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拙”论书的回顾与检讨

以“拙”论书的回顾与检讨

ID:33929903

大小:271.2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8

以“拙”论书的回顾与检讨_第1页
以“拙”论书的回顾与检讨_第2页
以“拙”论书的回顾与检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以“拙”论书的回顾与检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1期大庆师范学院学报Vo1.3ONo.12010年1月JOURNALOFDAQINGNORMALUNIVERSITYJanuary,2010以“拙"论书的回顾与检讨陈国成(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拙”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着变化。以“拙”论书的思想体系经历了以妍为美、华质相半、拙多于巧、宁拙毋巧的过程,可将其分为萌动期、初始期、发展期、高潮期四个时期。不同时期对“拙”的不同理解,出现了不同的审美格调,也导致不同的审美追求和不同的创作风格。关于以“拙”论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书

2、法批评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书法创作和书法实践。关键词:拙;工;巧;检讨作者简介:陈国成(1964-),男,黑龙江海伦人,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古籍所书法博士,从事书法篆刻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165(2010)01—0122—03收稿日期:2009—10—15《说文·手部》:“拙,不巧也。”拙与巧相对,有家思想和道、释思想互相冲突的带有实践性特征的笨义。《慧琳音义》卷八:“拙,不工巧也。”拙与工相标尺。”孑L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对,有

3、粗劣义。《广雅·释诂三》:“拙,钝也。”不灵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质”、活。虞稣《论书表》:“臣谢病东皋,游玩山水,守拙“野”即是朴拙。“儒家是从人格的内在美为出发点乐静,求志林壑,造次之遇,遂纡雅顾。”⋯守批:安来肯定朴拙美的”,作为人格的这种朴拙之美沉于愚钝,不求巧伪,不争名利。淀在诗、文、书、画之中而被静观时,则被作为美来巧拙、工拙往往伴生而行。《说文·工部》:“巧,欣赏。道家重视自然,《老子》四十五章有“大巧若技也。”《广韵·巧韵》:“巧,能也。”郑玄笺:“巧,犹拙”,在《庄子》一书中,更有深刻的发挥

4、。在《大宗善也。”高诱注:“巧,工也。”工巧有意义相同之帅》篇说:“吾师乎,吾师乎?⋯⋯覆载天地,刻雕众处。《说文-工部》:“工,巧饰也。”工有精巧、精到形,而不为巧”,“不为巧”,是不为世俗工匠之巧的义;工又有“擅长”义,与善、能义同。《玉篇·工大巧。部》:“工,善其事。”孔颖达疏:“工,能也。”能其事当“拙”与“古”结伴时,就有了关于“古拙”的审日工。美。以古拙为美,不是从来就有的审美心理,大体“拙”一般着重于本质的内在美追求,不是以华与“拙”进入书法审美是同时出现的。宋人刘正夫丽外表为尚,故常与苍古、自然、朴素、大方、含蓄

5、、云:“观今之字,如观文绣;观古人字,如观钟鼎。”力量等联系在一起,有时从外表来看并不美,甚至“字美观则不古”,“字不美观者必古”。与黄庭坚还多少带有点“丑”、“怪”、“残”、“粗”、“稚”等现提出的“字要拙多于巧”不谋而合。“古”的内在因素象。它的美是属于潜在性的,仅从表面而论,会感是线条的朴素饱满,章法的不加修饰朴素天然;到有些“粗头乱服”、“欠精细”、“不好看”。但若表“拙”拥有含蓄厚重的意境,并不等于“笨”。可见,现得不好,也确是存在着粗糙、笨拙、丑怪等情况。“在审美意义上,‘古’不是时间意义上与‘今’相对“巧”与“拙”

6、、“工”与“拙”常常并举出现。书法里的应的概念,‘拙’也不是某种粗疏形态的规定性,而“工”,原是指书写的工整严谨,运笔结体俨有法度,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心态下的艺术现见工夫,即艺术技巧和技法;“不工”则是指不能很实。”好地做到这一点。随着书法的发展,“拙”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巧拙”和“工拙”都是古代书法理论中常见的着变化,以拙论书的思想体系也经历了以妍为美、批评语词,“是作为正统书法艺术思想之基础的儒华质相半、拙多于巧的过程。122一看法。”书法发展到中唐,“质”、“朴”、“拙”却是、萌动期——以妍为美(南朝至中唐)“

7、自少妖妍”的一种审美效果了。以“拙”论书,并非自有书法以来就有的。“拙”真正进人书法批评视野的时问应该不早于南朝。三、发展期——拙多于巧(宋至明)南梁人虞龠禾《论书表》云:“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到了宋代,黄庭坚明确提出:“凡书要拙多于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质”就是“朴”、巧,近世少年作宇,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拙”。不以拙朴为美,而是力求精媚,认为“古质而烈妇态也。”⋯这话见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今妍”是书法的发展规律,而“爱妍而薄质”则是书所写的《李致尧乞书书卷后》,首次提出书以拙为胜法审美心理规律。

8、在虞稣眼里,“妍”是前人梦寐以的主张,理想的书法审美要“拙多于巧”。他注意到求的,是当时人的审美理想,而“质”则是欲求妍媚写字不能追求这种形式上的优美,而应该强调“意”不得才呈现的状态,是不美的。虞世南《笔髓沦·指境。姜夔《续书谱》在论述用笔时指出:“故不得中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