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24140
大小:58.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滚滚长江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滚滚长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J“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FI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常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2.本课的地位教育功能:长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载体。学好长江这一课,能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感叹,能增强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
2、任感。【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对长江都或多或少有一点认识,但是他们的这种认识只是浅层次的,没有上升到理性和情感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的启发、点拨和引导。我们一方面培养他们对长江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长江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环保意识。【本课的设计思想】2006年中央电视台热播的33集记录片《再说长江》,引起了巨大反响,我看后也深深为之感动。我想:我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再根据课标精神,整合出一堂比较优秀的课,能让学生感受到这条中华民族
3、生命之河的概貌及历史——亿万年沧海桑田;五千年文明变迁;二十年波澜画卷。【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为:1、知识要求:①、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②、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③、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2、能力要求:①、长江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②、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和于流剖面图,培养学
4、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3、思想教育要求:①、通过音乐、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了解长江,增进对长江的热爱之情。②、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教学难点]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图文结合,配以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
5、分发挥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读图分析能力。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教具】电脑多媒体+自制的CAI课件、长江干流剖面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教师讲述:长江是我国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长江之歌》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赞美之情。它既是我国的“水
6、能宝库”,也是我国的“黄金之道如何更好地发挥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河流——长江。(打开“滚滚长江'课件)教师:翻开课本P46、地图册P20,小组讨论完成活动1-4题,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展示思考问题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学生回答:略(在学生回答时打开“长江源流概况”课件对照讲解)。教师小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m),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kmo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年径流量达960
7、0亿m3。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流域面积达180万km2,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转折):了解了长江源流的概况,接下来我们来分析长江各河段的特征。(结合课本P47的地理景观图片2-34)教师总结:(打开flash课件“长江上、中、下游特征”)上游:从源头到宜吕,长江流经我国第一、二,第二、三阶梯交界处,河而狭窄,多急流,多峡谷,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游:从宜吕到湖口,长江急流冲入平原地区,在惯性作用下左右摇摆,形成曲流,如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河面变宽
8、,流速变慢。下游:从湖口到入海口,长江流经下游平原地区,地势更低平,江面开阔,河网密布,有“水乡”之称。(过渡):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抛砖引玉,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总结归纳: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航运)展示思考问题:简述长江供水、灌溉功能。学生自发回答教师总结: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全流域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60%翻开课本P47,读图2-37,小组讨论完成活动1・3题。教师小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