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98779
大小:63.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5
《浅议如何提高中职生实习实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提高中职生实习实效性摘要:目前中职生顶岗实习离职换离岗现象比较严重,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加大政府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倡导教师下企业、培育'‘校企文化对接”的育人环境等方面提高学生实习的实效性。关键词:中职生;实习;实效性2005年温家宝总理曾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2、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培养髙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实习,学生能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得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年来,职业学校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管理等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对我校高职生和中职生实习调查中也发现,顶岗实习学生尤其是中职生离职换岗现象严重,实习的
3、稳定性差,大大降低了实习的实效性。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什么这些中职生不乐业?一、中职生离职换岗的原因在对我校中职生近两年的实习调查发现,离职换岗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学生方面1.心理不适应,中职生年龄较小,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不强,尤其是工作在远离市区企业、条件艰苦的行业、职工数少的企业,与学校生活反差太大,遇到新的困难没有得到及时疏导,无助感增强。2•工作不适应,缺乏工作经验,技能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畏惧眼前的工作。3•
4、人际环境不适应:与企业职工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4.身体不适应: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疾病症状。(二)学校方面1•学校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完全是企业唱独角戏,造成企业按照自身的需要来安排实习岗位,可能使学生学非所用,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权益的维护。1.目前学校,家长,学生本人都参与联系实习单位,使实习单位地点分散严重,虽然现在可以借助电话、电脑、邮件等进行交流、联系,但仍然存在局限性,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点或
5、者是远程指导,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3•学校不能严把毕业关,各校为了生存,宽进宽出,学生只要交完学费就可以拿毕业证,至于实习教学的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实习记录等等都成了一纸空文。(三)家庭方面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比较溺爱孩子,对孩子缺乏职业意识教育和职业指导,放纵孩子叫苦叫累。(四)企业方面的问题1.企业的属性决定了它往往较多地安排实习生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流水作业工作。即使轮岗,也是岗位相近的,所以部分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学不到新的专业知识或学校所
6、学的知识用得不多,而不想继续实习。2•学生进入企业后没有受到同等的尊重,使学生没有归属感,只是一种廉价的劳动力(五)政府方面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形式,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2011年9月教育部公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实习生的权益保障做了相关规定,但对怎样鼓励和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却没有硬性规定,对如何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这样就造成了中职学校推动定
7、岗实习工作积极性高,而企业方面被动、积极性差。由于学校、家庭、企业、政府、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流失率高,使实习未达到应有的效果。二、提高实习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1•政府加大投入,改善中职学校教学条件从目前的各中职学校看老师主要是靠一支粉笔传授知识,虽然有实训课,但因设备有限,在校两年就是短短的两个星期的实训课,之后就开始实习,有的甚至未实训就出去实习了,致使学生不能适应实习要求,所以学校应在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加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校内得到多种训练,在实习
8、的时候就有了较为厚实的理论、技能基础。2•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从事一门或若干门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就业能力的核心内容。通过教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举措。职业能力的提高最关键的课堂教学,所以学校应实施整体教学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一,针对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实行层次教学。新生入校前先进行摸底考试,按成绩分成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