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的伦理思想简论

太虚的伦理思想简论

ID:33656635

大小:451.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8

太虚的伦理思想简论_第1页
太虚的伦理思想简论_第2页
太虚的伦理思想简论_第3页
太虚的伦理思想简论_第4页
太虚的伦理思想简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虚的伦理思想简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0年03月伦理学研究Mar.,2010第2期(总第46期)StudiesinEthicsNo.2太虚的伦理思想简论丁小平(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摘要】太虚是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的领袖,他的伦理思想,是其“人间佛教”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他看来,佛教有鲜明的伦理特征和丰富的伦理思想;佛教对其他伦理学说的批判,目标在于建设;而和时代、社会、人生最为贴近,最能化导社会、建设社会、救国救世的工具,正是伦理思想。【关键词]佛教儒家伦理建设救国[中图分类号]B8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15(2010)02—0086—

2、06太虚是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领军人物,对其理”、“非人生”的种种看法,明确指出,佛教对世俗各思想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国际佛学界的显学。然而,众种思想学说,有着严格的批判和破坏,但这并不是目多的研究成果中,有关太虚伦理思想的研究并不多的,其目的在于建设一个清净庄严的世界,使人生发见。实际上,太虚的著作中,伦理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达而至于圆满的境地。他认为佛教正视的是“生命值得我们探讨。之流不自觉悟,所以有不安宁的状态”,并以此为出发点,进“求世界人类的生活完全平等,再进一步求一、对佛教伦理特征及伦理思想的分析一切众生皆得平等安乐”,“所以佛法不是非人生的,太虚作为佛教徒,其伦

3、理思想是以佛教理论为起乃发达人生的。”【2J()点的。在太虚看来,佛教有着鲜明的伦理特征以及丰太虚将佛教判摄为大乘教法、三乘教法、五乘共富的伦理思想。法,其中五乘共法是佛法的根本,其内容是阐述如何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从一开始便善于应时契从人进化为天,最后进化到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的境机,尽量适应、顺应本土政治、文化,经过了一个漫长地,即通常所说的成佛。而“五乘教法最注重于人生的中国化道路,并最终融入并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三大道德”,“重在说明人生的道德一一教人应该养成怎支柱之一。但是,因为佛教畸重出世间、出家,虽然突样善的思想和善的行为,方算是人生社会合于理性的出了佛教本具的核

4、心精神、终极宗旨,以对世俗文化道德”,而长期以来人们批判佛教非人生、非伦理,那的深刻批判和超越,树立起令人高山仰止的神圣形只是因为“他们对于佛法只知出世的三乘教法,而没象,可以满足部分人的宗教需要,但也使佛教一直受有了解到普遍的大乘教法和五乘共法的意到极重现世生活的民族文化心理之抗阻,被儒家人士义”[3](P142)。从理论上来说,太虚这种看法是符合实所攻讦,蒙受消极厌世乃至“人身破身,人家破家,入情的。五乘共法和大乘教法,都同等地重视人世。在国破国”之讥,大大限制了其弘传的深广度J(。五乘共法看来,人、天乘人世法是三乘出世法的前提,太虚针对这种以佛教为“厌世”、“消极”

5、、“非伦没有前者,后者就成为空中楼阁;在大乘教法看来,世[收稿日期]2009—12—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释道伦理思想研究”(04BZX056),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释道伦理思想研究”(03YB1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儒释道伦理思想比较研究”(13990701)[作者简介]丁小平(1973一),男,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佛教研究。·86·间本来没有实体,没有一个实体的世间可出和可人;理之正当行为”[]‘刚’;还从爱国救国的积极角度说,出世、人世本来不二,是同建于空性的一体二用。“认

6、清并宣扬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之义为最大法施;太虚承继大乘佛教的义理,对伦理学的基本问以抵抗侵略,驱除暴寇,达到军事胜利为第一的无畏题——善恶——进行了系统而具体的论述,并有自己施;能将意志力量集中于求国家、民族抗战胜利上,为独到的认识。最扼要的财施”_9](洲),把抗战救国与大乘佛教六度首先,太虚从佛教世俗谛的角度,阐述了善恶的特之布施度中的财施、法施、无畏施,直接等同起来。定含义。他在《佛学概论》中说“害他即恶,利他即“以不害他为消极的道德,以能利他为积极的道善”_2J(,并且从行为对现在的影响以及在未来所产德”¨3J(H,两种层次的道德,在太虚看来,是完全一生的结果的益

7、损,将对现、未之自他两益的行为定义为致的。抗战期间,他积极组织抗日救国僧众救护队,善,两损者为恶,损自而益他则为准善,损他而益自则直接参与抗日战争;并且组成僧众访问团,远赴缅甸、为准恶,两非损益则非善非恶j(H。这种分判,大乘泰国、印度等国,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抗Et救国的真唯识学的经典《成唯识论》卷五从三世因果的角度,已相,消除日本侵略者的虚假宣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阐述:“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能为此以争取国际社会广泛的同期和支持。这些,无疑是他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太虚的独到之处在于,他结的善恶理念在国家、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