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和探讨

影响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和探讨

ID:32887103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影响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和探讨_第1页
影响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和探讨_第2页
影响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和探讨_第3页
影响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和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影响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和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影响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和探讨 一、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10年来,我区广大中小学品德课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新的课程理念逐步树立,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教学也存在着形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有情境、有问题、有“互动”、有“探究”,却少有感动与愉悦,学生虽然获得了一些知识,但由于这些知识没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并不能很好地内化为学生的品质,这样的品德课教学,从根本上讲是低效的。主要表现在

2、:  1.教学目标意识不强。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标设置形式化,实际操作性、观察性和可检测性差;表述不科学,常常把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混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常常与教学主题偏离,课堂教学随意的现象依然存在。  2.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名无实,教师依然控制着教学的走向,牵引着学生的思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民主课堂仍然停留在表层。课堂上少有学生发问,问题更多被教师的预设占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错位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缺乏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有的只是对教师的依赖和对教材的依赖。  3.

3、教师引领不到位。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情感体验、合作交流、经验分享等,却忽视了教师对教学的必要引领。教学活动因为缺少教师的引领与提升,学生的思维变得无所适从,教学效果只能在浅层次上徘徊。  4.教学活动形式化。课堂教学中“讨论”不少,“探究”很多,多数有名无实,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热情;情境过于简单、问题缺乏思维含量,有些教学内容针对主题的表现力不够。  5.教学针对性不强。多数教师的教案主要体现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考虑甚少。研究学情不够,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4、就不强。或者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没有重点,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往往因为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场;或者补充过多,造成课堂容量过大,分散了学习主题,偏离了教学目标,挤占了本可以用于学生思考和发现的时间,导致教学浅层低效。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影响着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造成教学低效的原因很多,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原因,如:对品德课程重视不够,对课程落实监管不够,对教师的评价考核不到位等;有学校的原因,如:课程意识不强,常规管理松懈,教研气氛不浓,评价理念滞后,教师培训跟不上等

5、;有教师的原因:一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及专业素养制约了对品德课程性质、理念、内容及学习方式的理解与把握,品德课的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对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储备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现实中,品德课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与课程要求相距甚远,多数教师只是凭着经验和感觉组织教学;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http://www.jwtgcl.com/http://www.tayhhg.com/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没能

6、彻底改变,品德课程的实施要求根植于学生的生活,要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并在探究中融入生活、热爱生活,而教师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及身边的课程资源经验不足,新课程理念还无法真正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三是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研究不够,对学习主题没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教学缺少必要的深度与宽度。  二、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师只有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知识观、评价观等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才能提高

7、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以课标为教学准则,克服教学的随意性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最基本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具有法定的指导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及教师组织实施教学的唯一依据。  如果说过去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而如今的《课程标准》则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所以,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这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就体现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是每一位教师在教

8、学中必须要把握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也是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调整都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师备课时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中以学生行为为主体表达的“内容目标”,研究课标如何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