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低水平美国基础教育为何能培养出高端人才

[论文]低水平美国基础教育为何能培养出高端人才

ID:32816091

大小:58.3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6

[论文]低水平美国基础教育为何能培养出高端人才_第1页
[论文]低水平美国基础教育为何能培养出高端人才_第2页
[论文]低水平美国基础教育为何能培养出高端人才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文]低水平美国基础教育为何能培养出高端人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水平美国基础教育为何能培养岀高端人才在时下颇为流行的关于中美教育的比较中,一个看起来是悖论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一方面,中国学生普遍被认为基础扎实,勤奋刻苦,学习能力——特别在数学、统计等学科领域——超乎寻常,在国际大赛中屡屡摘取桂冠,将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远远甩在后面。去年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I古测试中的表现尤其令人振奋;另一方面,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整体地位不高,能够影响世界和人类的重大科硏成果乏善可陈,特别是至今没有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事实令人沮丧,难怪钱学森先生临终之前会发出最后的拷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与此类似的另外一个看起来也是悖论的现

2、象是,一方面,美国基础教育质量在世界上被公认为竞争力不高,就连美国人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和其他国家一别是和中国、印度一相比,美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基础科学领域的能力和水平较差,在各种测试中的成绩常常低于平均值;另一方面,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独步全球,美国科学家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始终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一个水平很低的基础教育却支撑了一个水平最高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也许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吊诡的现象之一。在通常情况下,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学者之间存在某种正相关关系。虽然不是所有的优秀学生最后都能成长为优秀的学者,但优秀的学者在学生时代通常都会1:匕较优秀一尽管也会出现例外。也就是说,就整体而言

3、,优秀学生的基数越大,未来从中涌现出优秀学者的可能性就相应越大,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他(她)们当中谁最终会脱颖而出;反过来,如果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学者之间不存在这种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优秀的学者并不依赖于优秀的学生而产生的话,那么,人类社会就没有必要建立正规化的教育系统。然而,当下的中国教育正在验证我们的担忧:优秀的学生和未来优秀学者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并不显著。如果事实果真如此,我们就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是有效的吗?这也促使我们反思: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教育?教育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帮助人们实现了教育的目的。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我们一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一已经渐渐忘记了教育的目的。恢复高

4、考[微博]以来的三十多年里,我们一直在不停地奔跑,跑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累,却很少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奔跑?教育似乎正在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去完成的例行公事:教师上课是为了谋生;学生上学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国家规定,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是为了通过上一级的考试;校长看上去像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大学正遭到各种各样的逃离,等等。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教育的有效性正在慢慢消失。从比较的角度看,关于教育的目的,中国——甚至整个东亚社会——和美国的教育似乎呈现出不同的槪正。以科举制的终结为分水岭,中国教育史可以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古代中国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关于社会和人生的伦理学训练。教育固

5、然有其功利化的一面:"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学而优则仕”,等等;但另一方面,教育也有其超越性的一面:学生们通过反复阅读经典的经书来完善自己的道德,管理家族和宗族事务,进而服务于国家和天下苍生。这一点在《礼记•大学》里表达得非常清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一种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教育甚至远远超过了它的功利性。因此,即使在晚明和晚清政治社

6、会极度腐败的情况下,依然有不少杰出的知识分子恪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在极其艰难的境况下维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命脉。科举制废除之后,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的颠覆性变革,中国教育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由此形成了—整套语言、学制和评估体系。20世纪50年代全面转向苏联教育模式仍然没有脱离这一历史进程,只不过是学习的方向和内容发生了转换而已。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再度转向以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为对象的借鉴和学习。这一源于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教育体系尤其强调功利性的一面,即教育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某种问题而存在的:教育为了救国;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工具和基础,等等。到了当代,教育更加呈现出相当显著的

7、工具性特征:学生们希望通过教育获得一些"有用〃的技能,使他(她)们能够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增强他(她)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如果教育不能帮助他(她)们实现这些目标他(她)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教育一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读书无用论"渐渐开始抬头的思想根源。美国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或好的公民。它也有功利性的一面,但其功利性不肯直接示人,而是附着于公民教育背后的产物。越是优秀的教育机构,越强调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