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文学影响

春秋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文学影响

ID:33821776

大小:5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1

春秋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文学影响_第1页
春秋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文学影响_第2页
春秋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文学影响_第3页
春秋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文学影响_第4页
春秋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文学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秋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文学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春秋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文学影响有学者统计,《左传》全书十八万字中记录外交辞令的文字多达两万五千字左右,约占全书总字数的七分之一。武惠华《<左传>外交辞令探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4)列国之间频繁的外交活动,是春秋时代外交辞令繁荣的温床。王权衰落,迅速崛起的诸侯大国在以武力角逐霸权时,都特别重视外交的手段。一方面是刀光剑影,武力兼并;一方面币帛宴飨,礼乐赋诗。而小国济身于大国之间,要求得生存发展,要反对兼并,外交的途径显得更为重要。诸侯大夫朝聘宴飨,征伐盟会,行人使臣,冠蓋相望。一言不酬,使两国为之暴骨。一言丧邦,一言兴邦,辞不可不修,说不可

2、不善。孔子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孔子的言文思想,正是在对春秋外交辞令经验规律的研摩中产生的,作为儒家早期文论的重要内容,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春秋时代的外交行人,在辞令创作中斟酌字句,讨论润色,花费了许多心血,也显示了很高的语言艺术,在中国美文之苑中,形成了一抹独特的风景。刘知几《史通·言语》说:“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刘知几著、浦起龙通释、王煦华整理《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

3、009年版,第138页。[2]138名卿大夫,往来辞命,其文烂然。纵观春秋外交辞令,其语言艺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刚柔相济,绵里藏针在外交场合,辞令过卑,则有失国格;过亢,则会恶化关系,招致灾祸。要做到不卑不亢,需要很高的辞令艺术。有刚有柔,绵里藏针,最著名的辞令是屈完对齐桓公问。僖公四年,齐桓公帅诸侯之师伐楚,楚成王派屈完出使齐师: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

4、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10当齐桓公表现出不可一世、蔑视楚国时,屈完说如果以德安抚诸侯,诸侯归顺,如果要以武力相拼,齐国不见得会处上风。既表示了和好的愿望,又显示出不为强力所屈的气节,《古文观止》言其“忽而巽顺,忽而诙谐,忽而严厉,节节生峰。真辞令之妙品。”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第22页。僖公十五年阴饴甥对秦穆公更是别出心裁,巧为辞令,把刚柔相济之术发挥到了极致。秦晋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被押至秦国。晋阴饴甥会秦穆公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

5、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焉。国君被俘,晋国完全处于劣势,一味卑辞退让不一定有什么好处,而态度强硬又会适得其反。对晋使臣来说,是个难题,然而阴饴甥采取话分两家的说法,借“小人”之口表达晋

6、国人的同仇敌忾,又借“君子”之口表示晋国服罪;借“小人”进行了自我批评,又借“君子”对秦穆公感恩戴德,希望能释放晋君。委婉指出秦国把友好变成怨敌,对秦国并没有好处。金圣叹说:“看他劈空吐出‘不和’二字,却便随手分作小人君子。凡我有唐突秦伯语,便都放在小人口中,有哀求秦伯语,便都放在君子口中。于是自己只算述得一遍,既是不曾唐突,又显不曾哀求,真措辞入于甚深三味者也。”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陆林整理辑校《金圣叹全集》(五),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91页。虽然自己未曾下一语,归根到底还是借君子小人之口,说我之意,又软又硬,有抑有扬,有求有压,话中有话,

7、绵里藏针,使秦伯既听到了晋人的忏悔,又感觉到了压力。一家言分两家说,一件事分两面看,是春秋外交场合的惯用策略。展喜犒齐师用“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巧妙地承认了鲁人对齐师的恐惧,又保住了鲁国的尊严,“大义凛然之中,亦复委婉动听。齐侯无从措口,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所谓子猷山阴之棹,何必见戴也。真奇妙之文。”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第34页。吴蹶由面对死亡,仍然说“吉”,因为使臣衅鼓,而“吴知所备”10,对国家而言,乃大吉。(《左传·昭公五年》)故金圣叹谓:“千载忠臣,含笑入地。只是此篇文字烂熟于胸中。”认为这段

8、文辞“认得清,咬得定”,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陆林整理辑校《金圣叹全集》(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