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53976
大小:132.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2-27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场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B.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D.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答案】D【解析】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表明孟子主张知识分子担任官职,参与政治,实现自己的
2、政治抱负,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民本意识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分封制度维护材料没有体现,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说明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排除无关选项即可。2.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A.墨家B.纵横家C.法家D.农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
3、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兼并战争,符合“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故A正确。纵横家,主张合纵连横,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排除。法家主张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故C排除。农家,主要在农业领域,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墨家3.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
4、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C.孰优孰劣十分明显D.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和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故可排除A;材料只是讲到了孔子和老子不同的天人观,并没有对二人的天人观进行比较,所以C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以排除C;D的说法在材料中也无法体现,故可排除D;排除ACD后,可以选出本题的正确答案B。点睛: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老子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反映了老子无为而治的人
5、生态度。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和老子不同人生态度和追求。4.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A.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B.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C.“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D.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礼”和“法”功能是异步同趋的,是一样的,均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也不
6、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和法家是不同的流派,没有渊源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5.朱熹“还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因此,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基于此,他主张A.格物致知B.正心诚意C.学以致用D.知行合一【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与材料“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相符,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朱熹
7、的主张,排除。6.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据此,王阳明A.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B.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C.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D.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答案】A【解析】陆王心学把内心反省作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的信息,排除C;材料认为要发明本心,认为“千经万典……皆为我之所用”,并未体现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排除D。由材料“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揭示了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故选A。点睛:王守仁倡导“致良知”和知
8、行合一,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只要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7.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的供奉为当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