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12725
大小:59.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2
《浅谈高校开放性课程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高校开放性课程建设-高等教育学论文浅谈高校开放性课程建设■付际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摘要]开放性课程具有教学人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开放性的特色。开放性课程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展现高校的社会职责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将学科建设与社会科研机构有机衔接起来,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建设特色专业服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开放性课程建设对于完成《纲要》为高校提出的目标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高校;开放性课程;设计理念;社会职责;特色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09-0076-02当今社会,万众创业,全民创新
2、,这对高校提出了更艰巨的任务———适应适合社会需求转型发展。在此之前作为今后十年教育系统工作的重要思路与指南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七章高等教育(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等部分内容也特别为发展高等教育、提高教育水平与质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为了达成目标就要求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内部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此背景下探讨课程建
3、设的一些问题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仅以开放性课程———“避暑山庄学”为例谈谈在高校建设开放性课程的意义。一开放性课程的界定及设计理念(一)开放性课程的界定我们所界定的开放性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学人员开放,即授课者不固定,并有多人参与授课与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聘任采取系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二,教学内容开放。即授课内容呈现动态性。以“避暑山庄学”为例。本门课程首先以避暑山庄、外八庙基础知识做铺垫,在此基础上扩展为专题讲座,如深情赢得梦魂牵(康熙、乾隆祖孙的山庄情节)、外八庙的文化特征、《易经》文化与避暑山庄、明清瓷器、藏传佛教佛像简要辩识、乾隆·章嘉·普乐寺
4、、文物与考古、避暑山庄和承德、清代大活佛在承德、避暑山庄园林艺术六讲等,还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研究的新成果及时调整或增加,使课程内容保持基础加扩展的前瞻性之特色[1]。第三,教学方式开放。开放性课程所讲内容多采用专题讲座为主的授课方式,还有主题座谈、实地与实物讲解、实践活动等活动。(二)开放性课程的设计理念第一,全员参与的理念。即教学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都是课程研究者、建设者的理念。我们认为进行课程建设需要多种教学资源协调共同完成。其中教学管理者在打好课程开设的基础后(包括课程开设的层次、人员配置与协调、讲授大概范围等),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课程,并在运行中通过听课、举办
5、主题座谈、教学反馈等活动不断改进与完善课程。任课教师(包括校内的任课教师和外聘的客座教授等)确定具体讲授的内容、教学与考核方式、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课堂听课、参加座谈、教学反馈、教学实践等活动接受课程内容并加以运用。三者呈现出一种互为正向影响的多重连环关系。教学管理者设计的课程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活动展现出来;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各种活动表现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效果;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对内容的理解与知识运用呈现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座谈、反馈为管理者、教师提供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意见与建议。三者只有密切配合才能达到课程建设的目标。第二,师资培养的理念。即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的理念。
6、师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有很多,但是,通过课程建设进行师资培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因为在此过程中它不仅能将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功(听、说、读、写、反思、交流等)全方位地展现出来,还能通过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与学生和教学管理者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改进教学。更重要的是开放性课程的教师队伍是校内外结合、普通教师与专家学者型教师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教师团队,由校内教师讲基础,由外聘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外聘教师需要哪些知识做铺垫这就需要多方在授课前进行良好的沟通与设计才能较好地完成课程的讲授。此外,针对大多数外聘教师具体工作繁重、对学校教学环境、设备不熟悉的现状,我们给外聘教师每人在校内配备一名教学
7、助理,辅助外聘教师完成与课程相关的工作(如课前准备工作、课程反馈、考核等),这不仅能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还能为今后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储备人才,从而实现通过课程建设打造一支内外结合、配合默契、团结协作、潜力巨大的教师队伍的目的。第三,同步发展的理念。即课程建设与地方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是高校社会职责在课程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因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知识生产活动,虽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但只有结合具体的某个地区,才能使知识的应用具有创新性,因此,高校对知识的实践运用未必一定是具有全球性的,但肯定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