡。马歇尔──勒纳条件:出口需求弹性为Dx,进口需求弹性为Di。货币贬值,当DxDi1时,促进出口,抑制进口;当DxDi1时,不影响进出口数;当DxDi1时,反而促进进口,抑制出口。[34]该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的分析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作用的片面看法,而是正确的指出,只有在一定的出口供求弹性条件下,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在美国一直鼓吹中国是“汇率操作国”的背景下,本文以弹性分析理论为基础,研究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希望通过实证分析来探求人民币汇率是否11 是贸易失衡的主要影响因素。2.2.2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指的是一国的总收入或者是用于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GDP的目的是用一个单一的数字来概括某一给定时期经济活动的价值,而GDP如何既能表示一个经济体的总收入,又能衡量其总产出呢?原因是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将GDP分为四个主要的支出项目: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用Y代表GDP,YCIGNXGDP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每一元的GDP都属于这些项目中的一个。这是一个恒等式,被称为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在一个开放经济中,一些产出在国内销售,而一些出口到国外销售。把一个开放经济的产出Y的支出分为四个部分:Cd--国内产品与服务的消费Id--国内产品与服务的投资Gd--政府购买的国内产品与服务EX--国内产品与服务的出口恒等式变成YCdIdGdEX。前三项CdIdGd是国内产品与服务的国内支出,第四项EX是国内产品与服务的国外支出。为了使这个恒等式更有用,需要注意到国内对所有产品与服务的支出是国内对国内产品与服务的支出和对外国产品与服务的支出之和。因此,总消费C等于国内产品与服务的消费Cd加国外产品与服务的消费Cf;总投资I等于国内产品与服务的投资Id加国外产品与服务的投资If,而政府总购买G等于政府对国内产品与服务的购买Gd加政府对国外产品与服务的购买Gf,得到:CCdCfIIdIfGGdGf代入恒等式得到:Y(CCf)(IIf)(GGf)EX整理得到:YCIGEX(CfIfGf),国内对国外产品与服务的支出之和(Cf+If+Gf)是对进口的支出(IM),此恒等式变为:YCIGEXIM。将净出口定义为出口减进口NXEXIM,所以恒等式YCIGNX,即NXY(CIG),净出口=产出-国内支出,说明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国内支出无须等于产品与服务产出。如果产出大于国内支出,出口这个差额,净出口是正的;如果产出小于国内支出,进口这个差额,净出口是负的。12 为了说明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密切相关的,将恒等式两边减去C和G,得出:YCGINX,其中Y-C-G是国民储蓄S,即私人储蓄(Y-T-C)和公共储蓄(T-G)之和。因此:SINX。两边再同减去I,得到SINX,说明一个经济的净出口应该总是等于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净出口的另一个名字是贸易余额,因此如果S-I和NX是正的,贸易盈余,国际收支中属于贸易顺差。如果S-I和NX是负的,贸易赤字,国际收支中属于贸易逆差。[35]该理论为本文研究贸易失衡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思路——对外经济失衡是与国内经济失衡相联系的。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影响国内储蓄和投资的因素也就影响到了贸易差额。13 3.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及特点3.1中美贸易差额分析首先通过表3-1了解中国官方提供的关于中美两国自1979年建交以来的基本贸易情况,可以看出贸易总额不断增加,从1979年的21.50亿美元到2011年4467亿美元,短短32年增长了207倍之多,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贸易总额以20%的年增速提升。现如今,美国已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表3-11979-2011年中美贸易及贸易差额的基本情况单位:亿美元Table3-11979-2011thesituationoftheSino-UStradeandbalance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同比增长%年份出口额进口额贸易总额贸易差额贸易总额贸易差额1979年5.9518.6021.50-12.701980年9.6238.2047.90-28.60122.79126.981981年15.1043.8058.90-28.7022.960.351982年16.2037.2053.40-20.90-9.34-27.181983年17.1023.2040.30-6.16-24.53-70.531984年23.0036.7059.60-13.6047.89120.781985年26.5043.7070.20-17.2017.7926.471986年24.7035.3059.90-10.60-14.67-38.371987年29.6038.1067.70-8.5013.02-19.811988年33.8066.30100.10-32.5047.86282.351989年43.9078.60122.50-34.8022.387.081990年51.9065.80177.70-14.1045.06-59.481991年61.9080.10142.00-18.10-20.0928.371992年85.9089.00174.90-3.1023.17-82.871993年169.60106.90276.5062.8058.092026.001994年214.60139.70354.3074.9028.1419.271995年247.10161.20408.3085.9015.2414.691996年266.90161.60428.40105.304.9222.581997年326.90163.00489.90163.9014.3655.651998年379.80169.60549.40210.2012.1528.251999年419.50194.80614.30224.7011.816.902000年529.90223.90753.80306.0022.7136.182001年542.80262.00804.80280.806.80-8.202002年699.50272.30971.80427.2020.7052.102003年924.70338.601263.30586.1030.0037.202004年1249.50446.801696.30802.7034.3037.0014 2005年1629.00487.302116.301141.7024.8042.202006年2034.70592.102626.801442.6024.1026.402007年2327.00694.003021.001633.0015.0013.202008年2523.00814.403337.401708.6010.504.622009年2208.20774.402982.601433.80-10.60-16.102010年2833.001020.403853.401812.6029.2026.412011年3245.001222.004467.002023.0015.9211.61而伴随着两国双边贸易总额的不断发展,贸易差额也日益扩大而且两国关于贸易差额的统计数据也有较大差异。表3-2展示了自1993年美国逆差以来,中美两国关于双边贸易差额的统计数据,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明显发现,双边贸易差额在不断扩大,同时两国的统计差异也是越来越明显。表3-21993-2011年中美双方贸易差额统计单位:亿美元Table3-21993-2011statisticsonSino-UStradebalance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年份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中方62.7675.6785.93105.28163.97210.15224.69297.36280.8427.08美方-227.77-295.05-337.9-395.2-496.96-569.27-686.77-838.33-830.96-1030.65差异165.01219.3251.97189.92332.99359.12462.08540.97550.16603.57年份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中方586.01802.851142.691442.371633,21710.21433.41812.62023.4美方-1240.68-1619.38-2015.45-2325.45-2562.7-2663.3-2268.3-2730.63-2954.57差异654.67816.53872.76883.13929.5953.1834.9918.03931.17虽然中美双方在统计方式、统计口径与制度上存在一定的不同,导致统计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但无论是从哪一国的数据来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存在且在不断扩大已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中美贸易之间,美国第一次出现逆差状况。自此之后,贸易逆差由1993年的62.76扩大到2011年的2023.4,短短19年间逆差额达到32倍,期间仅有2001和2009年的逆差额较上年有所减少,其余年份均是较大幅度的增加。而根据美国海关公布的数据,自中美于1979年建交以来,美国对华贸易于1983年第一次出现逆差,逆差总额仅为3.2亿美元。之后美国在对华贸易中均是保持着持续的逆差,尤其是90年代之后,贸易逆差增长速度不断加快,1990年美对华贸易逆差首次突破100亿美元,1994年中国更是成为继日本之后的对美的第一大顺差国。而在2000年,中国已是取代日本成为对美的最大顺差国,贸易顺差额度高达838.33亿美元,2002年顺差额度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11年的最新贸易顺差数据则是达到2954.57亿美元。根据美方的数据,自对华出现逆差开始至今,逆差额达到923倍,实为惊人。15 3.2中美贸易失衡度分析为了更直观的说明中美贸易失衡的严重性,本文计算出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度(见表3-3、图3-1)。按照国际标准,一般认为贸易失衡度在10%以内,则认定为贸易收支基本均衡。而根据中方数据计算出的中美贸易失衡度,自出现1993年出现逆差以来,一直超过20%,其中从2005年至今,贸易失衡度更是一直在维持在50%左右的高水平,可见贸易失衡十分严重。表3-31993-2011年中美贸易失衡度Table3-31993-2011degreeofSino-UStradeimbalance年份中美贸易失衡度1993年22.71%1994年21.14%1995年21.04%1996年24.58%1997年33.46%1998年38.26%1999年36.58%2000年40.59%2001年34.89%2002年43.96%2003年46.40%2004年47.32%2005年53.95%2006年54.92%2007年54.05%2008年51.20%2009年48.07%2010年47.04%2011年45.29%16 图3-1中美贸易失衡度Figure3-1degreesofSino-UStradeimbalance3.3中美贸易失衡的特点通过对中美双方具体的贸易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贸易失衡存在如下特点:(1)贸易失衡与贸易总额成正比关系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36]。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发达国家,中国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比较优势。由于两国国内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消费习惯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双边贸易呈现互补的特点,贸易总额呈现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美国国内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给更是进一步缩小,从而其产品的需求更依赖于对中国的进口。而中国需要从美国进口技术以及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美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技术出口管制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技术的出口事务进行监督,并经常运用技术出口限制作为制裁其他国家的工具,导致中国对此类产品只能从第三方国家进口。因此虽然从理论上看,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具有互补性,但是因为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美国的技术优势并没有在双边贸易中体现出来,导致两国的互补优势无法发挥而呈现一边倒的失衡情况,并且随着双边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失衡现象将更加严重,通过图3-2中两条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可以明显说明这一特点。17 图3-2贸易失衡与贸易总额成正比关系Figure3-2Sino-UStradeimbalanceandtotalteadehasproportionalrelationship(2)贸易失衡主要表现在货物贸易按照现有的统计方式,无论哪个国家官方公布的贸易数据统计的都只是双边的货物贸易,而服务贸易由于是非实物贸易,统计的误差、遗漏比较大,并没有纳入统计范围内。而美国是世界上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国家,根据WTO的报告,美国服务出口占全球的18%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服务贸易盈余国。美国的服务贸易统计包括旅行、旅客运输费、其他运费、特许和专利费、其他私人服务费、以及军事国际和各种政府服务几大类,而且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保险、咨询和工程技术服务等由于统计上的困难没有做出独立分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服务业上仅处于起步阶段。而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贸易失衡问题的不断加剧,美国政府不断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来平衡贸易收支问题。中国未加入WTO之前,双边的服务贸易仅局限在旅游、劳务输出和技术许可等几方面;中国入世之后,迫于美方压力,中国政府承诺将逐步开放通讯、保险、证券、银行、交通运输、房地产、影视文化等30多个行业,几乎涉及了服务业的所有领域。USCBC曾经指出如果算入服务贸易,中美贸易差额将会有所下降。很多人在谈起中美贸易时,认为中国处于顺差地位,双边贸易失衡严重。但这掩盖了一个事实:中国顺差指的是货物贸易,而在另一个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领域——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对美国存在的却是贸易逆差[37]。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会长、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裁魏家福在2009年曾指出:“根据今年的统计数据,在中美整体贸易中,有这么一个少为人知的现状。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59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只有61亿美元,中国有98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逆差。一直以来,这些数字并没有被统计进中美整体贸易额当中。”18 4.中美贸易失衡造成的影响如今中美双方的贸易失衡越来越严重,而且,在美国不断的政治炒作和施压下,中美贸易不平衡由一个简单的贸易问题,逐渐演化为集经济与政治于一体的复杂问题,成为历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核心议题。这不仅严重干扰了中美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更对21世纪中美关系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消极影响,成为新时期中美关系面临的巨大挑战。4.1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经济的影响4.1.1积极影响(1)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38]而美国的经济增长属于内生型,主要依靠国内的消费市场拉动,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大国,社会总需求长期超过总供给,很容易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而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使得大量的廉价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居民则节省了大笔的开支,提高了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而且弥补了国内供给不足的现象,弥补了消费缺口,抑制了物价上涨,为实现低通货膨胀率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宽松的经济环境。在美中贸易逆差数字的背后,美国政府和美国消费者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2)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中美两国基于各自不同的要素禀赋,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两国的双边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美国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其要想保持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就应当放弃没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专心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于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十分有利。因此,由于双边贸易中商品结构的调整而出现的美国对华逆差,优化了美国的资源配置,实现了国内的产业升级,使美国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全球化及国际贸易中的利润。另外,美国通过将原来在国内生产且生产过程中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环保管制较为宽松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除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保护本国的环境和资源。事实情况是,中美贸易逆差越大,美国转移到中国的产业产生的负外部效应,例如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就越多,而美国本土的资源消耗得以控制,生态环境也得到保护,所以美国从中美贸易失衡中除了获得19 了经济利润,在生态方面也是一个大赢家。(3)有利于美国从进口贸易中获取利益当中美贸易失衡不断严重时,美国不但可以通过出口得到出口贸易的利益,而且还能从进口贸易中获取利益。根据前文的贸易失衡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中美贸易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且主要集中于加工贸易,在我国巨大的出口外汇收入中,真正属于我国的只占一小部分,其中的绝大多数所得归跨国公司所有,中国企业仅是获得较低的加工费。据统计,美国的跨国公司数量占了世界跨国公司总数的40%。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美国的跨国公司先在中国生产,然后又销往美国。因此通过这样的进口方式,伴随着贸易失衡越严重,美国反而从进口贸易中获得了更多的利润。(4)有利于美国更好的牵制中国一般而言,一国如果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长期的贸易逆差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不足。很多发展中国家饱受国际收支失衡与外汇储备不足的苦恼,例如拉美的债务危机和东南亚的金融危机都和外汇储备有一定的关系。而美国虽然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非但不存在外汇储备不足的影响,反而可以通过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殊性获利。我国的外汇储备大体上是由贸易收支顺差造成的,且因为贸易失衡日愈严重,外汇储备也是年年攀升,201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1万亿美元。而这庞大的外汇储备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以美元货币的形式,持有美元就意味着要向美国缴纳铸币税,美国政府不但通过进口获得了资源的流入,用美元换到了商品,而且还因为美元的性质,获得了巨额的铸币税。另外种形式是购买了美国的国债,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持有国债意味着以在以低利率为美国融资。另外由于中国无法影响美元的汇率,甚至无从预测美元汇率的变动,如果美元贬值,所有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的价值都要缩水,外汇储备的价值相应减少。2012年持有1.17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如果美元贬值,我们的损失难以估计。(5)有利于转移国内矛盾每当美国总统大选之际,美国政府就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指手画脚,津津乐道。一些人更是别有用心的认为造成工人失业的责任全是因为中国,因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挤占了美国工人的市场,而这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转移了美国公民对于政府的不满,转而将矛头指向中国。在2012年美国大选白热化的阶段,两位候选人大打“中国牌”,对中国汽车及其零件等多个方面发难。中美光伏与多晶硅产业“双反”硝烟未散,中兴、三一集团关联公司、华为企业就接连被指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甚至就在第23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会20 议开幕的前一天,中美两国关于美国关税法修订法案(GPX法案)的争论在WTO也是愈演愈烈,矛盾共涉及24类产品,累计金额达72.27亿美元。中国商务部称在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和换届背景下,中美经贸问题有明显政治化倾向,目的就是为了转移国内摩擦与矛盾。4.1.2消极影响在美国人看来,日益增长的中美贸易失衡比例对于美国的经济复苏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危险。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长期的对美贸易顺差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巨大而深远。首先,长期的贸易失衡给美国国内的相关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生产带来了挤压效应,并使得出口的增长拉动效果无从彰显,在如今金融危机刚过,经济还处于复苏阶段,能源危机、恐怖主义以及通货膨胀、失业率等不确定因素众多的环境下,内需外流、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对于美国回归繁荣的“新经济”时代存在较大风险。其次,贸易失衡增加了美国贸易赤字的绝对数量,而众所周知的美国国内财政一直是红灯常亮,“双赤字”的情况给美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最后,中国贸易长期顺差带来的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中国力量的迅速崛起给美国的霸主地位带来威胁的情况,美国人并不乐意见到。《纽约时报》曾有文章提过:“贸易数字的变化暗示着世界经济中中国角色的潜在转变,这条东方巨龙不仅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对华尔街金融价格、国际利率走势具有一定的间接控制力”。4.2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2.1积极影响(1)有利于我国扩大贸易规模由于中美双边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互利性,两国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扬长避短,对于两国都存在着巨大的贸易福利,中美贸易的迅猛发展十分有利于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2012年,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再次证明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2)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改善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扩大吸引外资的规模,大量的跨国公司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入中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其中,位居前列的就是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美国企业的高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国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促进了21 我国产业结构的改善。与此同时,中美贸易失衡造成的各方面压力迫使中国转变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模式,这对于改善产业结构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在中国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主要看重的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形成的是“两头在外”的来料、进料加工的生产方式,这大大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2012年的加工贸易增长3%,占外贸比重为34.8%。我国是人口大国,大量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可以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为经济及政治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2.2消极影响(1)形成了过度的外汇储备,增加了机会成本中国对美大量的贸易顺差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急速上升,截止到2012年末我国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04亿美元(见图4-1)。3500030000)元25000美亿20000(备15000储汇10000外5000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年份图4-12004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走势图Figure4-1China’sforeignexchangereservestrendsince2004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一个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该为一国3-6个月的进口额,即相当于年进口额的25%到50%,这是国家帮助进口商或进口企业在出现不可抗拒的支付危机中作为最后债权人的保证。但是事实上,外汇储备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远远超过这一正常比例,就会形成机会成本。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2012年的外汇储备相当于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82.18%,远远高于正常比例。美国的双赤字现象迫使美元有不断贬值的趋势,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大部分以美元形式存在,无形中就会造成资产严重缩水。另外中国的美元外汇主要是购买美国国债,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投资者之一,如果将这些外汇资产投资于国内外的资本市场或者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更大的贸易,我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度则会大大降低。而现如今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极易陷入“斯蒂格利茨陷阱”,即我国以高昂的代价促进出口以获取外汇,又以低收益购买美国债券方式再流入美国,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称这是有悖于经济常理的,即按照西方经济理论中22 国和美国分别为资本匮乏的穷国和丰裕的富国,但是穷国却正在以低息对富国进行巨额放贷,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大规模的投资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为其巨额财政赤字“输血”。(2)巨额顺差造成巨大的利益流失为了衡量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是否能够真正的获得贸易利益,本文采用的指数是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本文选择价格指数作为衡量依据。贸易条件指数(NBT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首先选取某年作为基期,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39]因为中美双边贸易的具体商品种类较难确定,且如今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中美贸易额占到中国整体对外贸易额的12.26%,对美出口额占出口总额17.09%,二者均排名第一。本文在此选用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的商品价值指数代替中美贸易的价格指数,结论同样适用于中美双边贸易。表4-1中国2005-2010年的贸易条件指数Table4-12005-2010China’stermsoftradeindex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出口价格指数100102.38108117.34110.23110.24进口价格指数100103.15109.87125.83108.49122.3贸易条件10099.2598.393.2610190.14从上表的贸易条件情况来看,2005-2010年,其数值基本保持减少的趋势,证明我国的贸易条件渐趋恶化,高额的贸易顺差背后却是大量的利益流失。同时,根据本文之前研究的情况,中美双边贸易主要集中于加工贸易,而跨国公司的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导致我国庞大的出口贸易收入只有很小一部分流入本国居民手中。原因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的出口额中一半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另一方面在加工贸易中,我国仅获得很低的加工费收入。(3)可能使我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和资源诅咒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阱”。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众多,人工成本低廉,众多的跨国企业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纷纷把工厂设在中国,中国一度成为“世界工厂”。然而,“世界工厂”只是“代工厂”的另一种说法,中国企业靠的仅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长23 期以此为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只会使中国与美国的差距越拉越大,并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条件发生了转变,中国的劳动力密集优势也在缓慢消失。一项调查显示,当下国内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而中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制造业无法适应这一状况。世界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杰里夫·萨克斯教授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资源诅咒”现象: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高速经济增长,比如,拥有丰富资源的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正经历着较低增长或者是在痛苦挣扎中的经济增长;而相反的是,韩国、新加坡和瑞士等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经济却表现出异常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现在来看,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俄罗斯也已陷入“石油诅咒”的陷阱之中。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资本家在获得原始资本积累之后,非但没有像新自由主义者所期望的那样,向社会支付再生产所需要的市场价格,反而利用与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政治力量的强大勾结,向工人支付低于再生产所需的低工资,以更低的价格继续获得大片优良的自然资源。长期的贸易顺差导致人们总是将目光放在廉价劳动力堆积出来的GDP和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而事实上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如若总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获取利润,则非常容易陷入“人口诅咒”的陷阱。(4)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贸易摩擦在美国国内,充斥着几种观点:一、人民币汇率问题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不断扩大的决定性因素;二、中美贸易失衡是造成美国贸易赤字的决定性因素;三、中美贸易失衡是造成美国高失业率的主要因素。这些观点还有着很高的认同度和市场,甚至美国的政府高层也有部分人同意这些观点,导致美国政府频繁要求提高人民币汇率而且进一步加强了进口中国产品的限制,反倾销反补贴手段频增,力度也是不断加大。2011年11日美国会参议院不顾众多反对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结果,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法案要求政府对“汇率被低估”的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各国学者认为,此法案主要针对中国,用来逼迫人民币升值[40]。2012年9月底,奥巴马签下了22年来第一个禁止外国投资的总统命令,否决三一重工的关联公司在美国的风电投资。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发布调查报告,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两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进入美国系统设备领域。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终裁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2012年10月13日,美国太阳能公司Solyndra向中国最大的三家光伏制造企业尚德、英利和天合提起“反垄断”诉讼[41]。显然,贸易摩擦的加剧阻碍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开展,不仅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也恶化了双边的政治环境。24 5.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因素分析5.1人民币汇率因素美国内部一直有学派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从而造成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因此多次要求人民币升值。但是,现实情况是近几年来,人民币一直在升值,但是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究竟有多大的改善作用还是待定的。5.1.1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历史从中美建交至今,人民币汇率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到1993年。我国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经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主要是朝着有利于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外贸发展的方向发展。由于之前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人民币汇率作为计划核算的工具,被长期固定并高估,所以改革开放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都是在不断调低,并且形成双重汇率制,即官方汇率和内部结算价并存,对进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结算采用旧的官方汇率制度,而对出口贸易则采用内部结算价,而且官方汇率始终高于内部结算价。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实行双重汇率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做出了调整,取消了内部结算价,实行单一汇率。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开始固定,中国政府开始认识到汇率对于调节经济的作用,引入外汇留成制度,该制度对于后期的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提供了一个基准。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大幅下降,约贬值74%,由1979年1美元可兑换1.5元人民币到1993年1美元可兑换5.8元人民币。伴随着人民币不断贬值的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上升。1979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136.6亿美元,进口156.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293.3亿美元。到了1993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917亿美元,进口1040亿美元,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0%。而在中美双边贸易中,根据中方统计数据,中国对美出口从1980年的9.62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169.60亿美元,进口从1980年的38.20亿美元也是增加到106.90亿美元。在这个阶段,由于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中美双边贸易由美方顺差的情况开始发生转变,于1993年首次出现中方顺差,当年贸易差额达到62.80亿美元,而自此之后,中国对美一直保持顺差状态。为更明显的看出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收支以及中美双边贸易的关系,图5-1和5-2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数据变化趋势。25 图5-11979-1993年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变化趋势单位:亿美元汇率(直接标价法)Figure5-11979-1993RMBexchangerateandChina’stotalforeigntradetrends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图5-21979-1993年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双边贸易额变化趋势单位:亿美元汇率(直接标价法)Figure5-21979-1993RMBexchangeratesandSino-UStradetrends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从上面2张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无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还是中美双边贸易额并不是根据人民币汇率升高、币种贬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降低的这种趋势变化的。总的来说,即使人民币一直处于贬值中,在极大的刺激出口额增长的同时,由于我国国内人口众多加上又是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进口额的上升速度反而在很多时候超过出口额,这说明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于调节贸易收支,改善贸易失衡问题的作用有限。第二阶段:1994年到1997年。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开始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和单一的浮动汇率制。这一制度的实行代表了双轨制时代的结束。并轨时,官方名义汇率为1:8.7,一次性下降了约33%。实行并轨后,人民币汇率长期被高估的情况得到改变,汇率渐变合理,26 改变了长期下降的趋势。企业、个人按政策规定与银行进行外汇买卖,银行自由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根据价值规律的作用形成市场汇率,央行在此基础上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42]1994年人民币的迅速贬值极大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1993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为出口917.4亿美元,进口1039.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1957亿美元,贸易逆差122.2亿美元。而1994年的数据为出口1210.1亿美元,同比增幅31.92%,进口1156.1亿美元,同比增幅11.21%,进出口总额为2366.2亿美元,同比增幅20.91%,贸易顺差54亿美元,并在此之后一直保持贸易顺差。再看中美双边贸易方面,根据中方统计的1994年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额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进口额增速,这也使得中美贸易差额越来越大。但在此之后,人民币汇率一直维持在1:8.2左右的比较稳定的水平,而我国的无论是对外贸易出口总额还是对美双边贸易的出口额都是在持续增加,贸易收支差额也是时大时小(见图5-3和5-4),可见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差额的变动趋势并不完全符合弹性理论,很难确切说明人民币汇率对于贸易收支的内在影响。图5-31993-1997年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变化趋势单位:亿美元汇率(直接标价法)Figure5-31993-1997RMBexchangerateandChina’stotalforeigntradetrends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27 图5-41993-1997年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双边贸易额变化趋势单位:亿美元汇率(直接标价法)Figure5-41993-1997RMBexchangeratesandSino-UStradetrends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第三阶段:1998年到2005年。亚洲金融危机于1998年从泰国开始爆发,在此背景下,市场出现较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外汇资金流出压力增大。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与地区本币继续贬值使危机加剧,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主动缩小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1:8.28左右的水平,从实际执行情况看,中国的汇率制度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开始转变为盯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几乎为零,为支持亚洲乃至世界经济以及金融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阶段,汇率未发生大幅度变化,而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以及中美贸易仍然是在不断的增长(见图5-5、5-6),说明贸易收支变化并不是汇率造成的。图5-51998-2005年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变化趋势单位:亿美元汇率(直接标价法)Figure5-51998-2005RMBexchangerateandChina'stotalforeigntradetrends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28 图5-61998-2005年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双边贸易额变化趋势单位:亿美元汇率(直接标价法)Figure5-61998-2005RMBexchangerateandSino-UStradetrends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外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贸易摩擦也是频繁发生尤其是中美双边贸易间争端不断,各国贸易伙伴认为人民币汇率过高是导致其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相关讨论的逐渐深入,研究者们逐渐将焦点转向人民币汇率的制度方面。要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就是要改革银行买卖外汇的强制性和外汇市场的封闭性,从而实现外汇市场的自由买卖,以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来发现合理的汇率水平。中国于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即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单纯盯住美元,而是按照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多种主要货币,赋予对应的权重,形成一个货币篮子,使汇率机制更富有弹性。同时根据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一篮子货币为基准计算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管理和调节人民币汇率,将人民币汇率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合理均衡水平上。自2005年实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由2005年的1美元兑8.1013元人民币,到2012年12月,人民币汇率为6.2855,人民币币值累计升值28.89%。然而伴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整体对外贸易顺差以及中美双边贸易的巨额顺差情况并未发生改变。29 图5-72005-2011年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变化趋势单位:亿美元汇率(直接标价法)Figure5-72005-2011RMBexchangerateandChina’stotalforeigntradetrends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图5-82005-2011年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双边贸易额变化趋势单位:亿美元汇率(直接标价法)Figure5-82005-2011RMBexchangerateandSino-UStradetrends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从图5-8可以看出,伴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都在不断增加,但是进口额的增加幅度非常缓慢,而出口额的增长速度却是飞速,因而导致两者差额还是在不断的被拉大,贸易失衡问题也愈突出。而图中仅有的一次贸易差额下降的点出现在2009年,深入探析其原因,相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更多的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经济受到重创,需求减少。综合来说,我国实行汇率改制,人民币升值后不论是对外整体贸易还是中美双边贸易顺差都并未因此减少,所以人民币汇率对于贸易失衡的影响是有限的。30 5.1.2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实证研究汇率是一个国家调节对外贸易的重要工具之一。西方经济学的诸多理论认为汇率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总额,所以一国的贸易赤字可以通过降低汇率来实现。例如“J曲线效应”中就认为,一国货币贬值的初期,由于生产和消费的粘性行为,进口量和出口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汇率的变化开始发挥出作用,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涨,进口数量逐渐减少,出口商品价格相对降低,出口数量逐渐增加,经常项目收支向改善的方向发展,则有可能实现贸易顺差。中美双边贸易中伴随着贸易失衡问题的愈发严重,美国方面关于人民币被低估的说法也愈严重,指控中国政府涉嫌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使得中国商品保持出口竞争优势,在美国市场进行不公平贸易,造成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和失业问题。美方坚持认为人民币汇率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关键性原因,要求人民币快速升值,而事实是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已经以年均升值4%左右的速度在不断升值中,而中美双边贸易中还是中方顺差且还有着大幅度增加,贸易失衡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鉴于此,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中美双边贸易的历史数据,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运用实证模型来探求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具体关系。(1)模型的设立在关于进出口需求的模型中有不完全替代和完全替代两种模型。完全替代模型假设进出口商品可以完全替代本国商品,这样的假设条件被证明是不合理的。不完全替代模型假设进出口商品不可以完全替代本国商品。就中国而言,中国的进口商品中有一部分是无法在国内生产的,而出口商品也有很多特殊性,因此中国适应不完全替代模型。首先,建立一个两国模型,假设商品的估计弹性无穷大EXdF(Yf,Pdx,Pf,E)IMdF(Yd,Pdi,Pd,E)上述模型中变量的含义如下:EXd为本国出口需求,Yf为外国国民收入,Pdx为本国出口商品价格,Pf为外国国内商品价格,E为名义汇率(直接标价法),IMd为本国进口需求,Yd为本国国民收入,Pd本国国内商品价格,Pdi本国进口商品价格。同时,我们假设Pdx=Pd,即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等于本国国内商品价格;Pdi=Pf,即本国进口商品价格=外国国内商品价格。Pd和Pf都代表了本国和外国的一般物价水平。则上述方程简化为:EXdF(Yf,Pd,Pf,E)IMdF(Yd,Pd,Pf,E)31 而实际汇率等于名义汇率乘以国外商品价格除以本国商品价格,即REEPf/Pd。则我们可以将方程更进一步变为:EXdF(Yf,RE)IMdF(Yd,RE)贸易余额即净出口NXEXdIMdF(Yf,Yd,RE),具体到中美双边贸易中,即贸易余额是我国国民收入、美国国民收入以及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三者组成的函数。在弹性分析理论的前提假设下,指考虑汇率变动对于贸易失衡的影响,则模型简化为:LN(NX)LN(RE)(LN为取自然对数)根据传统的国际收支弹性理论,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贬值,即RE数值上升,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本国贸易余额增加,所以预估[43]1为正数;0为常数项,为随机扰动项。(2)数据选取与来源本文运用实际汇率代替名义汇率,原因是实际汇率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在计算中,用两国CPI指数代替商品物价P,即REECPIf/CPId,两国CPI都以2002年为基期,使两国数据具有一致性,方便比较。另外由于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无明显的市场特征,本文选取1995年至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中美双边贸易中的贸易收支数据按照中方统计数据,单位为亿美元。以上中方数据来自于中国商务部网站、中国统计年鉴、CNKI数据库、人大经济论坛等;美方数据来自于美国商务部网站、美国劳工统计局网站、网上资料等。(3)检验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经济和金融数据往往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如果直接对非平稳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就会产生“伪回归”问题。所以要先对变量序列是否平稳,本文采用的是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然后,通过判断出变量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分类。若是平稳序列,则进行回归分析,以得到结论;若是非平稳序列,再检验数据间是否同阶单整,若是再进行下一步协整检验,看变量是否具有协整关系,若无协整关系,则得出结论;最后,若变量序列具有协整关系,再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实证分析均运用Eviews3.1统计软件作为分析工具。(4)检验过程①单位根检验由于用非平稳变量数据建立回归模型会带来伪回归问题,近些年来对经济变量的非平稳性研究越来越引人注意。非平稳性研究即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采用的是ADF方法,具体方程如下:32 pytyt1atiytiuti1H0:0扩展定义将检验H:01原假设为H:0,即时间序列为非平稳序列,存在单位根;备选假设为0H:0,即该时间序列为平稳序列,不存在单位根。若ADF检验统计量的绝对值1小于临界值的绝对值,则原假设成立,序列不平稳;反之,则拒绝原假设,接受备选假设,序列平稳。表5-1LNNX和LNRE的ADF检验Table5-1LNNXandLNREAFDFtest变量ADF统计量临界值(1%,5%,10%)结论LNNX-1.650102-3.9228-3.0659-2.6745不平稳LNRE-1.219861-2.7275-1.9642-1.6269不平稳D(LNNX)-3.488320-3.9635-3.0818-2.68295%水平上平稳D(LNRE)-2.260292-2.7411-1.9658-1.62775%水平上平稳从以上检验结果标明,原变量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是平稳序列,即一阶单整,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②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G协整检验方法,即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ADF检验。从理论上,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意味着自变量的线性组合可以解释因变量,二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而因变量不能被解释的部分构成残差序列,这个序列也应该是平稳的。所以检验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等价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是一个平稳序列。这里的检验是否是平稳序列,仍采用ADF检验。因为以上单位根检验已发现LNNX和LNRE都是1阶单整序列,则协整检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Ⅰ、模型的回归方程:LN(NX)01LN(RE)Ⅱ、则估计的残差为:ˆLN(NX)ˆ0ˆ1LN(RE)Ⅲ、检验残差序列ˆ是否平稳。Ⅳ、如果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可以确定回归方程中LNNX和LNRE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协整向量为ˆ0,ˆ1;否则LNNX和LNRE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在EVIEWS软件中,用变量LNRE对LNNX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得到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此时模型估计残差序列存储在默认的resid中,为操作方便,新生成序列E代替,然后对序列E作单位根检验,ADF的检验结果如下:变量ADF统计量临界值(1%,5%,10%)结论ˆ-1.884520-2.7275-1.9642-1.626910%水平下平稳由此得出序列LNNX和LNRE之间存在协整关系。33 ③格兰杰因果检验在经济变量中有一些变量显著相关,但并非都是有意义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就是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上面的协整关系结果,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人民币汇率是否是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尚不清楚。对LNNX和LNRE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NullHypothesisProbabilityLNREdoesnotGrangerCauseLNNX0.48116LNNXdoesnotGrangerCauseLNRE0.56960由以上结果LNREdoesnotGrangerCauseLNNX成立的概率为0.48116,即人民币汇率LNRE并不是中美贸易差额LNNX的格兰杰原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并不是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5.2储蓄率因素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恒等式最终可以变形为NX=S-I,其中NX代表净出口,S代表储蓄,I代表投资,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说明,影响国内储蓄和投资的因素也就影响到了贸易差额。另外在诸多关于储蓄-贸易的模型中,本文参照了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关于开放经济的储蓄与贸易余额的模型。首先建立的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对贸易余额的影响模型。所谓小型是指这个经济是世界市场的一小部分,从而本身对世界利率影响微乎其微,且完全资本流动,那么这个小型开放经济的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建立模型如下:经济的总产出YYF(K,L)(K和L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力)消费C与可支配收入Y-T正相关,即CC(YT)(T代表税收)投资I与实际利率r负相关,即II(r)将以上关系以及小型经济r=r*代入恒等式NX=S-I中得到:NXSI(YCG)IYC(YT)GI(r)SI(r)这个式子说明了什么因素决定储蓄S和投资I,从而决定了贸易余额NX,储蓄取决于财政政策和消费函数,而投资取决于利率和投资函数,因而贸易余额也与这些因素有关。之后,曼昆也分析了大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贸易模型,得出类似结论[44]。有说法指出世界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中美贸易失衡,而中美贸易失衡又集中反映在中美两国储蓄率与消费率的巨大差异,自2009年以来,我国储蓄率排名世界第一,美国的储蓄率则一直偏低,甚至出现过负数,这为解释中美贸易失衡提供了一条线索。34 5.2.1中国的储蓄率状况及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国民储蓄率也是不断上升。现如今,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长期存在的高储蓄率现象更是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储蓄之谜”[45]。IMF曾发布数据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储蓄率一直位居前列,90年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2009年的储蓄率更是达到51%,与此同时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9年中国累计居民储蓄已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排名第一。与此相应的是我国居民消费率一直偏低,并且自1992年的62%下降到2011年的49%。而投资率从1992年的36%一路基本呈上升趋势到2011年49%。图5-91992-2011年我国储蓄率、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Figure5-91992-2011China'ssavingsrate,investmentrateandconsumptionrate注:我国自1992年才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所以之前数据没有取得。储蓄率根据资金流量表中总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计算.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这种特殊的情况呢?这样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对贸易余额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将国民总储蓄分为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三部分。表5-2展示了中国国民总储蓄率及其构成,图5-10展示了近年来各部门储蓄率的变化情况。表5-2中国国民储蓄率及构成Table5-2Chinesenationalsavingsrateandcomposition年份国民总储居民储蓄占总储蓄企业储蓄占总储蓄政府储蓄占总储蓄蓄率率率比例率率比例率率比例199240.29%21.08%52.31%13.33%33.08%5.89%14.61%35 199341.72%19.32%46.32%16.15%38.72%6.24%14.96%199442.73%21.49%50.29%16.02%37.50%5.22%12.21%199540.28%19.79%49.12%14.65%36.36%5.84%14.51%199640.32%21.32%52.88%13.57%33.65%5.43%13.47%199741.13%20.75%50.46%14.73%35.82%5.65%13.73%199839.98%20.39%51.00%14.33%35.83%5.27%13.17%199938.61%18.55%48.04%14.31%37.06%5.75%14.90%200037.56%20.99%55.89%17.94%47.75%-1.37%-3.64%200138.46%20.62%53.61%18.92%49.19%-1.08%-2.81%200240.24%20.28%50.39%19.34%48.06%0.62%1.54%200343.05%21.71%50.43%19.94%46.32%1.40%3.25%200445.74%20.63%45.11%22.51%49.22%2.59%5.67%200546.46%21.53%46.34%21.60%46.50%3.33%7.16%200648.15%22.39%46.51%21.54%44.74%4.22%8.76%200750.89%23.11%45.42%22.10%43.42%5.68%11.16%200851.91%23.28%44.84%22.74%43.81%5.89%11.35%200950.57%24.44%48.33%21.19%41.90%4.94%9.76%图5-10各部门储蓄率变化趋势Figure5-10savingsratetrendsinvariousdepartments注:各部门储蓄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资金流量表的数值计算编制,现只取得1992-2009年数据。其中企业储蓄根据非金融企业部门和金融机构部门数值相加得到。从统计年鉴计算出来的数据来看,中国居民储蓄率相对比较稳定,虽然所占总储蓄率比例较高,但相对稳定,数据显示,居民储蓄率1992年为21.08%,2009年为24.44%,有一些小的波动,但基本保持在20%上下。这些年总储蓄率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储蓄率在不断上升,1992年为13.33%,2009年达到21.19%,上升了接近60%。而政府储蓄率近些年的波动比较大,最低时达到-1.37%,最高时为6.24%,但相比较而言,政府储蓄占国民总储蓄率的基数相对较小,对整体的影响不如企业储蓄率显著。36 企业储蓄也就是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或留存收益,也就是税后利润减去股利支出。而企业储蓄率过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国有企业储蓄增长较快。原因是中国整体经济快速增长,企业利润增大,尤其是国有企业效益更是大幅增加。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过重组以及将社会责任转移给中国政府后,企业利润率大幅提高,企业留存收益增加,导致企业储蓄增大,占GDP的比重也是不断上升。另外国有企业长期不向国家交纳红利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导致企业储蓄率过高的一个因素。中国直到2005年,国有企业才开始向国家交纳红利,但比例仅为5%到9%,绝大部分的利润仍然变成了企业储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产业结构扭曲,我国的制造业占GDP比重偏重,产业结构偏向重工业。对工业的投入较高,资本密集度较高。而资本密集型的行业的收入更多的是以利润流入企业,而不是以工资流向劳动力,也是导致了企业储蓄增加;其次,众多的中小企业为投资而增加储蓄。由于我国的市场和金融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虽然在经济增长以及解决就业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到银行严格的信贷约束。所以中小企业大部分投资资金必须依靠自己储蓄,所以也是被迫的进行“为投资的储蓄”,相关调查显示,67%的中小企业完全依靠自由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81%的中小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50%以上依靠自有资金,结果也是提[46]高了企业储蓄。而中国的政府储蓄率虽然在数值上较低,但相比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中国政府的储蓄率绝对是偏高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很快,而且速度一直高于GDP的增速。中国政府在上个世纪末以来在多方面改进了征税方法,使得税收大幅增加。二是政府的公共支出一直偏低,支出的增速远比不上收入增长的速度。由于制度和国情等多种因素,我国的财政一直把促进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任,因此财政支出就有重投资、轻消费的倾向,加上我国政府一贯在公共支出方面较为谨慎,所以用于公共支出方面的消费比例非常低,则导致了政府将收入都用于储蓄。而具体到居民储蓄率,原因则更为复杂。从收入角度分析,储蓄取决于收入与消费,Sa(1c)Y,其中c为边际消费倾向。所以S过高的原因可能是Y较高或c较小。从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看,虽然人民收入在逐年增加,但速度小于GDP和政府收入,更是小于企业利润,而且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所以Y较高肯定不是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再看边际消费倾向c,在我国除了传统的储蓄习惯外,由于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扑朔迷离,这使得人民对未来的收入变得难以预测。另外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养老、医疗等都十分困难,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通过自身储蓄来应对风险。另外从支出角度分析,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还在建设中,且大部分的投资产品对于单个投资者来说37 具有很高的风险,并且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型的,所以在我国大部分居民的资金相对于投资于金融产品更偏好于银行储蓄。我国这种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特点,对于对外贸易也是存在着较大影响。过高的储蓄率挤占了消费市场,使得我国国内消费需求停滞不前。国内需求市场萎缩、消费市场缺乏动力一方面抑制了进口,另一方面,高储蓄在挤占了消费的同时,也为高投资提供了低廉的资金来源,导致我国产能增长迅速,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更是迅猛,而因为消费不足的状况,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释放,从而导致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另外由于我国的引入外资优惠政策的作用,大量的国外资本以直接投资的形式,利用我国充足的廉价劳动力,通过加工贸易的形式,在我国加工成产品再出口国外,这更是进一步促进了贸易顺差的产生,使得贸易失衡问题更加严重。5.2.2美国的储蓄率状况及影响有说法指出,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决定于市场的增长,美国的经济增长87%来自国内市场,只有13%依赖国际贸易,保证国内市场的繁荣稳定是美国经济保持了20年快速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这个说法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美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消费的拉动是毋庸置疑的。而伴随着高消费的必定是低储蓄,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美国总储蓄率仅为16.3%,到2010年更是降低至10.2%。表5-3美国国民总储蓄率及其构成Table5-3U.S.grossnationalsavingsrateanditscomposition国民总储蓄率占总储蓄率比占总储蓄率比年份私人储蓄率(%)政府储蓄率(%)(%)例例199516.316.3100.00%00.00%38 199616.515.895.76%0.74.24%199717.615.789.20%1.910.80%199818.315.283.06%3.116.94%199918.114.479.56%3.720.44%20001813.675.56%4.424.44%200116.313.884.66%2.515.34%200214.214.9104.93%-0.7-4.93%200313.415.1112.69%-1.7-12.69%200413.415111.94%-1.6-11.94%200513.615110.29%-1.4-10.29%200613.214.8112.12%-1.6-12.12%200711.210.391.96%0.98.04%200811.811.294.92%0.65.08%200911.911.697.48%0.32.52%201010.211.5112.75%-1.3-12.75%[47]注:美国将居民储蓄率与企业储蓄率合并为私人储蓄率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的状况与它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据统计,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达到36.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更是达到40.4%,而美国2011年的恩格尔系数仅为9%左右。美国市场体系已经高度发达,消费层次高,居民的消费支出已经从解决食物温饱问题转变到各种自我满足、提高精神文化、素质教育等方面。其次,美国已经计入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带动人民收入和就业率上升的同时,也给美国人民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乐观的预期,促进了个人消费的快速支出。美国的个人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5%左右,这也间接证实了之前的说法。另外美国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延伸,也是造就了低储蓄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因为其法律系统的成熟、资本市场的完善、数据系统的发达以及众多的消费信贷公司,他们拥有强大的信贷资产管理和风险运营能力,长期以来,美国居民的储蓄意识就很淡薄,目前则更是依赖于信用卡的消费,而美国的公司因为银行降低信用标准和信贷机构丰富,贷款十分便捷。综合来说,美国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无须通过储蓄来进行消费和投资。当然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文化观念和政府政策等都对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状况有一定的影响。然而面对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考虑到产业结构和成本的控制,美国不可能完全用国内产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需求,必然要增加进口,这也导致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的贸易进口国。而中国产品因为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造就了产品价格低于其他国家,所以更是成为美国贸易进口的主要来源地,结果是使得中美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严重。39 5.2.3储蓄率与贸易失衡的实证分析(1)模型的建立由储蓄贸易模型NXSI,我们知道贸易差额与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有关,且后者是引起前者变化的原因。为了更具体的展现二者之间的关系,选取贸易失衡度即贸易差额与贸易总额的比值作为因变量,用TB表示,储蓄率与投资率的差额为自变量,用GAP表示。对所有变量数据取自然对数,得到模型:LN(TB)01LN(GAP)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储蓄与投资差额越大,贸易余额也越大,预计1为正数,0为常数项,为随机扰动项。(2)数据的选取本文选取1992到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外贸易数额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储蓄率和投资率根据资金流量表计算得来。由于美国数据较少难以获得,本文选用对中方的数据进行分析检验。表5-4中国1992-2011年的贸易失衡度(TB)和储蓄-投资率差额(GAP)Table5-41992-2011Chinatradeimbalancedegree(TB)andsavings-investmentratedifferences(GAP)年份TBGAP19922.55%3.69%40 1993-6.22%-0.88%19942.27%2.23%19955.97%1.71%19964.22%1.52%199712.44%4.43%199813.40%3.78%19998.11%2.41%20005.08%2.26%20014.42%1.99%20024.90%2.42%20032.97%2.10%20042.79%2.72%20057.16%4.92%200610.09%6.41%200712.14%9.27%200811.60%8.13%20098.90%3.42%20106.11%2.94%20114.26%3.49%(3)相关性分析相关性GAPTBGAP1.0000000.724384TB0.7243841.000000通过简单的相关性操作,可以看出TB和GAP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4)单位根检验同人民币汇率的实证检验类似,储蓄率的数据也是时间序列,因此必须进行单位根检验。在对数据取自然对数时,发现1993年的TB和GAP均为负数,不能直接取自然对数,不过根据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如果只有一组数据为负,可以令其为零而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同样采用ADF检验方法,结果如下:变量ADF统计量临界值(1%,5%,10%)结论LNTB-5.479403-3.8304-3.0294-2.6552平稳LNGAP-5.305556-3.8572-3.0400-2.6608平稳注:c,t代表常数项和趋势项,k代表滞后阶数,取值依据为平稳性检验。通过以上检验结果可知,两个变量数据均为平稳序列,不用进行协整检验即可得到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5)回归分析对变量LNTB和LNGAP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首先根据一般规律,选择带常数项的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下:LN(TB)0.1152640.788981LN(GAP)41 0.3779830.111709t0.3049467.06282022R0.7348R0.7201F49.8834df18发现常数项C的显著性不能通过t检验,故剔除常数项C,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下:LN(TB)0.821846LN(GAP)0.028685t(28.65096)22R0.7335R0.7335df182从以上结果可知R为0.733470,证明模型的拟合度整体还是较好的。自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说明LNGAP对因变量LNTB的影响是显著的。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TB与GAP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GAP每变化1%,TB变化0.82%,这样的结果与理论预期十分吻合,即储蓄-投资率的变化对贸易余额是有显著影响的。高储蓄率国家,例如中国,储蓄增加意味着资金供给充足,导致利率较低,利率较低导致投资增加,但是投资增加的幅度会小于储蓄的增加,因为投资过度增加会造成产能过剩,而产能的上升或造成出口增加或受到国家经济调控,又反过来阻碍了投资的上升。所以储蓄率上升,投资率也会上升,但是储蓄投资率缺口会逐渐扩大,最终会导致贸易余额越来越大。低储蓄率国家,例如美国,储蓄降低则资金供给不足,导致利率过高,导致投资减少,但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消费需求极大,投资回报率高,所以会导致低储蓄率、高投资率,储蓄投资率缺口呈现反向扩大趋势,最终会导致贸易赤字越来越突出。所以综合来看,中美两国的储蓄率差异对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存在重大影响。5.3其他方面影响因素5.3.1统计差异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数据的统计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被夸大的一个直接因素。为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原因,文章将中美双边贸易分为东向贸易和西向贸易,其中东向贸易代表中国出口和美国进口,西向贸易代表中国进口和美国出口。表5-5和图5-11、12给出了近些年东西向贸易详细的双边差额和差异率的变化情况。表5-51983-2011年中美贸易的统计数据及差额、差异率单位:亿美元42 Table5-51983-2011statisticsofSino-UStradebalanceandtherate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年份中国出口美方进口双边差额差异率中国进口美方出口双边差额差异率198317.124.87.731.05%23.221.61.66.90%19842332.89.829.88%36.729.96.818.53%198526.542.215.737.20%43.7385.713.04%198624.747.72348.22%35.331.14.211.90%198729.662.933.352.94%38.1353.18.14%198833.885.151.360.28%66.350.216.124.28%198943.9119.97663.39%78.658.120.526.08%199051.9152.2100.365.90%65.848.117.726.90%199161.9189.7127.867.37%80.162.817.321.60%199285.9257.3171.466.61%8974.214.816.63%1993169.6315.4145.846.23%106.987.619.318.05%1994214.6387.8173.244.66%139.792.846.933.57%1995247.1455.4208.345.74%161.2117.543.727.11%1996266.9515.1248.248.18%161.6119.941.725.80%1997326.9625.6298.747.75%163128.634.421.10%1998379.8711.7331.946.63%169.6142.427.216.04%1999419.5817.9398.448.71%194.8131.163.732.70%2000529.91000.2470.347.02%223.9162.161.827.60%2001542.81022.848046.93%262191.870.226.79%2002699.51251.9552.444.12%272.3221.35118.73%2003924.71524.4599.739.34%338.6283.754.916.21%20041249.51966.8717.336.47%446.8344.3102.522.94%200516292434.7805.733.09%487.3411.975.415.47%20062034.72877.784329.29%592.1536.755.49.36%200723273214.4887.427.61%694629.464.69.31%200825233377.7854.725.30%814.4697.3117.114.38%20092208.22963.7755.525.49%774.4694.979.510.27%201028333649.4816.422.37%1020.4918.8101.69.96%201132453993.4748.418.74%12221038.8183.214.99%注:东向差异率等于双边差额除以美方进口,西向差异率等于双边差额除以中方进口43 图5-111983-2011年东向贸易双边差额和差异率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Figure5-111983-2011tradedifferencesandrateofeast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图5-121983-2011年西向贸易双边差额和差异率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Figure5-121983-2011tradedifferencesandrateofwestUnit:Onehundredmilliondollars通过以上数据和图形我们可以发现,双向的统计贸易差异都呈现一种上升趋势,不过双边的差异率在近几年都有下降趋势,证明双方的官方组织也在不断的修正这一统计差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国的数据会有如此大的异同呢?哪国的数据更为真实?因为中美双边贸易的统计差异大部分集中于东向贸易。因此,本节以东向贸易为研究对象,探查其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适用于西向贸易。具体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统计方法和概念性差异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被美国认定为海关区域,而在中国看来却是单独行政区,所以在对美国出口的统计中没有包含对这些区域的贸易额。据美方数据显示,44 2008、2009和2010年,这两个地区自华进口额分别为7.4亿美元、7.3亿美元和7.7亿美元。[48]两国贸易还因为运输时滞差异造成了统计差异,运输时滞差异是指因商品出口后跨年度运抵进口国造成的统计差异,经常发生在远洋船运过程中。经测算,2008、2009和2010年,运输时滞导致的统计差异分别为3.9亿美元、9.6亿美元和30.5亿美元。中方统计的出口数据中包含非原产于中国但经中国在出口的货物,但美方将这些货物统计为对原产地的进口而非中国。这部分数据被称为中国再出口差异,据中方出口统计,2008、2009和2010年,中国再出口货值分别为29.3亿美元、25.8亿美元和34.2亿美元。(2)直接贸易东向的直接贸易指的是直接从中国起运的货物,未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交易而直接运抵美国的贸易方式。根据中方统计,直接贸易占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8年和2009年的91.5%升至2010年的92.0%。而根据美国统计数据,自中国的直接进口比重由2008年的80.9%升至2009年的81.6%和2010年的83.4%。另外中间商购买中国出口商品后,以更高的价格再转卖给美国第三方,也可能产生双边官方统计数据差异。这种情况在加工贸易商品中更为普遍。经估算,加工贸易商品在直接贸易过程中经中间商加价造成的统计差异分别为:2008年195.5亿美元,2009年155.9亿美元,2010年221.1亿美元。(3)间接贸易东向贸易中,当货物经其他国或地区被重新加工或包装、产生附加值或者因为在出口时不知道最终目的地是美国,在中方统计中认为是其他国家时,都会产生间接贸易统计差异,而间接贸易正是中美双边贸易差额形成的重要因素,2009和2010年间接贸易导致的统计差异占东向贸易整体差异的47%左右。取2008年至2010年的数据进行调整后得到以下结果:调整前数据调整后数据年份中国出口美方进口双边差差异率中国出口美方进口双边差差异率额额200825233377.7854.725.30%2494.62739.9245.38.95%20092208.22963.7755.525.49%2182.22452.8270.611.03%201028333649.4816.422.37%2798.73071.6272.98.88%通过对调整前后的数据对比发现,因为统计方法、口径的差异对中美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产生了直接影响。45 5.3.2产业转移中美双边贸易失衡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分工的体现。近年来,中美贸易失衡愈发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对东亚其他国家进口减少造成的,东亚产业转移效应在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东亚产业转移效应指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分工越来越明显加上中国特有的廉价劳动力和加工贸易的成熟,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将原先直接出口美国的产业转移到中国进行加工生产再出口到美国。由原来的东亚-美国双边模式,变为现在的东亚-中国-美国三角模式,中国在其中更多的是扮演加工贸易的角色,两头在外。中国改革开放后,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实行开放的对外经济,日本、韩国、东盟等东亚经济体纷纷将需要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生产转移到中国,以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这样的行为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加工生产基地,而这些东亚经济体的产品原本主要出口到美国,现在伴随着将产业转移到中国的同时,也将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带到了中国。“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增大,与美国对港、台、韩等的贸易逆差的急剧缩小相伴随出现,是毫不令人奇怪的”。下表给出了中国与美国以及东亚各国的贸易差额,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在对美国存在大量顺差的情况下,对东亚主要经济体却是巨额的贸易逆差。[49]表5-6中国与美国以及东亚主要经济体的贸易差额单位:百万美元Table5-6ChinaandtheUnitedStatesandthemajoreconomiesofEastAsia’stradebalanceUnit:milliondollars年份中美差额中日差额中韩差额与台差额与东盟差额合计19958590-538-3605-11686573-66661996105301691-4970-13380-538-66681997163902844-5803-130452536401998210201485-8726-12760-1574-556199922470-1353-9419-15577-2752-6631200030600145-11915-20455-4840-64652001280802153-10858-22339-4839-7803200242720-5032-13033-31476-7612-14434200358610-14739-23033-40356-16401-35920200480270-20818-34423-51215-20068-462532005114170-16421-41713-58131-19627-217222006144260-24050-45202-66366-18215-95732007163300-31934-47653-77567-14239-80932008170860-34468-38206-77461-2686180392009143380-33047-48875-65219-492-42542010181260-55693-69583-86064-16541-466202011202300-46293-79786-89800-22947-3652646 5.3.3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所谓出口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建立一系列审查、限制和控制机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防止本国限定的商品或技术通过各种途径流通或扩散至目标国家,从而实现本国的安全、外交和经济利益的行为。[50]而一般需要实行出口管制的商品分为:战略物资和先进技术资料;国内生产和生活紧缺的物资;需要“自动”限制出口的商品;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本国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商品和出口额大的商品。而现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例如美国,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目的,往往对某些商品尤其是技术实行管制、限制或禁止出口。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中具有高度的互补性,美国在高技术产品方面占优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占优势,两国本该呈现一种均衡贸易的状况。而现实是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对美国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顺差,数据显示,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不足6%,与比较优势完全不符,究其原因与美国对华实行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脱不了关系。美国实施《出口管理条例》,将除加拿大之外的国家分为七个等级,按从严到松的顺序分别是:Z等、S等、Y等、W等、Q等、T等、V等。新中国刚刚成立时被划入Y等,朝鲜战争爆发后直接进入Z等,之后一直到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有所缓解后,中国才又重新划入Y等。随后中美关系进一步正常化,中国最宽松时曾被划入过V等,但到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威胁论的产生,美国开始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对手,对于中国的出口管制又开始进一步严格,且有愈发严重的趋势。从中美商贸联委会到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30年来中国无数次向美国提出放松对华出口管制的要求,美国无数次地承诺,但一次又一次地口惠而实不至,进一步扩大对华出口管制范围、使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审批程序更加复杂的草案倒是不断出台[51]。2011年6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实施《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仍是将中国排除在44个可享受贸易便利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外。美国出于对其本国安全利益的考虑不愿意向中国出口卫星技术、数控机床等中方需要的技术产品,甚至连一些并不是高端技术的产品也有很严格的限制条件,这样的出口管制措施,极大的抑制了美国的比较优势,严重影响了中美双边贸易,使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愈演愈烈。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表面上看是保护了美国本土的尖端技术,但是无形中削弱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丧失了中国这个广阔的投资市场。只要美国政府愿意放宽或者取消现行不合理的出口管制政策,中美贸易失衡完全可以得到有效解决。47 6.结论与建议6.1研究结论中美贸易失衡愈发严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美关系。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导致贸易失衡的真实原因以及其造成的影响。本文通过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得知中美贸易失衡绝非是因为中国单方面因素造成的,具体结论如下:1、中美双边贸易的产生是因为两国之间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贸易失衡本质上是因为两国比较优势产生的利益和两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美国对华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导致了两国本该均衡的贸易发生扭曲。2、美国绝不是贸易失衡的受害者。在整个中美双边贸易中,美国尽管处于贸易赤字状态,但仍然是巨额贸易利益的获得者。3、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微乎其微,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有效解决贸易失衡问题。汇率问题在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国政客的某种对华政治工具。4、中美贸易失衡与两国的国民收入、产业结构以及消费习惯存在着明显关系。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内的储蓄消费习惯存在着巨大差异,对于双边的进出口贸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国内高储蓄低消费与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有关,美国的高消费低储蓄的习惯与美国长期逆差有关。5、中美贸易失衡数据差异不断扩大与统计方法的不同有关。据OECD和WTO在2013年1月16日在其研究报告中推出的新的全球贸易测算方法—附加值贸易测算法,中美贸易失衡状况并没有传统数值显示的那么庞大,将“缩水”四分之一。6.2基于中国视角的对策建议从以上分析可知,中美贸易失衡伴随着两国双边贸易的不断发展而愈发严重已是既定事实,其中既有统计差异等客观性原因,也有两国经济体制乃至政治制度等原因。尽管中美贸易失衡根源不在于中国,但该问题在短期内不会消失,而且美国经常利用其发动贸易摩擦,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中国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以保证经济的持久稳定发展。1、谨慎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币值升高从理论上说可以降低中美贸易差额,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也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截至2013年1月,美国联邦债务占到GDP的73%,美国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又是将目光放到人民币汇率上,因为人民币升值可直接令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贬值,48 从而减轻财政负担,所以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制度的改革方面不能听任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要求,应该在稳定国内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有步骤有计划的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机制,采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真正的让市场供求来决定汇率的走势,并逐步协调本外币政策,充分发挥汇率在国际贸易收支中的作用,以更好的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中国银行的资料,2013年5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最新中间报价为6.1947,仍处在不断升值的压力中,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的流入,制造了大量的套利空间,对中国国内经济造成了负面冲击。在监管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中国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方式。外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对企业贸易真实性的审核,打击虚假贸易背景下的套利活动;货币当局可以采取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率等措施回笼流动性;央行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改变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预期。例如,通过对中间价干预人为改变人民币单边上涨的态势,制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既会上涨也会下跌的双向波动。人民币升值最严重的消极影响之一就是对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冲击,众多的出口企业应提前做好各种积极应对措施以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例如一些企业在与外商合作时会将汇率因素考虑在合同中,规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风险比例;众多企业采取贸易融资方式,一方面可以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避免汇率波动风险;另外相对于这些避险手段,真正提高产品的含金量,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本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技术取胜获取出口优势才是长期稳定的发展路径。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另外一个消极影响是外汇储备缩水。数据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在2011年就高达31811.48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参与对外经济活动十分有利,但是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都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存在,一旦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就面临着巨额缩水的威胁。因此我国应控制外汇储备的增加,例如多进口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增加战略资源的储备,增加境外投资等。另外应该转换外汇储备的持有形式,当前以美国国债形式的持有外汇,不仅利息极低而且容易缩水,应寻找更高收益更合理的外汇持有形式。2、积极促进与美国的谈判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双边贸易对于促进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有着十分有利的作用。尽管美国总是针对贸易失衡问题,对华采取歧视性的贸易政策和严格的出口管制,但是中国还是应该努力通过双边对话和协商的机制来解决问题。与美国谈判的第一点就是应该让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地位本是一个经济学的名字,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状况。按照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49 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一般可区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而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中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按照WTO规则,中国在加入WTO15年之后,即2016年将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而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11年全球已有包括俄罗斯、巴西、瑞士等在内的81个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美国政府却一直未予承认。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是成为美国对华谈判的惯用筹码。早在2004年,中美就开始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谈判,然而至今为止,美国政府仅仅是口头承诺,在实际操作中,迟迟未见行动。对美国来说,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与中美双边贸易直接相关,一旦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意味着对中国产品采取贸易限制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手段削弱了,将大量减少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指控。所以中国应积极加大与美国的谈判力度,对主要反对成员施加压力,迫使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问题通过制裁和限制是不可能解决的,只能建立协商机制,通过对话谈判来化解问题、消除矛盾。首先中国政府应该通过数据向美国说明,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的解决需要美国放松对华出口管制而不是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口。其次因为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已经越来越政治化,美国政界已经习惯打“中国牌”,所以中国政府要熟悉美国的政治手段,将政治、经济和外交相挂钩,增加谈判筹码。最后中国在谈判时要注意技巧与策略,尽可能采取以柔克刚和迂回的手段,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对美贸易摩擦的处理,表面上采取低姿态,实际上日本的产品却是在不断地占据美国市场。3、优化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通过之前的实证分析,我们知道产业转移对于中美贸易失衡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只要美国、东亚和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变,中美贸易失衡很难解决。而中国应该要做的就是从自身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首先是有选择的承接产业转移,当前主要的产业转移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而且有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转移的趋势。而显然后者的附加值较高,对于促进投资区域的发展、产业集聚都十分有利。因此承接产业时要有所选择,舍弃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选择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长远发展的产业。其次应加大对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承接,这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改变贸易发展方式、减少加工贸易中制造业的顺差十分有效,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而且有助于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积极意义。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中很大一部分依赖的是国内廉价的劳动力,以牺牲国内工人的福利来赚取微薄的代加工利润。但是这种贸易形式不能长久,一方面是这种贸易方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我国的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高新技术50 产品已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所以我国必须开始思考转变生产方式和贸易模式。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政府应制定有关的发展规划。既考虑到我国所处的经济现实,发挥既有的比较优势,又抓住全球经济发展的机遇,鼓励企业拓展高端产品的出口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在转变贸易结构方面,中国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调整出口市场的选择,积极建立与周边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建立自由贸易区,加大对第三方市场的出口。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中美贸易失衡,而且可以通过多个出口市场效用有效的分散风险,保障我国对外贸易健康长久的发展。4、降低储蓄,扩大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政策,内需严重不足。中国经济要想继续长久稳定的发展,过度依赖国外市场是非常不安全的。无论是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还是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的长期顺差,都要先解决我国内部长期的高储蓄低消费的问题。实际上,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所以,当然我国应将重点放在国内市场的建设上,努力扩大内需,这不仅有利于缓解中美贸易失衡,而且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更为健康和稳定。5、建立统计协调机制,统一计算口径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统计差异虽然不是主要因素,但是也不可忽略。中国应积极加强与美国的谈判,以期能建立统一的贸易统计制度。据了解,美国和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国家都分别设有贸易统计协调机制,双方配合的很好。因此,在中美贸易失衡十分严重的今天,中美两国有责任建立和谐的统计制度,统一两国的统计方法。结语30年来,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虽然经历过风雨,但整体上还是呈现不断向上的势头,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不仅为两国国内人民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利益,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至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得出具体结论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笔者相信“任何一国在对外贸易中不可能永远处于顺差地位,也不可能永远处于逆差地位”,两国政府通过共同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最终会得到妥善解决。51 参考文献[1]美国商务部对华硅砖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商务部网站2012-12-2216:00.[2]互诉不公中美贸易“擦枪走火”.中财网.2012年09月19日09:44:55.[3]JamesHarding.CommercialImperialismPoliticalInfluenceandTradeDuringtheColdWar[M].NewYorkUniversityWorkingPaper,1997.[4]张杰.中美商品贸易的结构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0,第5期:56~61.[5]胡涵钧.当代中美贸易(1972-2001)第一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06~112.[6]李夏玲,洪毅颖.中美贸易结构比较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4,第7期:51~54.[7]张颖.中美贸易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第31期:18~20.[8]魏建成.中美货物贸易结构及竞争力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9]栾婷婷.中美货物贸易商品结构比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10]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5):31~38.[11]沈国兵.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J].当代财经.2005(1):43~46.[12]许少强,马丹.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J].新金融,2005第2期:12~16.[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4]于晨光.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1.[15]RickHarbaugh.China’sHighSavingsRates[Z].theMeetingofTheRiseofChinaRevisited:PerceptionandReality.2003.[16]MichaelPettis.WhydoChinesesave?RGEAnalystsEeonomonitor.2009.[17]ModiglianiFranco,S.L.Cao,ShiLarry.TheChineseSavingPuzzleandthelifeCycleAnalysis.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2004.[18]闫坤,鄢晓发.中美储蓄率差异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财贸经济,2009(01):32~39.[19]史焕平.我国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的内在因素及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6(12):51~54.[20]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08):28~38.[21]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05):79~85.[2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美利坚合众国商务部,美利坚合众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第二阶段报告,2012.12.[23]JialinZhang.U.S-ChinatradeissuesaftertheWTOandthePNTRdeal:aChineseperspective.HooverEssaysinPublicPolicy,No.103,StanfordUniversity,2000.[24]沈国兵.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经济研究,2005(06).[25]LardyNicholas.ChinaintheWorldEconomy[J].WashingtonDC,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4.[26]转自李长久.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J].现代国际关系,2002,(6):1~5.[27]AlanGreenspan.TestimonybeforetheSenateFinanceCommitteeHearingonU.S.-ChinaEconomicRelations.23June2005.[28]尹翔硕,王领.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的东亚因素.亚太经济.2004(01).[29]杨文芳,方齐云.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的劳动需求效应分析--基于制造业转移承接国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0,(05).[30]刘建江,杨细珍.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的贸易利益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1(08).[31]熊珍琴.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改革与战略.2011(04).[32]相关概念界定--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52 [33]李刚.宏观经济稳定视角的外汇储备作用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34]丁大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青岛市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35]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110~121.[36]王成龙.我国金融发展对外贸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10.[37]TheUS-ChinaBusinessCouncil.USCongressionalDistrictExportstoChina:2000-06.(https://www.uschina.org/public/documents/2007/04/uscbc-congressional-district-exports-to-china1-2000-06.pdf).[38]通货膨胀—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017.htm.[39]卢国正.2004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全面持续复苏[J].拉丁美洲研究,2005.[40]李正信.美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金融界-财经碰到-国际财经.2011(10).[41]陶盈舟.热钱来袭暗流涌动贸易.华夏时报-金融.2012(11).[42]占俊.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9.[43]陈艳.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收支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1.[44]付佳.消费储蓄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相关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45]魏雅华.消费是中国经济的油门--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盯着中国消费市场[J].产权导刊,2013(01).[46]陈传兴,高婷婷.储蓄-投资差异对中国贸易不平衡的影响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2(03):2~6.[47]陈亚辉.储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48]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J].国际商务财会,2010.[49]翁培萍.从国际产业转移看中美贸易失衡:[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8.[50]张群卉.出口管制对一国技术领先优势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51]侯坤.中美贸易失衡中美国出口管制的影响分析.中国市场.2012(49):98~99.53 致谢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社会旅程的开始。三年研究生生活在老师、朋友和亲人的支持下来到了毕业之际,此刻的心情是激动的,内心中有太多的感激之情想表达。人们经常崇拜名人、伟人,可是我却要把我的赞美和敬意献给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江激宇教授。我虽然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而您绝对是我最崇拜的老师。您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思想深邃,视野雄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学到了最新的方法,建立了具体的目标,掌握了清晰的思维方式。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后期写作,全程都经过您的耐心指导,让我受益颇多。我将铭记江老师的教诲,继续怀揣理想和抱负,勤奋努力地学习工作,不辜负江老师对我的期望。感谢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感谢他们在我研究生学习期间给予的学术和生活上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班主任彭庆刚老师,以及研究生学院的各位老师,他们在学业上提供给我尽可能的便利和帮助,他们无私地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和服务的意识让我感动。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做人的道理。同时,也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同门,师弟师妹和产业经济学一班的全体同学,尤其是我们的班长。你们在我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给予的关怀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提供的帮助,让我受益良久。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让我在学习之余没有生活的后顾之忧,感谢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鞭策,他们是我一直努力和不断追求的最大动力。最后,感谢各位老师和专家,感谢你们百忙之中对我的论文的审阅和指导,衷心感谢!秦倩二零一三年六月54 附录对LNTB和LNGAP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的Eviews输出图结果如下:剔除常数项C之后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的输出结果如下:55 作者简介秦倩,女,回族,中共党员,1988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2005年至2009年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10年至2013年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师从江激宇教授,攻读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期间获得过多次专业奖学金、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称号,以双优毕业生称号毕业。研究生期间获得研究生学院颁发的“熊平波奖学金”,公开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除了专业知识上的刻骨学习,还通过了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三门考试。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秦倩.江激宇.利用农业相对发展指数研究安徽省61个县的城乡发展.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3,4(上):33-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