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44087
大小:70.0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27
《金融金融论文范文-探讨基于二元经济转型的农村金融反贫困路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融金融论文范文:探讨基于二元经济转型的农村金融反贫困路径论文基于二元经济转型的农村金融反贫困路径论文摘要:通过“经济增长-反贫困效应形成”的逻辑结构把反贫困与解决收入差距理由结合起來,分析了涓滴效应、微型金融的局限性和农村金融内生观的理论渊源,并基于农村金融的内生性源于转型增长的资源配置要求分析了演化路径。非均衡增长模式的脆弱性使农村金融发展陷入十分必要、又面对巨大逆向压力的矛盾结构,并把疲于应付的农村金融改革推到了一个重要历史拐点。低收入农村地区是金融反贫困的重中Z重,应设立以农业、农村开发为主的地区性金融机构。依据后二元经济的新特征,推导岀农村金融反贫困的主要发展取向是积极发展以人力
2、资本开发、特色农产品生产等为内容的金融支持和能够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合作金融体系。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反贫困;后二元经济;农业现代化;特色农产品16716248(2014)010047072011年中国提高了贫困线,将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标志着中国的反贫困战略进入一个新阶段。新在那里?一般的解读主要有两条:一是新贫困标准大体上与国际接轨;二是由温饱型开始向“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的小康型新阶段转变。不过,如果反贫困能够与城乡、地区间的收入差距的化解结合起來,新阶段的作用将会更深刻、更富有战略作用。这不仅是由于农村地区、尤其是低收入地区的农村地区,是贫困人口分
3、布较集中的地区,而且由于“相对贫困化”已成为反贫困的重要方面。2011年,屮国平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高达3.13倍,而按首位城市(上海)与农村居民收入最低省份(甘肃)计算的最大城乡收入差距更是高达9.27倍。因此,木文将着重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來研究金融反贫困理由,主要回答农村金融反贫困的技术路径理由。一、研究综述:金融反贫困模式与理论的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金融反贫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经济增长与反贫困的关系”、微型金融、农村金融的内生性等方面,我们试对其研究目前状况和绩效给予简要的评价,并分析其研究视角的定位。(一)基于金融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关系的反贫困研究该研究范式的基
4、本逻辑结构是:金融发展一经济增长一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收入一减贫效应,并认为其作用机制是涓滴效应,即在没有任何反贫措施的条件下,经济增长也会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支来影响贫困人口的绝对收入水平[1]。此种模式可以称为总量模式,是金融反贫困最重要的方式。例如,在“2001〜2010年屮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10年中,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从而使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9423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359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8%。应该说,持续的经济增长在中国农村减贫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由于金融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组合选择,此种
5、模式的金融反贫效应也是不稳定的。首先,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金融深化或金融抑制一类的同增、同减的关系,还有可能出现相互背离的关系,例如通货膨胀、金融泡沫就是金融总量的过度增长而对经济造成巨人冲击的形式。在这种特殊状态下,不仅金融的反贫困效应会消失殆尽,而且贫困理由还会急剧恶化。其次,经济增长也有可能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相匹配;于是,在城乡、区域经济差距较大的条件下,其反贫困效应就是值得怀疑的。周振等借助于内生增长理论分析了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中的金融的作用,指出金融资源配置在部门间出现的流动性失衡存在着“强化二元经济结构”的作用[2]。这就意味着它也具有加剧相对贫困的作用。(二)金
6、融获得论有学者提出了一种金融获得论的观点较有代表性:“金融发展可以显著提高那些享受到金融服务群体的收入水平……因此,如果能为贫困群体提供适当的金融服务则可以实现他们收入水平的提高[3]。较为典型的分析案例是Galor和Zeira构建的一个两部门跨期模型,认为由于人力资本投资存在一个门槛,穷人由收入低的传统部门进入高收入的现代部门存在投资约朿;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当穷人能够通过获得金融支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吋,就能进入现代部门并提高收入水平,进而社会整体的收入差距就会缩小[4]。此类研究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本投资、劳者素质提高等角度研究反贫困作用的,但其潜在的假设前提是现代部门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
7、会。毫无疑问,如何使贫困人口得到金融支持和服务一直是金融反贫困的最重要研究视角之一。但是,贫困人口获得金融服务木身并不能构成反贫困效应形成的充分条件。这一方面是由于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即使就资金支持而言,有生活性借款、一般的生产性借款、人力资木投资等多种形式,其反贫困效应会因形式或者具体条件不同差异很大;另一方面是由于金融只有在与其他耍素相结合促成经济增长时,才能形成稳定的反贫困效应。如果忽视了这种逻辑关系,对反贫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