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43169
大小:311.1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5
《林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展规划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林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我国林业事业正处于平稳快速发展的阶段,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国家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一。国务院也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林学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本
2、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纪要》的精神,制定本标准。林学类专业是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理论基础的专业集合,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应用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的支撑。本标准是全国林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在对区域、行业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各自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林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相关要求。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国家标准既要符合《中华
3、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及林业发展的需求,又要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应包含对本科教学的骨干课程、主线任务、拓展内容、实践形式进行规范;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课程设置、教研分配、培养模式提供建议;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实验条件、师资配备、学习资源明确标准;对学生的课时数量、学分比例、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位论文质量提出要求;对高校的发展目标、行业特点、专业特色、提升空间给予充分体现。各高校还应根据科技社会及林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对
4、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进行定期评估,建立适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模的有效机制。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林学类(0905)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林学(090501)园林(090502)森林保护(090503)3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林业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备林学专业、园林专业、森林保护专业所要求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在林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含科技开发与推广)、教学、管理、创业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专
5、业技术人才。4培养规格林学类本科专业的学制均为4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应在素质、能力和知识方面达到以下要求。4.1素质要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科学精神、现代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的精神、创业意识,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1)思想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坚持真理,具备高尚的人格素养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热爱所学专业,热爱自然,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2)文化素质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较高的艺术素养,了
6、解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3)专业素质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学以致用,有创新创业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4.2能力要求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对1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各专业相关的生产、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现场调查、基础资料收集、定量与定性分
7、析以及文献查阅与综述的能力。(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各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能独立从事各专业相关的生产、科研和管理等工作。主要包括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人居绿色环境规划与设计、园林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林木花卉育种、林业有害生物的检疫、监测与防治,以及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能力。(3)表达知识的能力掌握科技论文、各种文书、报告等的基本写作方法,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4)沟通协作协调的能力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决策及团队协作能力。(5)创新能力具
8、备质疑、求证、辩证的创新性思维方式和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6)创业能力有较强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心理承受与调控能力,有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具备决策、经营管理、专业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