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油田开发调整思路及流程.doc

老油田开发调整思路及流程.doc

ID:55612618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19

老油田开发调整思路及流程.doc_第1页
老油田开发调整思路及流程.doc_第2页
老油田开发调整思路及流程.doc_第3页
老油田开发调整思路及流程.doc_第4页
老油田开发调整思路及流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油田开发调整思路及流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稀油老油田开发历程㈠基础井网开发阶段1、弹性开发2、注水开发问题:①地质构造认识,油层展布,连通性等②单井控制储量大,生产井段长,层间干扰㈡分层系开发阶段问题:井距大,注采对应关系差,水驱控制程度低,平面矛盾突出㈢井网一二次加密完善阶段问题:剩余油颁布呈零散状㈣井网局部完善阶段问题: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层间干扰突出非主力层动用差,滚动新储量(可形成井网)㈤细分层系综合调整阶段1、主力层改变液流方向2、非主力层完善注采井网㈥利用复杂结构井挖掘局部剩余油阶段不能形成新的、较为完整的注采井网二、稀油老油田特高含水开发期井网综合

2、调整方案编制规范及要求l动态监测方案㈠编制动态监测方案的目的与意义编制动态监测方案目的是为了进行油藏工程设计时有足够的开发动态资料,更好地进行油藏开发状况、存在问题、潜力分布等分析,为方案调整部署奠定可靠的基础。㈡动态监测方案编制程序1、分析要调整(油田)单元动态监测系统对要进行调整的(油田)单元的动态监测系统进行系统的分析,全面掌握现有动态监测系统资料,分析现有资料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从对油藏整体控制角度(主力层主体部位、主力层边角部位以及非主力层)出发分析所需资料的井数和数量。2、动态监测方案编制通过对现有动态监测资料

3、的分析,从对油藏整体均匀控制角度(主力层主体部位、主力层边角部位以及非主力层)出发,提出动态监测资料录取井井号(现有监测井、新选井),监测井不宜太多,达到对油藏整体均匀控制为目的。所有监测井提供录取资料的内容、层位、井段。录取资料内容主要包括(吸水剖面、产液剖面、分层压力监测、饱和度测井)。动态监测方案要对所录取的资料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l油藏工程设计㈠油藏地质特征概述油田或单元的区域构造位置,含油面积,地质储量以及含油层位。(构造位置图、地层层序表)。1、构造特征概述油田(单元)的构造形态、断层发育情况、断距大小、微型构造

4、发育情况。重点应用示踪剂监测资料以及开发动态资料分析各级断层的封闭性。(构造图、构造剖面图、断层要素表)。2、储层岩性特征利用化验分析资料概述油田(单元)岩性、矿物成分、粒度中值、分选系数、胶结类型、胶结方式、泥质含量、敏感性储层、交待粘土矿物组成及含量。3、储层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化验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结合沉积特征、沉积演化分析沉积相带分布以及沉积相带分布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微观孔隙结构的控制作用。4、储层非均质特征利用测井资料统计分析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各层渗透率差异)、层内非均

5、质性(均质系数、变异系数、级差)、平面非均质性(砂体形态、连续性、砂体物性平面变化—各层渗透率平面变化及与沉积相带的关系)。5、流体性质利用流体分析资料分析原油、地层水性质(原油性质表)6、油层温度与压力利用井深与压力、井深与温度资料统计回归。7、渗流特征典型(或归一化处理)相渗曲线分析。8、储层精细划分结果及分类评价利用地质精细研究成果。①.储层精细划分方法、依据及结果(表)②.隔夹层分类及分布特征(隔夹层分布图、分类描述)③.储层分类评价考虑面积、厚度、储量、砂体展布形态、井网条件、渗透性、动用状况等因素建立分类评价标准

6、,将储层(油层)分为主力层、非主力层,并对主力层、非主力层特点进行描述(主力层与非主力层分类评价表--层位、储量分布)。㈡开发历程及现状概述不同开发阶段的任务及暴露的问题(开发曲线图、开发指标表、开发现状表)㈢开发状况分析1、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理论曲线与实际曲线对比分析不同开发阶段(含水阶段)效果的好坏,并初步查找原因(井网、层间干扰)。①.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②.存水率与采程度关系曲线③.含水与含水上升率关系曲线2、主力层与非主力层动用状况分析①.主力层与非主力层压力保持状况分析利用测压资料、单采井动液面资料、RFT测试资

7、料分析主力层与非主力层的压力保持状况和井底流动压力②.主力层与非主力层吸水状况分析利用吸水剖面资料,分析主力层与非主力层的吸水状况、吸水指数变化以及与压力保持水平的关系,并分析吸水差的原因(物性、水质)3、主力层与非主力层采出状况分析利用产液剖面资料、单采井生产动态资料以及数值模拟结果、新井钻遇情况分析主力层与非主力层的采出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并分析产液(油)指数的变化4、井网适应性分析①.主力层井网适应性分析分单层统计井网控制程度(表)、井网完善程度(注采对应率)(表)、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表),并进行原因分析(井网、井况

8、)。②非主力层井网适应性分析根据非主力层的形态、面积、储量细化分类(能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网、能形成单向的注采井网、不能形成注采井网);分单层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井网控制程度(表)、井网完善程度(注采对应率)(表)、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表)分析。5、目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水驱开发效果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