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龙南油田零散砂体开发状况及调整对策.doc

【5A版】龙南油田零散砂体开发状况及调整对策.doc

ID:33611136

大小:6.05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27

【5A版】龙南油田零散砂体开发状况及调整对策.doc_第1页
【5A版】龙南油田零散砂体开发状况及调整对策.doc_第2页
【5A版】龙南油田零散砂体开发状况及调整对策.doc_第3页
【5A版】龙南油田零散砂体开发状况及调整对策.doc_第4页
【5A版】龙南油田零散砂体开发状况及调整对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龙南油田零散砂体开发状况及调整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7A版优质实用文档龙南油田零散砂体开发状况及调整对策一、油田开发简况龙南油田1982年开始地震精查,1998年8月在古41区块开辟了3.2km2的开发试验区,投产试验井34口,开发目的层为葡萄花油层。井距300m×300m,注水方式为不规则反九点面积井网,采取同步注水开发方式。试验后得出的结论是:龙南油田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应进行早期注水。20GG年投入开发古38区块,借鉴古41区块注水开发特征,采取250m×250m井距同步注水开发,油田总井数由39口增加到20GG年的80口,年产油量由1999年2

2、.3×104t增加到20GG年3.5×104t。同时,由于储层物性差,开发暴露出了注水压力高且上升速度快,平面矛盾突出和油水同层发育的矛盾。一方面部分油井见注入水后含水上升快,部分井同层发育含水上升快;另一方面低含水井受效程度低、受效比例低。区块在地层压力明显回升的情况下产量却没有回升迹象;第三是注水井投产时启动压力高,注水压力上升快。二、油田开发采取的技术对策针对油田开发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注水调整方法和技术对策,改善油田开发效果。1、周期注水、线性注水试验与酸化及油井堵水综合治理227A版优质实用

3、文档7A版优质实用文档我们通过动静结合对龙南油田开发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矛盾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原因:一是砂体分布零散,规模小。古41区块开采层位葡萄花油层只发育7个小层,砂体分布零散,规模小。二是油田储层泥质含量为14.0%,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含量高达70%以上,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储层岩石颗粒排列较紧密,孔隙发育、连通性一般,颗粒表面主要贴附伊利石,粒间生长次生石英和伊利石,孔隙充填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零星绿泥石。室内岩心敏感性实验表明,龙南油田水敏程度为中等偏弱~强。因而在注水井投注后,储层水敏,渗

4、透率急剧下降,注水压力急剧上升。三是区块发育微裂缝。龙南油田钻井及取心资料表明储层不存在天然裂缝,但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经压裂改造后,部分东西向注水井井排上的油井水淹。古36区块龙南20-12井在20GG年6月压裂后不到1个月见注入水,龙南20-10井在龙南20-11井投注后45天水淹,龙南22-12井于20GG年3月压裂,在其同排水井龙南22-11井投注(20GG年8月)后10天见注入水,并迅速水淹。古41区块龙南14-21井在压裂投产后4个月见龙南14-20井注入水,龙南16-21井在压裂

5、后2个月见注入水,并迅速水淹。这种水淹现象裂缝水淹及为相似,说明龙南油田存在东西向裂缝。为落实龙南油田裂缝发育情况,对该区4口注水井进行了微地震监测。从微地震监测结果看(见表1),龙南地区存在北东向和北西向的两个优势方向微地震分布条带。北西向的优势微地震分布条带自远离注水井的位置开始发育,这反映了北东向是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因此,该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应在北东50-70度范围内分布。龙南地区4口注水井微地震监测成果表表1序号井名水流方向统计方向优势方向1优势方向21LN14-20北西60度北西70.

6、1度北东70度北西60度2LN16-20北西80度北西81.0度北东60度北西75度3LN20-11北东84度北东84.0度北东50度北西60度4LN22-11北东40度北东72.5度北东50度北西40度227A版优质实用文档7A版优质实用文档综合分析认为,该区葡萄花油层存在近东西向隐裂缝,储层经压裂改造后,隐裂缝开启,致使东西向注水井井排上的油井水淹。搞清矛盾产生的原因后,我们采取以下几点开发调整做法:一是注水方案调整以控制油井含水上升,减缓油井产量递减为目的,适时调整;二是适时优选措施井,减缓产

7、量递减;三是利用已知裂缝,转注见水油井,形成线性注水,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但效果不明显。2、开展微生物降压和降粘现场试验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20GG年-20GG年在龙南油田进行了微生物降压驱油及黑帝庙油层油井微生物降粘现场试验。1)微生物降压驱油现场实验的方案与实施通过对微生物的物性进行研究,筛选出有利于低渗透油田环境的微生物菌种,总体配伍方案是第一阶段采用以提高渗透率、孔隙度作用为主JD1、JD2菌种,其它菌种为辅的配伍方案,能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等,初步实现增油目的;第二阶段采用以起增

8、加地层压力、清蜡作用的JD3、JD4菌种为主,其它菌种为辅的配伍方案,能够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清蜡物质,在第一阶段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渗流能力增加地层压力,提高单井产量;第三阶段采用综合营养型菌液方案,即以JN4、JD4菌种为主,并提高菌液糖度,使糖度不低于15%,为第一、二阶段注入地层及其繁殖出的菌种及时补充营养,从而增加菌种原动加力,继续以最佳状态发挥作用。根据菌种配伍方案,确定各阶段的配伍比例。4个井组分别分三个阶段注入,单井平均注入量为238m3。20GG年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