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088398
大小:12.00 MB
页数:241页
时间:2019-02-20
《心理之间朱子心性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图分类号:学号:B244.71120080476学校代码:10055密级:公开尚{遗失淫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之间:朱子心性论研究TherelationshipofMindandPrinciple:AResearchontheMasterZhu’STheoryofMindandNature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二O一一年五月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i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
2、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扬俊蝰2011年4月25日非公开学位论文标注说明根据南开大学有关规定,非公开学位论文须经指导教师同意、作者本人申请和相关部门批准方能标注。未经批准的均为公开学位论文,公开学位论文本说明为空白。论文题目申请密级口限制(≤2年)口秘密(≤lO年)口机密(≤20年)保密期限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审批表编号批准日期20年月日限制★2年(最长2年,可少于2年)秘密★10年(最长5年,可少于5年)机密★20年(最长10年,可少于10年)南开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根据《南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管理办法》,我校的博士、硕士学位
3、获得者均须向南开大学提交本人的学位论文纸质本及相应电子版。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的管理规定。南开大学拥有在《著作权法》规定范围内的学位论文使用权,即:(1)学位获得者必须按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印刷本及电子版),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学位论文,并编入《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等场所提供校内师生阅读,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文摘以及论文全文浏览、下载等免费信息服务;(3)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南开大学向教育部指定单位提交公开的学位论文;(4)学位论文作者授权学校向
4、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电子出版社提交规定范围的学位论文及其电子版并收入相应学位论文数据库,通过其相关网站对外进行信息服务。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利。非公开学位论文,保密期限内不向外提交和提供服务,解密后提交和服务同公开论文。论文电子版提交至校图书馆网站:http://202.113.20.161:8001/index.htm。本人承诺: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已通过论文答辩;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纸质本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因不同造成不良后果由本人自负。本人同意遵守上述规定。本授权书签署一式两份,由研究生院和图书馆留存。作者暨授权人签字:
5、扬俊喹2011年4月20日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论文题目心理之间:朱子心性论研究姓名杨俊峰学号1120080476答辩日期2011年5月30日论文类别博士团学历硕士口硕士专业学位口高校教师口同等学力硕士口院/系/所哲学院专业中国哲学联系电话13920216992Emailyukunshi@163.corn通信地址(邮编):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西区公寓9.C.9-403备注:是否批准为非公开论文否注:本授权书适用我校授予的所有博士、硕士的学位论文。由作者填写(一式两份)签字后交校图书馆,非公开学位论文须附《南开大学研究生申请非公开学位论文审批表》。中文摘要心性论在朱子哲学思
6、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而心与理的关系则是朱子心性论的中心问题。在朱子思想中,心是道德修养的现实主体,理则是道德修养的价值本体,两者并非直接相关联,而是通过性方达到统一。与此相应,对朱子心性论的研究主要包括心论、理论与性论三大部分。其中,心论是关于现实主体之特点、功能与地位的研究,理论是对价值本体之体验与领悟的研究,性论则是对现实主体与价值本体之统一性研究。朱子心性论思想是北宋理学思潮发展的自然成果。理学之兴起,始于儒家价值本体的重建。自二程之后,基于儒家价值本体之上的工夫论逐渐分化,形成了以道南与湖湘为代表的两大派别,分别主张“体验未发”与“察识端倪”两大工夫路向。朱子本人深受这两大思想流派之影
7、响,通过对中和问题的苦思,他在自身工夫实践与总结北宋以来理学发展的基础上,超越道南与湖湘的“动静之争”,创立了以“中和新说”为标志的心性论思想。在朱子看来,心是理气结合的产物,由知觉内容之不同而产生了人心与道心之别。他对人心道心同为一心而tE--,b的强调,符合心之现实性,也为修养工夫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心具有“为主不为客"的绝对主体性之特点,这种对于心的深刻体认则构成了其工夫论路向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